第303章 一封信无心插柳

李景隆得知燕王亲自率领大军救援永平,不禁大喜若狂,仰天大笑道:“燕逆利令智昏也,居然倾巢出动去救永平,难道他不知道北平才是他的根基之地吗?哈哈哈……”

都督瞿能也是喜形于‘色’,连忙出班,抱拳施礼道:“国公,燕王全师赴援永平,这个机会万分难得啊,末将以为,国公应当马上派一路人马围困北平,堵住燕王回师之路,再亲领大军赶赴永平,如果能把燕王困在永平,一战告捷,那自然最好,如果不能,也可令燕王领一群残兵如孤魂野鬼一般游弋于外,有家难回。”

李景隆变‘色’道:“荒唐,北平乃燕王必救之所在,分兵何如合围呀?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我军如今正好十倍于敌,理当围攻北平,怕那燕逆不回援么?到时自能整治得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瞿都督哭笑不得,无奈地解释道:“国公,我军五十万之众,纵然分兵,又怎会弱了我军的战力呢?哪怕千分一半兵,也各扔二十五万之众啊,国公莫忘了永平那里还有山海关的六万大军,这样一来,咱们分兵二十五万去围北平,北平城中守军如今不过万人,二十五倍于敌,足矣。

至于永平那边,国公挥师二十五万,与永平的六万大军里应外合,共计三十一万之众,还怕不能击垮燕王区区五万之众吗?纵然被他逃出去,也正如国公所言,北平是他必救之地,那时咱们再挥师北平,还怕这丧家之犬避不‘交’锋吗?”

“不成不成不成……”

李景隆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得意洋洋地笑道:“燕王倾巢而救永平,恐怕正是想‘诱’我分兵呢,嘿他这是想分而击之呀,本国公岂能中了他的‘奸’计,用兵之道,正是要敌人莫测高深,方才高明,本国公岂能让他牵着鼻子走呢?”

都督李文听着这位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本家兄弟说得不像人话,忍不住站出来道:“北平,我所‘欲’也,燕王,亦我所‘欲’也。燕王在,北平才有存在的价值,若燕王战死,北平唾手可得,朝廷讨逆,讨的是燕王,而不是北平那一座永远也跑不掉的城池,难得燕王全师而出,如此良机,咱们怎么能错过呢?”

李景隆哈哈大笑,指着他道:“李都督,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依你所言,那本国公也可以说,北平,我所‘欲’也,燕王,亦我所‘欲’也。北平在,燕王方是燕王,失去北平,燕王不过一流寇耳,何足道哉?若北平在手,燕王自然是唾手可得了。”

都督陈辉站出来道:“国公,末将以为……”

李景隆把帅案一拍,振声道:“统统不要以为了,分兵分兵,耿炳文分兵了,结果如何?雄县先失、再丢莫州,然后就是满盘皆输,龟缩真定城中待援,难道本国公要步长兴侯后尘么?尔等休得再要聒噪,耿炳文之败,就在于分兵,以致被燕王趁虚而入,各个击破。本帅心意已决,立即出兵,兵困北平城,再有进言‘乱’我军心者,杀无赦”

众都督听了唯唯不敢再言,李景隆意气风发,立即号令各路大军向北平进发,五十万大军,光是指挥调度,一营营的开拔出去,就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大军浩浩‘**’‘**’,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离开德州大营,直扑北平府而去。

永定河上芦沟桥,一百四十根望柱,六百二十七只形‘色’各异的石狮,静静地注视着朝廷大军络绎不绝地沿着这条初建于金章宗年间的石桥。

李景隆策马桥头,挥鞭遥指北平城,得意洋洋地笑道:“哈哈,此河宽有两百丈,若燕军毁了这座桥,或者利用桥上兵马摆布不开的长处死守于此,本国公岂能轻易挥师北平城下,可见燕军将帅毫无见识这是我军必胜之吉兆啊”

瞿能、李文、陈辉等几位都督听了只能相视苦笑,不过他们也只是觉得依照这位国公的调遣,会凭白地延长了剿灭燕逆的时间,胜败那是勿庸质疑的,胜利的天平是没有一点倒向燕王一方的可能的,怎么可能呢?

他们就像一九四一年进攻莫斯科的德**队,三军上下一致乐观地认为,严冬来临之前,他们一定可以结束这场战争。胜利一定属于他们,只是早几天晚几天的事儿……

永平城头,血迹斑斑的城楼上,飘扬着燕字大旗。这座城池,重又回到了燕王手中,不过守城官兵并不多,只有一些伤兵和老兵,留下来只是打扫战场罢了,燕王发挥了他一贯的作战作风:打蛇要打死,送佛送到西,追在江‘阴’侯吴高的屁股后面杀向山海关去了。

吴高守永平只守了一天半,虽然是几乎同样多的兵力,他们还占了地利,又是以逸待劳,不过燕军知道败就是死,唯有死中求活,所以十分决烈。朝廷大军却没有这样的觉悟。这六万大军有的来自辽东、有的来自山海关、有的来自江南。

