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做得出来和做不出来
(感谢尘封往事爱众的月票支持,感谢你们。)
就在李闲在长安城用一系列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逐渐稳固自己地位的时候,在房陵郡的秦王李世民又迎来了一次大胜。借着连日大雨筑水增流的时机,他截断河流然后放水冲了永清城,城中梁国的守军被冲了一个七零八落。秦王军划着小船竟是一口气能冲上城墙,只一日便攻克永清,斩敌三千余,俘虏上万人。
永清城克之后,秦王军距离梁国都城襄阳已经没有多远了,只要再拿下南漳,汉南,襄阳城近在咫尺。
洪水退去,秦王李世民站在永清城墙上看着城中满地的狼藉,嘴角上的笑意越发的清晰起来,梁国萧铣号称拥兵四十万,可真正可用于激战之精兵却根本不足十万。而萧铣手下有没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名将,所以虽然李世民兵少其实心里丝毫没有什么惧意。他既然敢挑起这场战争,就没把所谓的四十万梁军看的太过强大难敌。
李孝恭在武当山,扼住了梁国西北的咽喉。就算他什么都不做,萧铣也不敢不防。谷城距离襄阳实在太近了些,一旦谷城失守,襄阳岌岌可危。所以萧铣不得不派遣重兵屯驻在谷城,只有守住谷城,才能将李孝恭的唐军挡在门外。
而为了保证襄阳以南不会有失,他又不得不分兵驻守南漳,汉南两城。还要派兵驻守汉东郡,竟陵郡,安陆郡,义阳郡,所谓的四十万大军分散开来之后,兵力上与李世民和李孝恭相比,萧铣其实并不占什么优势。如今襄阳城中的兵力不足五万,南漳派驻人马三万,汉南一万,谷城屯兵五万。
十几万兵力不得不彻底分散开,这样的局面对萧铣其实格外不利。李世民在占据西城郡的时候,兵力从三万余人增加到了近六万,克竟陵郡郡治光迁城之后,吸纳降兵招募百姓,在竟陵又募到了兵马数万,如今李世民麾下兵力已经超过十万。再克永清得降兵万余,李世民的实力已经足以威胁到了梁国的安危。
短短几个月之内,就从一穷二白的亡命之徒又变回了麾下雄兵十几万的秦王,李世民怎么能不得意骄傲?而且这次攻克重镇永清几乎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如今他控制的地域已经有西城,房陵两郡,而这两郡又占地极大,少有战乱,虽然说不上富庶但李世民强征之下也不太缺兵员和补给。
如今他所处的地位让他行事反而没了顾忌,他什么都不怕。反正是从跌倒再爬起来的,要是不想再跌倒那么就不要管那么多的所谓仁义礼信。
他想着自己狼狈逃进那片大山,本以为就算出了山脉之后要想恢复实力也要蹒跚前行,谁想到却得了韩世萼,凭白数万大军到手,还有一整个郡,数十万百姓,近千里的领地也足以让他踏实下来……
人生际遇奇妙如此,怎么不让人心生感慨?
就在他感慨的时候,行军元帅韩世萼快步走上了城墙,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对李世民躬身施礼道:“主公,有件事不太好。”
“什么?”
李世民收回思绪,微微皱眉问道。
“虽然大水攻城省了很多麻烦,也没有损失兵马……但水淹了粮仓,永清城内的粮食没办法用了。大军没有时间等到天放晴晒干了粮食再出发,而军中的粮草也不足以再支撑十几天,西城郡的粮草送过来最少还要半个月……如果再不想办法解决粮食,大军就不得不退回光迁城,等待粮草送过来再行出兵。”
“这不行!”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兵贵神速,孤本是打算拿下永清之后立刻率军攻打南漳的,只要南漳城破,萧铣在襄阳外布置的人马就都被清理干净,孤便可以率军直扑襄阳。谷城虽然梁军不少,但要防备李孝恭却不敢轻动。若是耽搁的时间久了,萧铣从汉东郡,竟陵郡调兵救援,咱们就没了优势。”
“可粮草……”
韩世萼张了张嘴,却脑子里却没有主意。
“向百姓征粮!”
