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GL) 地下战道
就在完颜宗懿的大军受阻于霸州城外时,金国边境的永清县也并不安宁。
永清隶属燕京,即宋人所称的幽州或燕山府,它在金国边境与宋朝河北边境的益津关(即霸州城)、淤口关(破虏军治所)构成一个战防三角,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宋辽战争时期,永清是双方交战的缓冲地,宋辽两军多次在这里展开拉锯战。澶渊之盟后,两国以拒马河、白沟河为界河,界河之北为辽境,包括永清。辽军在永清布防三千兵员,防御宋朝的益津关和淤口关。金国灭辽后,仍在永清置三千常备兵,在金宋战争时期,则增兵数员不定。
现在永清城内有一万兵员,增兵七千人主要是为了接应东路金军运回的财货生口,包括一千骑兵、六千步卒。
自从这七千金兵进驻永清城后,城内就颇不安宁。
永清的守将是女真千户阿忽鲁,七千调兵的统领是女真千户沙古质,阿忽鲁以前是完颜宗干麾下的猛安,而沙古质是完颜宗磐的支系,两人同处一城时有龃龉。而且永清的城池并不大,除了驻扎守兵外,女真兵的家属奴隶也住在城内,沙古质这七千人马进来后,城内就有些挤。两军为了抢营盘和水源,时有冲突、械斗发生。
眼见争端越来越大,两军协商解决,阿忽鲁提供部分粮草,而沙古质移驻城外,两军互不干涉,这才解了纠纷。
沙古质率他的七千人马永清城南二十里外的后奕村扎寨。
这里曾经是宋领杨延昭后奕营的驻兵地,已经荒废了很久,后来成为汉民村子,名为后奕村,现在住着三十多户人家。沙古质在村子的西北面扎营,并未占据村子驱赶汉民,因为金国境内的这些汉民村庄承担了金国的粮赋。
驻寨后奕村外之后,沙古质的军队距离宋朝的霸州益津关只有三十里,离淤口关只有二十余里,金营探马每日都会在南面二十里内巡弋。
二月十九这日清晨,探哨在营寨西南十五里外发现宋军出现,打着淤口关破虏军的旗号,听蹄声、观扬尘和旗帜,应有三千骑左右。
沙古质闻探马回报时几乎不敢置信,瞪眼吼道:“宋人竟敢跨过界河,攻打我军?”
事实上,包括沙古质在内的所有女真将领,没有人认为南朝敢攻打金国。所以永清现有的金军虽然达到一万人,但三千驻城守军中只有一千骑是女真正兵,另外一千是阿里喜,还有一千是汉军步兵;沙古质的七千人马也只有两千骑是正兵,另外五千都是辅兵和汉卒。
尽管沙古质十分震惊,但反应很迅速,立即点齐两千骑兵出营,五千步兵则留守营寨,同时传报永清城,让阿忽鲁戒备宋人还有另外兵马奇袭。
沙古质的谨慎没有多余,宋军确实另外有三千步兵也从淤口关出发,推着骡马套车的双弓、三弓、四弓、八弓床子弩等,跨过界河,走东北方向攻打五十里外的永清城。
阿忽鲁接到沙古质的传报后不久,放出城外的探哨就探查到这支宋军。永清城内立即警戒备战,阿忽鲁率一千骑兵出城迎击宋军,两千步兵则留守城内。
无论沙古质还是阿忽鲁,这时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南朝大举进攻金国的先锋人马,而是以为宋人攻打永清是为了缓解东路金军对河北的进攻势头——打下永清后就能对霸州形成夹击之势,从而夺回霸州,威胁东路金军的后方。
因为对形势的错误判断,阿忽鲁只向距永清最近的固安和百里外的范阳通报敌情,并没有向燕京路都统府求援。
当然,这也是因为宋军攻打的两路兵员都只有三千人,沙古质和阿忽鲁都坚信自己能够打败宋军。
如果宋军分路攻打后奕营和永清城的兵力只有这六千人,的确很难夺下永清,但是,这六千人并不是此次攻永清的主力。
在永清城正北十七八里外,有个汉村叫杨官营,因为杨延昭的将营曾经驻扎在村庄西南一里处而得名。那里现在已成了大片灌木杂草丛生之地,村里很少有人去那片荒野地。
就在这日凌晨,天光初白的时候,这片杂草地里突然冒出一道道黑影。
