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繁华尽处是吾乡第六百一十五章勾画
赵石束手立于湖畔,心头微微激**,不由指着湖对面笑道:“你们说,这武学不过几年,为何便颓败至此?”
李全德等人吹了一夜寒风,精神都有些萎靡,赵幽燕等人到是精神焕发,但一群厮杀汉,哪里懂得那么多道理?赵石一言一行,许多时候在他们眼中看来,无异于军令,只需遵令行事便是,动脑子?难道还能比得上大帅不成?所以这时便有些不明所以,即便是知道些关节,也是不敢轻易说出来。
还是李全德胆子大些,又察觉出大帅兴致颇高,摸着脑袋嘻嘻一笑,便答道:“大帅,咱们不懂那许多大道理,但也听旁人说过一些,也不知对不对,都说武学眼瞅着没了人气,还在折大将军身上,当初折大将军为武学山长,大家伙儿自然趋之若鹜,不论到哪里一说,自己乃折大将军门生,也是风光无限不是?”
“但现在嘛。。。。。。树倒猢狲散,谁还留在这鬼地方挺尸。。。。。。。。。大帅,咱说的可对?”
赵石不以为许的摇头,“人在政存,人亡政息,到也不算错,但。。。。。。。。这武学嘛,却不应如此。。。。。。。。。”
说到这里,却再不多说,只是立在那里,瞅着对岸有些神思不属,良久过后,这才好像回过神来,带人回转营房。
李全德落在后面,凑近赵飞燕低声道:“大帅这是个什么意思?难道想当这个武学山长不成?”
生于皇家,长于京师,他这政治敏感度真的没话说,只言片语,察言观色之下,便瞧出了些端倪,再一想到,自大军回京之后,大帅这封赏还迟迟未下,若真是。。。。。。。想到这个,心里激灵一下,却越想越有可能,不由自主的,开始为自己的前程担心了起来。。。。。。。
赵幽燕可没他那么多弯弯肠子,虽也是世家子,但和李全德比起来,就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听李全德神神秘秘的问了这么一句,先是愣了愣,接着就大翻白眼,脑袋一扬,来了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李全德心里当即大怒,心中不由大骂,你个毛都没长齐的兔崽子,在爷爷这里充大,还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吗?
不过他也知道,大帅身边这些人各个桀骜难驯,加之来历各异,互相瞧不起,暗中斗一斗,那是再正常不过,尤其是他这种身份来历,跟他们格格不入也是由来已久,犯不上与这些混小子生那个闲气。
但输人不输阵,论起恶心人来,赵幽燕比起他来可是拍马难及,只见他嘿嘿一笑,当即便回了一句,“我说小燕子,你这是骂自己个儿呢?心里没数,就免开尊口,,你这驴唇不对马嘴的,叽歪个什么?得,算咱什么都没问,哼,问了也是白问。。。。。。。。。。”
赵幽燕闻言怒目圆睁,这边李全德却已施施然跟上赵石的脚步,终是将他这口气堵在了心里,让他清楚的明白,论起身手来,也许两个李全德也不是他的对手,但说起嘴上功夫来,十个他也未必能胜了人家一个,也只能心中暗骂上几句纨绔子什么的罢了。
。。。。。。。。。。。。。。。。。。。。。。。。。。。
赵石在西山军营一呆就是数日,这几天,他也是上了心,绕着军营转了有十七八圈,随口道来,全是修缮军营等事,后来李全德不得不弄来纸墨,跟在赵石身后,不停的写写记记,唯恐有什么遗漏之处。
到了后来,赵石却绕着承恩湖有转悠上了,这时谁都明白,大帅这哪里是什么散心,恐怕还是一肚子的公务,也不由都打起了精神。
来到武学四周,赵石大略看了看,这里建的不比西山大营小多少,房舍也已建了不少,略略一瞧,便能知道,折木清在武学上没少下了功夫,说是武学,其实却是按照军营来建的,营房,校场,辎重摆放等处一个不少,有些地方都还是新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军人的培养本就应该和培养那些读书人一般,也不知这个时代的君主大臣们是怎么想的,只顾着往读书人身上花银子,政军两事,却偏颇至此,也怨不得后来传出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谚语出来。
