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博

1892年10月19日,陈公博出生在广州北门的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陈志美当时是广州提督,且已年过花甲。老来得子的陈志美对儿子陈公博期望很高。

童年时期的陈公博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六岁时,他开始阅读各种小说,得到启蒙。九到十五岁,他开始接受一些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的影响。1907年,十五岁的陈公博停止学业,跟着父亲筹划反清起义。没想到精心策划的起义却因种种原因而失败,陈志美被捕入狱,陈公博逃到了香港。

背井离乡的生活十分艰难,陈公博开始体验世间百态、尝尽人间辛酸。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他进入一家报馆负责校对,勉强度日。一年后,陈公博返回广州,其父仍旧被关在监狱中。辛亥革命爆发后,陈志美作为反清功臣无罪释放。陈公博因其父亲的关系被选为议员,顿时意气风发、不可一世。他的行为举止受到了其父陈志美的反感,不久就被勒令入伍参军。

1914年,陈公博考入广州法政专门学校。尽管学习成绩优异,但他始终提不起对法律的兴趣。1917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当时的北京大学,正值蔡元培大刀阔斧改革时期,各类新思想、新思潮碰撞在一起。后来,五四运动爆发了,身为北大学子的陈公博只是做了一个旁观者,并没有亲自参与其中。这在别人看来,多少有些令人不解。后来,他在回忆录中也谈到说:“五四运动鼓不起我的兴奋,其后虽然参加过几次会议,但那是我的职务,不是我的兴趣。”

1920年,陈公博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广州。这时的广州俨然已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各类新思潮、新书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种情况下,陈公博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同年10月,他与同学谭平山、谭植棠等人创办《广州群报》,专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次年,在陈独秀的领导下,陈公博与谭平山、谭植棠等人成立了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这一时期,陈公博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表现了极高的积极性。7月,陈公博抵达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没想到,陈公博参加完中共“一大”后,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热情急剧下降。随后,他便脱离了党组织,开始了出国留学生涯。1925年4月,陈公博返回国内,加入了国民党,再次登上政治舞台,并在汪精卫的提携下跃进国民党核心领导层。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追随汪精卫,公开投靠日本帝国主义,走上了背叛国家和民族的不归路,成为中国第二号大汉奸。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投降。陈公博趁机逃到了日本东京。迫于中国人民的压力,日本政府将陈公博遣送回国,接受苏州高等法庭的审判。1946年6月3日清晨,陈公博在江苏第三监狱被处以枪决,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