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民兵法通过后,民兵队伍组建工作进展顺利,没多久波士顿军队人数就突破了4000,给盖奇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了给波士顿人以致命一击,盖茨决定偷袭康科德火药库,这座火药库位于波士顿郊外20英里处,盖奇决定在4月18日夜间动手。盖奇偷袭行动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发现了,安全委员会的约瑟夫·沃伦博首先察觉了英军的船只和军队的调动,他立即派人侦察,发现了盖茨的真正意图,并立即向约翰·汉考克做了汇报,在约翰·汉考克和塞缪尔·约翰·亚当斯的组织下,大炮和部分军火被转移隐藏了起来。
与此同时,不明真相的英军中校史密斯正带领队伍前去偷袭康科德。还没走出多远,枪声和报警声就不断传来,大家自发起来拦堵,史密斯只好呼叫盖奇派兵增援。盖奇派彼得凯尔少校前去开路,准备首先占领康科德几个桥梁。少校的军队虽然行动迅速,但仍有人通知了莱克星顿的民兵组织。
彼得凯尔的队伍在莱克星顿遇到了拦截,村民们同仇敌忾,视死如归,接着便发生了激战,战斗的结果是美国人8死10伤。事后,双方都在追究责任,是谁先放的第一枪已经无从考证,可是这场流血的战斗拉开了美国民众抗击英国独裁统治的序幕。
莱克星顿事件成了导火索,觉醒的美国人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了战斗,他们在英军前进的路上制造麻烦,组织有效的袭击,使英队寸步难行。这时候盖茨又派史密斯中校前去增援。这位中校是个狂妄自大的人,过去他总是对美国人嗤之以鼻,认为其不堪一击。事实让他看到了美国人的战斗意志和团结精神,英国人开始撤退了。
莱克星顿的战斗打响时,华盛顿正在去费城的路上,当时盖茨少校和拜伦·费尔法克斯先生正在弗农山庄做客,两人一起讨论了这场战争将对未来产生的影响,两人的观点有极大的不同。费尔法克斯勋爵认为这场战争将把他与好友的联系割断,很多人会站到国家的对立面去;盖茨的态度与其相左,他始终持乐观态度,还看不了那么长远。此时的华盛顿在情感上很复杂。他痛恨英官挑起了这一战事,他有个比喻,认为这场战争是不应该发生的,是一场兄长用剑刺穿弟弟胸膛的战争,伤害的仍是自己人。为了阻止英队的反扑,马萨诸塞州开始请求援助。他们的求援呼声得到了积极的响应,罗得岛、康涅狄格当地的民兵队伍纷纷赶往波士顿,并在那里组建了临时营地。阿特姆斯·沃德担任了军营的总指挥,他有7年军龄,是个老战士,还曾经在艾伯克手下做过陆军中校。
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大家普遍认为战争将无法避免。康涅狄格人正在谋划攻击皇冠点旧城堡的计划,因为那里是弹药和军需物资的储备地,正好是扩军备战所需要的。康涅狄格州议会通过慎重考虑,没有公开批准此方案,但私下里却点了头,为保证计划的落实,议会给行动拨了专款,同时派一名委员为他们招兵买马。
新组建的远征部队在5月9日抵达肖汉姆,但是,支援的船队按时抵达。为此,用于渡河的舰只不够用,所以渡河行动进展得很慢,一整夜只渡过了83人,照这样的速度下去就是到天亮也不可能会有更大的进展,天一亮,河岸驻扎的英队就会发现,这对偷袭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鉴于这种情形,军官爱伦决定不等别的军队过来就集中兵力对英队展开进攻。他们找来一个当地的男孩为他们指路,十分隐秘地冲上了对面的山头。这个时候天已经快亮了,当防守的英队哨兵发现了他们的行动已经为时已晚,在被制服的英国士兵带领下,爱伦他们顺利地抵达了德拉博拉斯军官的指挥部,并活捉了德拉博拉斯。接着,爱伦命令所有的英国守军投降。还没有从好梦中醒过来,英队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成了战俘。他们还在阵地上举行了一个投降仪式,45名英队官兵战俘被送往康涅狄格的哈特福德,爱伦他们用堡垒里的军需品,对自己进行了迅速补充。
这时候塞恩上尉带领其他军队也赶到了,趁着士气高涨,对皇冠点进行了进攻,5月12日获得了全胜。战斗结束后,军事指挥权的事情引发了争执。班尼迪克特·阿诺德想继续他对康涅狄格军队的指挥权,他的提议遇到了大家的反对,多数士兵爱戴伊桑·爱伦,班尼迪克特·阿诺德对此当然不满,他向康涅狄格州议会写信,借以发泄个人的怒气,但是,在战场上博拉斯仍顾全大局,等到前来支援的舰只赶到,他和爱伦分别按照计划去偷袭敌人的哨卡。
班尼迪克特·阿诺德驾着双桅小船,一到圣约翰堡垒就果断地展开强攻,并旗开得胜,俘获了12名士兵和一个士官。班尼迪克特·阿诺德带着战利品逆江而上,扬帆破浪。行进中遇到了爱伦,双方互相问候,庆祝胜利。这时候得知英国援军已经赶到,于是他们二人一起回到了迪贡德拉的营地。
5月10日,第二次全美大会在费城按期召开,佩顿·兰道夫被选为大会主席。期间,因为佩顿·兰道夫要回老家弗吉尼亚,主席由马萨诸塞州的约翰·汉考克担任。
