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随着那道声音寻去,此人竟然是现任的九卿之首,今日特意坐着藤椅被卫士抬上承明殿的太常.董昭.董公仁。没错,就是当初的将作大匠,设计了北庭都护府—瀚海双城的老臣。

当年董昭设计完瀚海双城,本应亲自与北庭都护.曹真一同北上监工的,可因为年岁过大,以及种种原因,最后由较为年轻的大司农.赵俨.赵伯然可代替了。那一年董昭就已经是七十四岁的高龄了,如今五年过去了,瀚海双城也已经筑造完成了,在此筑造城池的工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太常.董昭,也已经是七十九岁的高龄了。

当年,丞相.钟繇和司空.华歆,因为年岁过高,被皇帝.曹丕恩典特意由卫士抬着藤椅将他们送上大殿来,再后来这便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三公以上的大臣,若是上朝的话都会由卫士抬其上殿。如今的太傅.曹植和司徒.陈群,因为身体还算健壮,所以并没有坐藤椅。董昭虽然只是九卿之首,但是曹丕念其年迈,所以也让他享受了和三公同样的待遇。

董昭作为太祖皇帝.曹操时期,就跟随着曹氏一脉征战天下的老臣,几十年来立下战功无数,迁奉天子于许都,扣留人质降袁谭,推荐曹操升魏王,襄樊之战乱关羽,北庭都护谋双城……等等这些都是出自于他的手笔,他对曹氏一脉的忠心,自然也就不用言说了。如今,他也算是建安年间为数不多的老臣了,又是高居九卿之首,这么一个重量级的老臣,他说出的话就算是皇帝.曹丕也要慎重和掂量掂量。

早在几天前,江陵王.曹植也曾经试图拜访这位老大人,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进得府中,没曾想今天在这大殿之上,这位老臣果然就成为了推行新政的阻力。

“老臣附议!”

说罢董昭就要挣扎着从藤椅上做起来,向皇帝行礼谏言。

此话一出,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在这承明殿上,众目睽睽之下对其置之不理,随即急忙伸手阻止,并朗声道,“老太常不用起身,在藤椅上说话便是。”

听到这里,董昭才又缓缓的坐了回去,可依旧尽力的挺直了腰杆,向着皇帝做了一个揖后,缓缓说道,“回陛下的话,对于这‘三省六部制’老臣与御史中丞.司马仲达(司马懿,字仲达)的看法相同。老臣此意,并不是说邓尚书他的论策不好,相反这三省六部制确实别出新颖。

之时这朝廷制度改革就好比给人治病,常言道‘病去如抽丝’,改革也是一样,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病人只有在病重之时,才会下猛药。朝廷和国家,也只有在非常之时才会行非常之法。如今我大魏国继汉室以来十余年,虽不说年年风调雨顺,但也绝对称得上是国泰民安。北庭、西域两大都护府如今也在顺利的进行着,万邦之使臣也在与日俱增。

当下之际,贸然进行朝廷改制,会不会引起百姓的猜忌和慌乱呢?就像邓尚书刚刚所说,昔日之商鞅变法,是因为河西一站,秦公国大败于魏,甚至函谷关都险些保不住了。那时候的秦国国困民弱,若不改革,则国家则有着倾覆的危险。因此,秦国继世之君秦孝公.嬴渠梁才会启用商鞅,在秦国变法。

可即便是在六国分秦那么危急的形势之下,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也并没有在短时间之内,就把变法全部完成,而是将其分成数个阶段几十年来慢慢完成的。因为,他们也懂得万事万物,并不存在一蹴[cu]而就的,必须要循序渐进才方为大道。因此,变法历经二十余年,止到商鞅被车裂也才勉强称得上是小成。

至于始皇帝.嬴政登基之后,书同文、车同轨、修长城、统一度量衡等等。这每一件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可正是因为操之过急了,所以才使得秦朝二世而亡。

如今我大魏国,与当年嬴政奋六世之余烈而一统天下,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自中平元年开始,天下的旱灾、蝗灾、战乱、兵事便一直没有平息过,百姓们流离失所,尸横遍野,天下人口更是十去其四啊。太祖武皇帝历五十余载,才堪堪使得四海归一。如今掐指算来,自前朝建安三十五年天下再次归一算起,至今也不过才区区一十五载。百姓们刚刚稍微得以喘息,便再次的大动干戈进行改制,是否有些不妥呢?”

