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狠毒的丞相(一更)

此为防盗章

灶房是挨着东边修的一个独间房,西边修的是浆洗台和一个草棚放些农具。

房子后面就是茅房、鸡鸭棚子、猪圈……

西侧屋子里,待顾云浩入睡之后,卫氏还在为今天的事情不平。

“爹娘也太偏心了,大娃子那么说话,都没表个态,我看家里是不准备让咱们儿子去念书了。”

顾长光也皱了皱眉,老老实实地道:“应该不至于吧,咱们家里虽然没什么钱,但在族学里念书,也不交束脩,当年我跟大哥还去混了两年呢,爹这么想家里出个读书人,不会不让幺娃子上学的。”

听了丈夫的话,卫氏却不以为然,说道:“你还别不信,我最近看下来,爹那是一心想着供着大娃子读书读出个名堂,哪里顾得上咱们云浩。”

许是想到了白天的事,顾长光脸上也有些犹豫。

“他爹,咱们可要长点心,明年儿子就五岁了,当初大娃子也是五岁开始念书的,你看看到现在为止,家里有人提过让云浩上学的事没?”

见到丈夫犹豫,卫氏知道他心里也开始在盘算,忙趁热打铁地道:“今天大娃子的话你也听到了,小孩子哪里懂那么多,多半是大哥两个私下说话被听了去,今天才说出来。”

“我知道你一向不想争什么,但是现在也是没办法,难道真的让咱们儿子一辈子种田种地?给大房当脚踏石?”

顾长光叹了口气,说道:“大哥终究还不是那样的人。”

“我也知道大哥人不错,但是大嫂呢?大娃子可说了那话是大嫂说的。”

“而且我打听了,说是读书人去考试,那考一次花的钱要比念书花的多,你想想,要是爹真的要大娃子去考秀才,那说不定真的就想着早早存钱,省了咱们儿子念书的花销。”

说到这里,卫氏顿了顿,继续道:“他爹,你看看咱们儿子,平日里都是干干净净的,人又聪明懂事,他哪里像是个要在地里刨食吃的娃子?而且咱们可就这么一个独苗了,若是干活累出个三长两短,那以后咱们老了可怎么办……”

闻言,顾长光也不由动容了,一脸不忍地看了看顾云浩熟睡的小脸。

“就算咱们俩老的死了就死了,但是你让大妞她们三姐妹怎么办?娘家没个立得住兄弟,万一遇到个不讲理的婆家,被欺负了,只怕连个诉苦的地方都没有……”

说到这里,卫氏的泪珠子就落了下来。

“他爹,你也不想想,儿子这么聪明,你真的忍心让他一辈子跟咱们一样在地里当个老黄牛?就算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家里四个孩子想一想啊……”

这句话彻底把顾长光的心里防线打垮了。

他虽然平时不爱吭声,吃了亏也不多说什么,但并不代表是个糊涂人。

只是因想着都是一家人,加上跟大房相处的也不错,一般不愿去计较,即使有时候父母偶尔偏帮着大房,让他们两口子多点活,他也没有什么怨言。

顾长光心知自己儿子是次孙,这么些年了,也知道家里老人更看重顾云涛。

一个原因是顾云涛是长孙,另一个原因就是看着大房两口子,且不说顾长荣说话办事想的周到,是顾长光赶不上的,就是方氏有个娘家撑腰,在家里地位就要比卫氏强些。

方氏的父亲是里长,虽然算不上什么多大的势力,但摊派徭役这些杂事可是人家说了算,在这附近几个管辖内的村子里,谁人见了不客客气气的称呼一声“方总甲”。

好在方氏还是比较满意现在家里的状况,加上二房一直不爱啃声,卫氏也是个能吃的亏的,所以到没有在家里摆什么架子,反而一家人相处的还算和睦。

一直被卫氏念叨,顾长光虽然面上不显,也没说什么话,但心里也慢慢地清晰起来。

他是不愿意家里闹什么矛盾,有时候宁可自己吃点亏,多干点活,但一旦关系到儿子顾云浩,也是一点不含糊。

看着今天顾明良的样子,很明显是没有那个想法让顾云浩去念书的。

这一点顾长光也是看的清楚明白,听了卫氏的话,心里更是有了成算。

“你说的我都晓得,只是孩子还没到岁数,咱们也先不着急。”想了想,顾长光安抚卫氏道。

卫氏却不满意这话,又直接问道:“那你说,假如明年爹不让幺娃子念书,咱们怎么办?”