其实他不知道,这确实也是令后世许多人迷惑的地方,古往今来,于军事上,不少大家都留有传世之作,换句话说,也就是并不缺少教材,但几千年下来,华夏大地上,却一直未曾出现过哪怕一所军事院校,直到清末,好像才醒过闷来,开始办学。
而一些书院,县学府学,国子监之类,却比那些军事学堂早出现了一前多年,不得不说,这种怪异的现象根本无法用一句两句话来解释,其中的原因几乎可以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更非赵石能想的全面的了。
当然,归根到底,还是自商周以来,武人永远是割据战乱的主角,所以历代君王大臣,自觉不自觉的,对于功勋卓著的武人从来都是提防多过于信任,所以就更别提这种能大大加强武人集团实力的举动了。
这些都是题外话,回到正题。
赵石这里见猎心喜,几天功夫,隐隐约约的,已在心里勾画出了不少前景,好似武学已经在他主掌之下了的。
至于朝廷会不会同意由他来掌管武学,这个对于他来说,却不是什么问题,到得如今,他身上那个武学教授的职位还没有去掉,稍稍变一下,把武学置于他的管辖之内,在他看来,却是容易的很,当然,让他最有底气的就是,武学破败到这种地步,还有什么人能跟他来抢不成?
这人啊,一旦有了想法,精气神立马也就不一样了,赵石也不例外,一场大仗打下来,养伤养的好似没了多少精神,整日里总是懒懒的,尤其是一想到要在京师呆上很长一段日子,就什么兴致都没了的。
他这样的人,想象平常人般,吃穿不愁的悠闲度日,那又怎么可能?
而今终是让他找到些自认不错的事来做,兴高采烈虽远远谈不上,但总归是提起了不少的精神,几日下来,自己犹自不觉,但他身旁的这些人却都觉着,大帅好像。。。。。。。。好像和之前有些不一样了。
不两天,赵石手里已经有了一张草图,再到武学时,比比划划,勾画着大秦第一所军事学院的蓝图,在草图上面,长长的围墙,宽大的校场,林立的学舍,讲堂,回想起后世的那些高等学府。
赵石心头更是火热了几分,慢慢的,一所依山傍水,园林式的武学图样已经跃然纸上,这一下,不光是李全德,便是赵幽燕等人也瞧出来的,大帅。。。。。。大帅这是要出掌武学了?还是朝廷要将这里赏赐给大帅作为封地?
这回李全德和赵幽燕两人也不顶嘴了,不约而同的都在心里祈祷,可千万别是前者,不然的话,作为牙兵,他们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两人都未想到的是,作为国武监第一批士子,两人却都榜上有名,之后更是几乎半辈子都顶着将军门生的名头,靠着这个,步步领先于人,得了说不尽的好处,不过现在嘛,两个家伙却是做梦也想不到那么长远,都在心里泛着嘀咕。
将近十天的时间,到了后来,几乎是一大清早,赵石便带着人到承恩湖对面四处转悠,那架势比之当年领着羽林左卫到来西山大营好像还要上心几分,而经过这几天的思忖,赵石已有了势在必得之心,几乎又找到那么几分白手起家的干劲出来了。
不过第九天的头上,京师终于来人催促他回京,圣旨还是没有下来,但婚期却是越来越近,而最重要的是,蜀国君臣终于被押解到了长安,据说正停留在长安县,过几日便会进京。
这就是献俘阶下的戏码了,亡国之君,总要受到这样那样的侮辱,没什么奇怪的,作为胜利者,也有权利享受这最令人沉醉的一刻。
而平蜀大军的两位大帅,吴宁获罪,只剩下了赵石一位,南十八,陈常寿等都料定,圣旨必就在这几日到府,赵石若是不能回去,恐怕就得劳烦钦差跑一趟,相比较而言,还是催促赵石马上回京来的好些。
赵石也只有暗叹,这次回去,事情赶在一起,恐怕又要忙乱上一些日子了,身不由己的感觉很浓,但也没奈何,让手下诸人收拾了一下,便即启程回京而来。。。。。。。。。
(祝大家金秋快乐,家人安康,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