此话一出,承明殿内顿时议论纷纷的乱作一团。

“是啊,是啊,老太常说的有道理啊。”

“没错,如今天天刚刚平定十余年,确实不宜再动干戈啊。”

“我也这么认为,什么事情循序渐进才是好的,贸然行事,恐怕会得不偿失啊。”

“就是,就是一步一步来吧。”……

皇帝.曹丕看着殿内乱哄哄的,眉宇之间不禁也有了一丝烦躁,就在他打算要出声制止的时候,一道洪亮的声音,不失时宜的传了出来。

“启禀陛下,微臣有言进奏,望陛下恩准。”

此言一出,殿内的众臣们顿时渐渐的停止了喧闹。因为发出此震耳欲聋之声的不是别人,正是站在百官之首,当今皇帝陛下的亲弟弟,江陵王.太傅.曹植.曹子健。

看到有自己的弟弟出马,皇帝.曹丕眉宇之间刚刚升起的那一丝不快,也顿时烟消云散。因为他知道,他的这个弟弟从小到大就一直没有让自己失望过。

那份雍容有度再次的回到了皇帝曹丕的身上,只见他随即微微一笑缓缓说道,“吾弟有言,但讲无妨。”

“谢陛下。”

随后,只见那曹植朝着微微行礼之后,便手持象牙芴[wu]板缓缓的走将出来。

走到大殿中间的曹植,微微侧身,向着身后轻哼一声,若有所指的说道,“哼!诸位大人,这里是朝廷的承明殿,不是东郊的菜市场。诸位臣公,身为我大魏朝的股肱之臣,如此吵吵闹闹,岂不有辱斯文?我等在这里议事,为的是我大魏朝的江山社稷,和天下的黎民百姓。你们要是有言,则按礼进奏即可,为何要做民间妇人状喋喋不休呢?如此这般,成何体统!”

此言一出,其身后的众臣们一个个都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毕竟刚刚他们的言语,确实有些殿前失仪了。

随后,曹植又缓缓的走到了坐在藤椅上的太常.董昭面前,微微做了一个揖轻声说道,“老大人,后生晚辈这厢有礼了。在下这里有几句话,还劳烦老大人您帮忙指点几句。”

见到曹植来到自己的面前,董昭也急忙挺直了后背。对于这位天下有才一石,而他却独占八斗的曹子健,董昭自然也是十分敬佩的。曹植在他面前虽说是后生晚辈,可这些年的惊人之举和立下的功劳,却丝毫不在他们这些老一辈人之下,这也是为什么,曹植当年被皇帝以百官之首的身份册封为太傅,朝中大臣包括他们这些老臣却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甚至没有一丝的怨言。

即便已经身为百官之首,可曹植对董昭依旧十分的恭敬。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ju]。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曹植对自己如此的谦恭,董昭自然也不能失了礼数,随即抱拳回礼道,“太傅大人谦虚了,您有话尽管说便是,我们这些老头子老了,以后这朝廷和天下还需要您来匡扶呢。”

曹植见状也就不再谦让,随即微微一笑轻声说道,“老大人刚才所言,确实很有道理,但是其中有些话语,晚辈却不敢苟同。”

董昭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哦,还请太傅大人言明。”

曹植略一思索,接着说道,“老大人,您方才所说,世间万事万物,皆不可一蹴[cu]而就的,必须要循序渐进,方为大道。对于这句话,植,是认可的。在下不认可的是,此次‘三省六部制’的改革,会影响百姓。刚刚,邓尚书已经将这三省六部制详细的跟诸位解说过了,而且这上、中、下三本论策,诸位大人也已经看过了,这其中可有任何一条涉及到民间百姓的呀?这‘三省六部制’当中,所有的言论,只是谈及我朝廷府衙行政制度的改变,而且也是为了日后朝廷的政令,可以更加清晰、有力自上而下的实施而已。此次新政只是朝廷和天下府衙的变动,又怎么能够说得上是危及百姓的大动干戈呢。”

听到这里,董昭和群臣也不免再次低头沉思起来。

可曹植似乎还并没有说完,见到董昭已经开始沉思,他便向大殿中间走了几步,随后又转身面向了皇帝曹丕,缓缓开口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邓尚书这‘三省六部制’可行,只不过需要略微的变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