李世民沉思了一会儿斩钉截铁的说了四个字。
“三日之内,永清城方圆二百里之内的粮食务必都要征过来。有多少要征多少,至少要足够大军十日所需,攻克南漳之后粮草之急便能缓解。南漳城中有数万梁军,必然是屯备了大量粮食补给的。”
“可这样,便会失了民心。”
韩世萼犹豫了一下说道:“连日大雨,夏粮大多烂在地里根本来不及收,方圆数百里内只怕百姓都要靠着存粮度日,若是将粮草都征集来,百姓无可度日,只怕立刻就会激起民变,失了民心,万一……”
“孤现在不怕失了民心。”
李世民摇了摇头,看着韩世萼认真的说道:“只有已经坐上那个位子的人才会担心失去民心,孤现在要的是迅速扩充实力,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然是要以战养战的,打到哪里便劫掠到哪里。孤也知道这非义举,但现在孤没心思去行什么仁义道德却让自己举步维艰的事。”
他看着城中百姓们互相搀扶着集结的场面,眉角挑了挑说道:“若是孤能将这一局扳回来,日后自然会善待百姓,多行仁政……可现在孤没有这个能力,只能让他们受些苦了。”
“另外……”
他转头看了韩世萼一眼说道:“百姓没了粮食难以度日,便成了难民,孤没办法养他们但他们却对孤有用……将所有壮丁全都征入军中,驱赶老弱妇孺往襄阳方向走,若他们不去就杀几个人逼着他们去。到时候大批难民涌到襄阳城下,若是萧铣不开城门接纳难民,那失了民心的便不是孤,而是他。”
李世民嘴角挑了挑说道:“因为这本来就是他的地盘,是他的百姓。”
韩世萼脸色一变,心中一声长叹。
……
……
六月间连日大雨,本来丰收的年景变成了灾年。隔着几千里,长安城附近大旱数月田里的粮食几乎颗粒无收,而房陵郡的百姓本来已经看到了丰收的希望,一场连绵多日的大雨将这丰收的希望变成了绝望。大雨滂沱,田中泥泞根本没办法将已经成熟了的粮食收回来,粮食都倒了,泡在水里哪里还能吃。
进了七月,大雨过后天气虽然放晴,但百姓们心里却一点轻松都没有,地里的粮食已经发了芽,才几日就绿油油的冒出来一层。这逆了时节长出来的秧苗根本就不可能打下粮食,就算长起来到时候结出来的也都是瘪子。而等到田里能进去人之后再将样秧苗都拔了重新种上粗粮,时节上也已经过了不少,最少要到深秋才能收获,产量自然不会太高。
而现在他们需要的可不仅仅是口粮,还有种子。勒紧肚皮将种子洒下去,就算一天一顿饭熬着也未见得就能熬几个月。而雪上加霜的是,他们本就不多的存粮却都被秦军强行征了去,而且一个铜板都没有留给他们。
永清城方圆数百里,百姓们顷刻间就变得一无所有。
从七月初开始,数以十万计的百姓就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家,在秦军驱赶下往襄阳方向走。他们没有粮食,也不知道有几个能活着走到襄阳城下的。只短短几日内,数百里方圆内不见人烟,竟是硬生生成了一片死地。
秦军三日之内征发来的粮食倒是足够十几万大军半月所需,李世民心中的歉然便被喜悦所取代。又休整了两日,李世民便下令大军开拔直扑南漳。南漳距离襄阳已经近在咫尺,骑兵一日就能自南漳赶到襄阳城,便是步兵一日一夜也能走完这段路。只要攻克南漳,梁国都城便没了南方屏障。
自六月末起,南漳梁军守将齐漱名便不断的派人往襄阳城中请示。六月中,秦军还没有攻克光迁的时候,他便请示梁国皇帝萧铣,调集大军迎战,而不是被动的防御。但萧铣开始却并没有在意,对李世民的人马只是看不起。萧铣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短短月余,李世民的兵力便膨胀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地步。
探知秦军攻克永清,强征百姓和粮食之后,齐漱名便知道南漳危机了,所以他再次派人往襄阳城里面见梁帝,请求皇帝迅速调集汉东等郡的人马驰援襄阳。这次萧铣没有耽搁,而且事实上在十几日前他调兵的旨意就已经派人送出去了。
只是连日大雨,调兵的钦差行程不会太快。
“李世民这个疯子!”