从蒙蒙天光下可以看见,这些人腿上都打着青白行缠(青白两色布的裹腿),身上穿着仅及膝的夹絮袍子,袍子外面还穿着一件宋人禁军常穿的紫衫,紫衫外面又套着一件褐黄色的背子,后面背心处都绣着“威虏”二字——竟然是据说早被金军消灭的霸州“威虏军”。
这些似乎是威虏军的宋兵是从这片杂草地的某个极隐蔽的地道口跃出来,前后足有一千人众。寂静而迅速整队后,便疾步往南行军,奔袭永清城。
在永清城东北二十里外,是董家营汉村,因为杨延昭麾下的董姓部将以前在此驻兵而得名。在董家营和永清城之间有一座寺庙,名永林寺,据说是六十年前嵩山少林寺的永林禅师云游辽国而建,在永清、固安二县拥有很多信民,香火十分旺盛。
因为辽国时佛教就很昌盛,契丹建国二百多年,汉化影响很深,国内许多契丹贵族、汉人官吏和平民百姓都是信徒。金国女真人虽然信奉萨满教,但对于遍布境内的佛庙也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所以原辽境内的佛庙没受多少影响,香火兴旺的依然兴旺。
在永清城八里外的这座永林寺里,有一百多名汉僧,这些僧人每日都要敲钟做早、晚课,逢初一、十五更是四钟齐鸣,宏亮的钟声能传出□里远,永清城的金军听了几十年,都已听习惯了。
在这日上午,就在阿忽鲁带兵出城后不久,寺内钟声又悠远地传来。城内金军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有信徒布施做法会时,寺内就要齐鸣法钟,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城内的金军无人起疑。
宏亮的钟声持续了两刻钟,余音尚未完全散去,从杨官营奔袭而来的一千宋军突然出现在永清城北城外。
金军万万没料到宋军会从后方袭来,城楼上的汉卒都有些**起来。
留守的副将是女真谋克兀里哈,当即吼了几声,稳住城上军心。但见城外宋军步卒约千人左右,停在二百步外,手里拖着兵器,站没站相,松松垮垮的样子,兀里哈心里便生了两分轻视,但还是下令守城不出。
便见城下宋军指着城上,嘻嘻哈哈地开骂,又有几十名宋军解开裤子,撩起衣衫往城这边撒尿,后面的宋军都哈哈大笑,有些宋军还转过身去往城这边摇屁股。
城上的阿里喜都骂开了。兀里哈悖然大怒,猛然拍在城垛上,女真勇士安能受这等羞辱?立即喝令:“开城门,杀了这些低下的宋狗!”
跟着,北门打开,兀里哈亲自率领五百阿里喜和五百汉兵出城迎战。
宋军突然号令四起,各人迅速跑步站队,端列阵容,顿时肃然杀气。
兀里哈大吼一声,率军冲杀过去。
孰料,就在两军交战之际,城内突然传出减杀声。
五百名宋军锐士从城中四处地道口杀出,各持着劲弩、弓箭和陌刀,集中杀向北面城门。
这五百锐士是从永林寺地道而来。淤口关的宋军用了四年时间,挖通了永林寺通往城中的□里地道。
这些宋军能够瞒过金军巡弋界河北的探马,出现在永清城后方的杨官营、永林寺,不是神兵天降,而是神兵地出——从宋境淤口关的地下战道通行过去。
这个地下战道最初是杨延昭率领军民修筑,而淤口关通往永清县的地道,仅仅是杨延昭构筑的河北地下战道的一个分支。
在宋辽澶渊之盟前,永清、固安二县都属于宋境,杨延昭率兵驻扎二县,为防御辽军,他在辖境内设立七十二座连营,每营相隔数里,驻兵百余,并令军士在这些哨营的隐蔽处修筑地下战道,埋伏水缸,既能及时侦听辽骑,也方便伏兵出击。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两国以拒马河、白沟河为界河,永清、固安都归入辽境。辽军废弃了宋军之前修筑的将营和哨营,在平原上新筑了城寨,即现在的金军永清城。
这时杨延昭奉命总镇河北东路边境,包括广遂军州、安肃军州、雄州、霸州、高阳——朝廷设为高阳关路,以杨延昭为高阳关路的兵马都总管,和界河以北的辽军对峙。两国在澶渊订盟后没有再次发动战争,但在最初的十几年内,边境的小规模战斗仍然时有发生,辽军多次跨河犯边劫掠,被杨延昭率军打退,有几次都打到界河以北二三十里,甚至攻到辽军永清城下才退兵。