“你也好生想一想,咱们怎么也得让儿子去念书,就算考不成秀才,认识几个字,到城里干活也不比种地强?况且咱儿子这么聪明,说不定出息大着呢,你别误了孩子的前程……”

说到这里,卫氏又逼问道:“假如明年爹打定主意不让儿子进学,几句好话又把你打发了?”

“那怎么能行!”

想都不想,顾长光就摇头否定,随即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我看咱们还是要先做好准备,这以后我跟大妞多织些布,做些活计,你得空了拿到集市上去卖,好歹存些钱在手里,心里才能有底,要是爹不松口,咱们就先自己把幺娃子送到学里去。”

见卫氏这样说,顾长光也觉得有些道理,说道:“你的主意不错,我也得空去做些短工,好歹有些钱拿。”

夫妻两人又说了会话,方才睡下。

因着学习的进度不同,顾明琮就对这两拨学童分开讲学。

一般而言,刚入学都是依次先学习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这些差不多学完了,再学《幼学琼林》,等学完了这些蒙学阶段的书,才算有资格入读书的门。

对于顾云浩这些才入学的蒙童,顾明琮讲的是《三字经》,而顾云涛他们已经在开始学习《千字文》。

一般给新生们讲《三字经》的时候,坐在右侧的学童就自己温书;而给顾云涛他们讲《千字文》的时候,新生们也是自己温书。

顾明琮向来是先给新生讲学,因而顾云浩等人早早的翻开书页,正襟危坐的跟着他一句一句的念。

这个时候,顾明琮一面带着大家念书,一面拿着戒尺在学童们的案几间偶尔走动。若是谁读书不认真,或是坐的不端正,戒尺就会直接落在那人身上。

农村长大的孩子本来就皮实的很,加上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天地君亲师,老师对学生的处罚那是天经地义的,即使罚了谁、打了谁,也都不会有人说什么。

在顾云浩看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鞭策,毕竟在这里念书的孩子们家里条件都不好,若是不珍惜这读书的机会,那就是真的对不住家里的亲人,也更对不起自己。

虽然《三字经》称不上有什么难度,顾云浩也能全文背下,但也还是很认真地跟着读。毕竟学无止境,他不会因为自己能背了就骄傲自满。

教新生们学了会三字经,顾明琮就让其开始自己温书。自己则喝了口水,走到讲堂的右侧,给顾云涛等人讲学。

这时候,顾云浩也是从书袋里拿出竹筒来喝了口水,就竖起耳朵听那边的动静。

顾明琮依旧讲的是《千字文》。

古人讲学,一般都是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办法。

因而大多时候都是先生领着念一句,学生们跟着读一句,然后就是让自己读书。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念”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

听着那边的声音响起,顾云浩也在心里跟着默念。

他对三字经已经很熟悉,甚至可以说到了反复可诵的程度,因而旁的新生们温书背书,他其实是不必的,故此开始默默地跟着学习《千字文》。

入学以后,顾云浩也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比寻常的孩童要强些,虽然称不上过目不忘,但一般的而言,读过五六遍的书,再用功一些,都还是能记住。

有这个优势,顾云浩更是不愿浪费了,只会更加好好的利用起来。

当然,他也不会因此就自得意满,毕竟科考一途如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

想要出人头地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他还是需要加倍努力才行。

待顾明琮领着学童们读过几遍千字文之后,顾云浩也对文章有了个大概的印象,只是他没有书,只能听着,记忆的效果就是要差些。

随后就是让学童们分别开始全文通读,先是新生们读几遍三字经,而后又让另一拨学生读几遍千字文。

就在这朗朗的读书声中,整个上午也慢慢过去。

学里的人很少,除了顾明琮这个先生之外,就只有一个斋夫。

加上在这里念书的大多是村里的孩子,学里也不会准备饭食,家里离得近些的学童,就会回家吃午饭,而像顾云浩这样家住的远的,就自己带些饭食或是干粮。(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