中下级军官和士卒们,要么同情燕王、要么崇拜燕王,要么对朝廷抑武扬文心怀不满,要么是觉得曹国公手中还有五十万大军,他们用不着在这里和末路穷途的燕王朱棣死磕,总之,没有一个怀有死战的决心。

而高级将领呢?江‘阴’侯吴高决心要守城,拖住燕王给曹国公带兵赴援制造机会;辽东总兵杨文在城北修筑工事,集结战马,时刻做好冲击敌营,突破缺口,杀回山海关的准备;都督耿瓛呢,则一‘门’心思要为他老子耿炳文找回场子,独自列阵于东城,摩拳擦掌地要跟燕王拼个你死我活。

高级将领如此、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们如此,这仗还怎么打?以略多于燕王的兵力打防御战,这支大军竟只坚守了一天半,这还是因为耿瓛部的三万南军誓死抵挡燕王铁骑产生的效果,耿瓛的阵营一被突破,就仿佛无形的瘟疫病毒传播开来,整个守军阵线不约而同地开始崩溃,就像‘春’风吹拂下的雪山,冰雪消融,一败涂地。

幸好吴高‘性’情稳重,事先把杨文安排在了北城,虽说这也是促成了朝廷大军失败的一个因素,但是以他们的军心士气,如果当初一味的死守或者一味的死磕,恐怕真就遂了燕王朱棣的心愿,被人包了饺子,成为史上罕见的寡兵包围众兵并全歼之的杰出战例。

如今虽然兵败,他们至少保住了一半的兵力,江‘阴’侯吴高与辽东总兵杨文率铁骑一路逃向山海关,燕王朱棣因为想吃掉这股强大的骑兵,在后边穷追不舍,都督耿瓛这才占了便宜,得以逃出生天,领着他一手带出来的一群残兵败将凄凄惶惶逃向德州,半路上听说曹国公李景隆已奔赴北平,忙又调转马头,冤烘烘地赶去北平诉苦去了。

吴高和杨文一路急逃,丢下粮草辎重无数,连乐器帐蓬、带出来准备御寒却因时令未到还未换上的棉军服全都成了燕王的给养,如果李景隆真的派一路兵马来永平,燕王纵然能抢在他们前边打一场胜仗,也是来不及把这些雪中送炭般的给养从容‘弄’走的,可惜李景隆没有这么做。

于是,他就成了燕王朱棣的运输大队长。

朱棣一直追到山海关下,面对这座雄关,却是无法再进一步了,山海关雄峙天下,岂是容易攻破的,此刻李景隆已兵困北平城,他还得及时回师,对围城的南军实施‘骚’扰战略,把他们拖在北平城下,一直拖到严冬降临,必须得马上挥师了。

可是山海关两员大将,杨文有勇而无谋,吴高此人虽有阵前怯战的‘毛’病,却是行事慎密,善于捕捉战机,两人各有所长,互补不足,倒是一对良配。一旦回师,急‘欲’将功赎罪的吴高会不会出兵来拖他后‘腿’,实施反‘骚’扰?

朱棣犹豫不决,难相取舍,最终还是因为心悬北平安危,被迫决定放弃山海关。临行之际,朱棣修书一封,遣一小校送到山海关。吴高不知道燕王是何用意,命人用竹筐把那小校提上城来,取出书信一看,不由啼笑皆非。

原来信中朱棣好象只打了这一场胜仗就注定了必定完胜似的,先是得意洋洋地吹嘘了一番他自己的赫赫武功,然后就对吴高大加赞誉,赞他有勇有谋,有大将风范,对他如何的赏识,最后又谈起吴高的‘女’儿、‘女’婿,对自己的兄弟湘王和弟媳吴氏自残惨死深表痛惜和愤怒,接着便是要招他为己所用云云。

吴高大怒,撕了书信,将那小校轰出了山海关,朱棣竟不再战,拔营直奔北平去了。杨文见状心生疑窦,忙将燕王招降经过秘密写下,遣人送抵京师去了。

“离间计”

赤luo‘裸’的、毫不掩饰的离间计,谁会相信这样愚蠢的计策?

朱棣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他只是想恶心恶心吴高,让吴高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向朝廷解说上面,免得来找他的麻烦;吴高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此事只在叙述永平之败的战报中提了一笔,就呈送京师了。

但是很显然,他们都高估了某些人的智商。

半个多月后,吴高已整顿了兵马、备妥了粮饷,重新筹措齐了冬衣。虽说此刻兵马比上一次出征少了,但是经过上次一场惨败,辽东士卒的凶悍士气已被充份调动起来,少了耿瓛那个总跟他唱反调的都督,全军上下号令统一,纪律森严,战斗风貌也是焕然一新。

吴高信心十足,吴字大旗在已带着凛冽寒意的北风下猎猎飘扬,江‘阴’侯誓师三军,正准备再度出兵去抄燕王后路,朱允炆的圣旨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急如星火地送到了山海关:山海关兵马尽付于辽东总兵杨文辖制,削吴高侯爵之位,夺其军职,流配广西。

燕王一封信,轻而易举地便折了朝廷一员大将。

PS:求月票、推荐票支持哪位仁兄仁姐贤弟贤妹有票不投,罚你智商降到朱允炆那水平^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