杨延昭上奏朝廷说,辽人侵我大宋之狼子野心不死,我朝御敌必得收复幽燕之地,将胡虏赶到长城之外。
为了实现收复幽燕的目的,杨延昭密奏朝廷允准,组织辖境内的军士军户,秘密修筑规划庞大的地下战道。
杨延昭以前修筑的固安、永清地道并没有被辽国发现,但这些地道还不够完善,并且最南的哨营地道距离界河还有二十里——必须通到淤口关对岸。
然而辽军为了防备宋军跨河偷袭,已经将永清、新城以南的所有大树林都砍光,界河以北的二十里内都成了没有任何遮掩的平原,这使宋军在界河北挖地道没了地面上的隐蔽条件。
但辽军侵扰边境给了杨延昭机会,他率领宋军打退辽军,一直打到界河北,打到永清城下后才南退,但退到永清城南三十里处就扎营。然后宋军在这一带大张旗鼓地兴建土屋盖村庄,而实际上是在土屋的掩蔽下暗修地道。
永清城的辽军几次出兵,但都被杨延昭击退,最后是辽国遣使臣出使东京,斥责宋朝“边军侵界修兵营”,枢府派官员到河北边境斥责,杨延昭说是盖村庄,糊弄了辽臣一番,随后率军撤回界河南。
但借着这前后几月的拖延时间,杨延昭已经把后奕营的原哨营地道往南修通到淤口关对岸。
之后,辽军又数次侵边,杨延昭每每打过界河,然后故伎重施,明建村屋暗修地道,这个庞大的地道网甚至通到了涿州和燕京城外。
在宋朝河北边境的辖境内,杨延昭组织军丁修筑地下战道的工事也在持续地进行。
杨延昭驻守河北边境十六年,这个庞大的地下战道也历时十二年才全部建成。
整个地下战道以界河为线,分为南北主道和东西支道,东西延伸一百四十宋里,南北纵长九十宋里,修筑总面积达到二千六百多平方宋里,堪称“地下长城”,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整个地下战道不仅分布面广,杨延昭还做了相当严密的布局:
——南北分两条主线:南线为界河以南的河北战道,北线为界河北的幽涿战道;
——南线分东、西二支道:东支道以霸州南部的文安为起点,往北通益津关(即霸州城),再由益津关东连淤口关;西支道以雄州城西南的瓦桥关为起点,连通雄州城,再从雄州城往北通容城,再从容城往西,连通安肃军治所安肃、广信军治所遂城;
——北线分东、中、西三支道:东支道以淤口关为出兵堡,在界河对岸挖地道口,连通永清、固安地道,并通向幽州;中支道以霸州益冿关为出兵堡,在界河北岸挖地道口,通向辽国新城辖境,并延伸到涿州;西支道以安肃军北境的燕长城黑龙堤口、广信军东北境的赵长城口、容城北拒马河对岸为起点,分别延伸向辽国易州、涿州境内。
这些地道都是长一尺、宽厚半尺余的青砖构筑而成,洞体的内部构造错综复杂、巧妙独特。在同一地道群内,甚至在同一洞体内,都分深、中、浅三层,最浅处距地表三宋尺,深处则达一丈半。地道宽窄不一,延伸曲折,并且有洞、翻眼、掩体、闸门等设施。
除了曲折的通道外,也有较大的藏兵洞,洞内有通气孔、放灯台、蓄水缸——有两个用处:一是盛水饮用;二是侦测敌情,将缸覆置,耳朵紧贴缸底,就可以听到远方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的声音——和土炕等设施,便于宋军在地道内隐伏生活。
所有的地道口都开得很隐蔽,在宋军城内的水井深处洞壁,在寺庙的神龛或石塔下,在丘坡、荒野的灌丛地里……而所有的出口都只能从地道内打开,外面无法发现。
在杨延昭多次打败打退辽军侵边的战斗中,这些地道发挥了运送奇兵的作用。
但令人惊叹的是,辽国直到灭亡都没有发现这些地下战道。
这项地下工事作为最高的军事秘密,在朝廷籍册文史中没做任何记载,除了当时的皇帝和枢密使外,朝中再无其他官员知情。在杨延昭过世后,边境上只有继任的高阳关路兵马都总管知情。再之后,因为宋辽长期和平,加上宋朝自上而下的进取心已经丧失,杨延昭费尽心血构建的地下战道竟被宋廷遗忘了。
