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换上路标

“是啊,我要是当督办,绝对不像这些旧式官僚行事!”

“谁叫你不是督办啊。我们两个如游方郎中一样,四处奔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你知道‘一进会’的人散布些什么谣言吗?”

“他们怎么说?”

“他们说,我们都是汉人,督办是来镀金的,早晚要提拔走。”

“我们呢?”

“我们两是充军发配来的。不定犯点什么错就被提溜走了!”

“岂有此理!充军发配还来当二把手?”

“你还真当你干得长?”

“当然不能长,我们还有别的更艰巨的任务啊,但我们也不是权宜之计,三两天也不会拍**走人的。”

“这也说不准。”周维祯嘴裂着说,“你想干长他们未必让你干长,督办整天找你的岔子,三天两头打你的小报告,总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你撤了。”

吴禄贞无可奈何地苦笑:“这还真难说。但是,我们在一天就能尽职一天,要让老百姓知道我们是真心诚意为他们办事的。”

“你能信任几天就走的官员?”

“谁说几天我们就走?即使我们走了,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延吉都是中国的土地,管理的当然也是朝廷命官。”

“那你就做给他们看看。金海龙他们就说了,说我们一个个光棍来光棍去,没有一个带家属的,根本就没做长期打算。”

吴禄贞这才沉吟起来,想了一会,坐到自己椅子上:“我这就写信,叫妻子带孩子来。”

“你真叫他们来?”

“是啊。你也叫你老婆来吧。”他跟着又吩咐,“你给我在局子街买处旧房子,带院子最好。”

“你别说,这里房子跟北京的房子比起来,简直跟白捡的一样。”

“那你也买一幢房子,把老婆接来。”

“等你当督办,我再接老婆再买吧。我给你看房子去。”周维祯也是个急性王,说着就出去了。

吴禄贞看他出门,才小心翼翼地掏出同心结的青丝包,默默地看了一会,亲吻了一下,包裹起来,装入信封,又放进怀里。这才奋笔疾书,给妻子写了一封长信,最后,把续两人合写的诗《放歌步谢大虎文原韵》抄录上去。

牛车棚上罩了大红花布,车厢擦得一尘不染,吴禄贞还不满意,又进屋子取出一床被子铺上,后退看看,这才笑了。他的身边也传出笑声,回头看去是周维祯,这才对他一瞪眼:“笑什么?”

“今夕是何夕?

昂首望青天。

仿佛月华贵府,

偏对我重圆……”

一旁的柏文蔚莫名其妙:“你们今天为什么都这样高兴?”

“久别胜新婚,帮办怎能不高兴?”

吴禄贞也笑了:“柏文蔚,天伦之乐的滋味你还没尝过吧?”

“我知道,您是想老婆了。”

“还有儿女呢!离京城时,儿子才出世不久,现在应该能走路了。还有我的大女儿忠华,那份聪明才智,可称天下无双……”

见吴禄贞沉浸在回忆之中,周维祯也学他的模样摇头晃脑:“还有我们的吴夫人,端庄娴淑,天下少有啊……”

吴禄贞毫不迟疑地回答:“那是自然的!”

柏文蔚明白了:“啊,原来你们是去接夫人的啊,我代你去!”

“不敢劳驾!”吴禄贞一揖到地,“在下与贱内早有约定,她到延吉,我当亲自赶牛车去接她,怎能违约?”

“文蔚别多事了!人家夫妻相见,自然有讲不完的体己话,你去夹塞干什么?我们看边防去吧!”周维祯对柏文蔚使了个眼色,把他拽了出去。走在路上,这才对他说,“我与吴夫人是老相识了,先给你引见一下如何?他那牛车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到哩。”

柏文蔚求之不得,两人赶紧骑马上路。

这边吴禄贞收拾停当,赶着牛车去车站。一路上的百姓、官兵觉得稀罕,一群孩子跟在后面嘻嘻哈哈看热闹。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当官的亲自赶车,有问候的,有行礼的,有向他汇报的,也有咨询问题的,这就耽误了不少功夫。掏出怀表一看,时间还早,班车没到。难得有这样的悠闲,他干脆放下鞭子,躺进牛车,任两头老牛任意踱步。风从蓬头灌进,拂在脸上,如母亲慈爱的抚摸,如妻子深情的亲吻,如儿女的小手让他心里酥酥的痒痒的快活。

当初匆匆地丢下他们,妻子一人带两个孩子艰难度日,也真难为她了。可是再艰难,也比延吉这边环境优越。这里不仅气候条件差,饮食也担心他们不习惯。然而日本人四处散布流言,煽动韩民不听管理,说汉人在延吉是呆不长的,尤其是吴禄贞迟早要走,弄得人心惶惶。听到这些话,他就打定主意把家小接来,以示戍边不可动摇的决心。妻子真是个深明大义的人,万难不辞,带着两个孩子今天就要到达了……正想着,听见有说话的声音,他坐起来,看见路边停着牛车,车上堆着木牌,两个清兵正取下一个往路边插。

他跳下车问:“你们这是栽路程标志?”

“是,大人。”

吴禄贞走过去扶一下木牌,直立着牌子晃动了一下就斜了。他的脸立刻阴沉下来:“你们参加过拔桩没有?”

“大人,拔什么东西?”

看来,他们是不知道日本栽地名标志的事了,是新兵,还是营管没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原来,为了将中国的国土硬生生地拓进韩国国界,前段时间,驻扎龙井村的日本宪兵全部出动,将延吉的汉字地名全部更换,变成诸如“会宁驿间岛XX社”这样的朝鲜文字,从图们江起至六道沟,九十多里地统统钉上木桩,标上朝鲜里数,简直将这里当成韩国的天下了。

接到这个情况,吴禄贞飞马沿途查看,果然如此,气炸了肺。他赶紧回去禀报,可督办大人早已去奉天了。再去找日方交涉,斋藤季治郎又回日本去了。他再也等不得了,直接对下面下达了命令,自己带领士兵分头行动。一夜之间,将朝鲜文字的路标全部拔去,送给村民当柴烧了,跟着又让公署的人做了新牌子,比日本人的牌子宽了一倍,厚了一倍,全部写上汉字地名,详记华名里数,让各地驻军沿途栽插。这里怎么还没插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