本次会议虽然有很多议题,但保留新英格兰军队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这支军队倘若得不到全美大会的认可,就要面对解散的危险。可是,一旦解散这支队伍,招募新军就是一个极大的事情,各个州的议员们和普通的市民都十分关心这个难题,大家普遍认为应该保留这支队伍。那么,倘若队伍保留下来,谁来领导?由谁来担当这支队伍的总司令官?这些问题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核心。有人建议,应该让一个南方来的军官担当统领,这个意图很明显是在指华盛顿。还有不少人在关注着总司令官一职,汉考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虽然汉考克先生与华盛顿在处理政事的才能和其他才能上不相上下,可他的健康情况令人十分担忧,因此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同时,查尔斯·李将军也赶到了费城。他来到此处的目的也很明显,也是在力图出任这支队伍的司令官。当然,他的军事才能民众并不怀疑,但是大家不放心把这样重要的职位交给他,因为他长居国外。舆论的最后是华盛顿占了上风,不过舆论仅是舆论,还没有任何一派系的人正式将此事提出来。华盛顿就任总司令官一事,不只军方代表,就连弗吉尼亚的代表也没有人正式建议。
依据约翰·亚当斯日记记载,是他最后促成了这件事情。记得当天会议进行时,约翰·亚当斯发言,虽然那不是一个提名的最佳时机,但是他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想法,所以他就毫不犹豫地把个人的想法说了出来,他建议大会任命一位将军。随后,约翰·亚当斯说出了华盛顿是最佳人选,当时华盛顿并没有在场,而是正好从外面进来,看到大家都在讨论他时就主动回避进了书房。有几个代表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这支队伍出自新英格兰,由一个来自新英格兰的司令指挥,才是理所当然的,而这并不是代表们的私心。
由于不能统一意见,议题暂时没有结果。散会后,议员们继续进行探讨和沟通,接下来形势渐渐明朗,华盛顿的支持率不断攀升,并得到了原来的反对派的支持。6月15日,这支队伍正式被大会认可了,并且更名为大陆军,目的是和盖奇领导的政府军相区分,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官。
华盛顿原有的生活模式被打乱了,被任命为总司令官后,预示着他将再次返回军营,并且将结束弗农山庄那安静淳朴的生活,不只如此,他还担心妻子因此而受到伤害。为此,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一定会再次返回弗农山庄,一切都是暂时的,将来还要去过安静的田园生活。华盛顿还给他的兄弟约翰·奥古斯丁写了一封信,这个弟弟与他关系密切,他写道:“现在我要暂时和弗农山庄那安逸的生活分别,和你分开,我已经踏上了寻求自由的道路,也许最终我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但是我一定会竭尽全力。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再次归来。”在信中他告诉弟弟,希望他常去照料一下自己的妻子,安慰她,让她高兴、快乐。
华盛顿于1775年6月20日接到了大会主席颁发的委任状。第二天,华盛顿前往波士顿。之前,他曾经到几个步兵连和骑兵连进行了视察,此时的华盛顿才刚年满43岁,他气质高贵、仪表堂堂、处事冷静、举止端庄,正处于生命的巅峰时期,充满了胜利和自信,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在华盛顿被任命为司令官的前一个月,新英格兰军就已经包围了波士顿,把英国皇家卫队的5000名士兵围困在了城里面。5月25日,从英国赶来增援的炮舰和运输舰艇抵达,船上有伯戈因将军、亨利·克林顿将军和威廉·豪将军。将军们看到围困波士顿的是一群衣衫褴褛的“叛军”时都很吃惊,声称一定要好好地教训一下这些乡巴佬。英国援军的来到使盖奇将军有了底气,他想乘势夺回波士顿。6月20日,达特茅思勋爵颁布宣言,宣布除约翰·亚当斯和汉考克之外所有人一旦放下武器都会得到赦免。
同时,每天都不断有民兵赶往波士顿,围城的队伍已经达到了1.5万人。这是一些杂牌军,来自4个殖民州的独立团体,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独立的军官,他们分别是马萨诸塞州的阿特姆斯·沃德、来自新罕布什尔的约翰·斯达克上校、来自罗德岛的内森尼尔·格林军官和来自其他州的散兵。他们不受大陆会议的领导,不属于国家编制,当时大陆会议还没有通过议案正式认可它,所以不能称之为正式的队伍。这些人虽然对军规知之甚少,但每个人都能娴熟地使用火枪。其中不少人曾经和法队、印第安人打过仗,就是没有和英国队伍交过手。
6月中旬,英舰发现了美国人正在建筑防御掩体,他们立即朝山上的人群开炮。造成了1人死亡、几人受伤。隆隆的炮声惊醒了整个波士顿,英国人的轰炸并没有对防御掩体造成损伤,于是工事的修建照常进行。让盖奇无比惊奇的是,没几天的功夫,波士顿周边的山上工事林立,他十分奇怪美国人的力量,后来他知道了指挥者是普里斯科特。
随后,盖奇在召开的战争委员会会议上建议,一定要把美国人赶出工事。并主张派军队直接向山上进攻,虽然这一建议受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但最终仍旧得到了认可。在英国将领眼里,工事里的那些散兵游勇是经不起冲击的,但是他们想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