齐漱名一边急促的踱步一边骂道:“这样毫无人性的事都能做出来,数以十万计的百姓竟是被他逼上了死路,难道他就不怕遭了天谴?!”
他部下幕僚陈素如叹了口气道:“此情此景,和大业末年时候何其相似!”
这话让齐漱名一怔,随即醒悟过来点了点头道:“是啊……何其相似!”
陈素如看着脸色难看的齐漱名说道:“当初大隋倾覆之际,天下大乱,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可他们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后援,粮草,兵员,这些都无法解决,只有走到哪里抢到哪里,杀人,抢粮,把一个地方抢干净之后再扑向下一个地方,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留。往往是整整一个郡都看不到田里有一颗麦子,库里看不到一粒粮食,坊市看不到一个百姓!”
“现在好不容易熬过了那个时期,现在看来……李世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留什么底线,他为了翻身什么都不顾了。”
“可毫无疑问,这样对他有利!”
齐漱名怒道:“难民都被他逼去襄阳,便是咱们南漳城这几日逃难来的百姓就不下三五千!李世民可以弃百姓于不顾,可咱们不能,这是大梁的百姓,是陛下的臣民……咱们若是将难民拒之门外,只怕失了民心的是陛下。”
“陛下不会想不到这一点。”
陈素如有些头疼的说道:“可正因为陛下能想到,咱们也能想到反而更头疼,因为无论是陛下还是咱们这些做臣子的……都没有办法破了这个局。难民要收,可谁又能保证难民中有没有混进来李世民的细作?而且难民源源不断往襄阳去,城门关也不是不关也不是!”
他看了齐漱名一眼,犹豫了会儿说道:“咱们又不能丢了南漳城,相比来说,还是守城重要些……将军,现在看来只有一个办法,只是这骂名……”
齐漱名一愣,痛苦的摇了摇头道:“我干不出来这种事,数千难民,那血腥味太浓,浓到让我一辈子也挥之不去!”
就在此时,距离南漳城不足百里的秦军大营中。李世民看着手里那份自北方来的密报,忍不住长长的叹了口气。
“他比孤做的漂亮。”
李世民将那份写着燕王李闲攻克长安的密信烧了,眼神中的不甘和愤怒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清明:“所以孤更要快点追上他的脚步才行。”
(说在这一章之后的几句话:有人说将明写的不好,有人说写的好,各执一词,但我自己却知道将明确实写的不好,每天基本上保持一万字的更新量还要保证质量其实是一件很扯扯淡的事,这就是写手的无奈,写的少了没钱赚,写的多了,哪里还能追求什么质量?
古龙曾经说过,他前期的作品之所以没有风格,是因为纯粹是为了吃饭而写作,后来改善了条件不再为了生计愁苦,所以才有了他独树一帜的风格,这个转变,自武林外史开始,塑造了沈浪,王怜花这样经典的角色。
每个码字的人,哪怕就是写的再烂也有一颗创造经典的心。正如那些站在下面仰望着李闲的士兵,他们也想有朝一日站在那个高度,虽然大部分是在痴人说梦,但这种心情却是炙热的。
原谅我,将明的质量不足以让大家满意。用一颗充斥满了俗物的心来写小说,没几个能写出绝美的文字。我不行,真的不行。可是看着自己的书被人点出种种不足,我心里的愁苦纠结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不是一个为了理想而写东西的人,我是一个为了几块钱而码字的俗人,小人。
胡言乱语,不知所述。请大家无视我的牢骚,只是心里真的很难受。抱歉,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