杨延昭忧愤死在边关任上,病逝前皇帝的秘使到了边关,带回了杨延昭手里的那份地道,宋真宗烧了这份图,收藏在福宁殿御书阁的那份图就成了唯一。几年后真宗病重,大约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命心腹内侍将那份地图找出来,外面做成太宗朝陈旧兵档的模样,搁进枢府武经阁不起眼的地方。或许真宗想毁了这份地图,但又舍不得,却又担心后辈子孙因为地下战道的存在而妄起战心,索性扔到武经阁内付诸天意。随着武经阁归档的旧籍越来越多,那份“陈年兵档”也被压得更深,或许整理的吏员曾经过手,一见文牍盒的标注是太宗朝的兵档,甚至不会打开就扔到标记太宗目的柜橱最底下。
于是秘密沉下去。
但正因为如此,秘密很好的保存了,无论是投降金军的燕山府守将郭药师,还是投降的河间府兵马副都总管董才,或者其他降将,以及被俘押到金国的宋朝大臣,谁都不知道这个地下战道的存在。
金军攻破东京城后,从皇宫和衙署中掠走了大部分籍册、藏书等,但那些陈年文牍引不起金军注意,他们想要掠走的是宋人的兵书阵图、山川地理图等有军事价值的籍册,诸如标记太宗目的这种文柜他们都懒得多看一眼,甚至懒得去烧掉。
何灌夺回东京城后,遵照雷动的命令,花了大力气来整理这些幸存的文牍籍册……那份地下战道总图在沉寂一百多年后,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何灌立刻意识到它的价值,将所有接触到它的人员都秘密处置,并亲自将图纸送到雷动手中。
雷动叹息一声,“可惜了杨六郎!”
随后,雷动遣出十几批人员,秘密勘察杨延昭修筑的地下战道。
这些战道已经一百多年没有使用,但多数洞体依然完整地保存着。但一些地道口因为外部环境的变迁而成了堵口,或者不方便再使用,或者通风口被堵塞导致空气不通。
北廷要使用这些战道,必须首先清理。但雷动的目光绝不止于幽燕,他所图谋的比杨延昭的目的更深、更远,而且按金军布防的差异,战道也需要改建和扩建。
譬如,金军永清城并无地道通入城内,宋军从淤口关通向永清董家营村的地道是从城西二十里外的地下通过,因为距离远才能确保地下修筑的声音不会被当时的辽军侦听察觉到——虽然辽人并没有在四面城根下倒覆水缸侦听的习惯,但杨延昭必须谨慎。
但是董家营的地道上有条西南支道通往永清城方向,南端距离永清城七八里,以前这里是杨延昭的某个哨营,后来永林寺就恰好建在这处哨营的废墟上。
北廷打通了永林寺的住持和重要僧人,以东林寺的钟声做掩护,将寺庙下面的地道继续往永清城挖。东林寺的僧人又频频往城中讲经做法会,绘制城内方位图给样军,以确定合适的地道出口,同时用钟声打扰金军有可能的侦听。其实女真人还没有“听墙根”的习惯,因为游牧民族的特性,他们更相信地面上的探马。但宋军这种谨慎很有必要,若被金人发现宋人在地下的动作,便很可能暴露整个地下战道。
北廷宋军在奇招迭出的掩护措施下,利用四年的时候,扩建了杨延昭的地下战道——雷动代称为“鱼网”。
这个“鱼网”在北廷制订的北战攻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真切地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
宋军之所以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地拿回霸州城,就是利用了文安通向霸州城的三十里地道,而霸州驻军又在一年前增修了一个藏兵洞和四个地道口,遂里应外合尽歼金军。
不仅仅是霸州,当完颜宗磐和完颜宗英的大军正往莫州城撤退时,宋军已利用连通霸州城、雄州城、容城、安肃城、遂城、保州城的地下战道,实施里应外合的奇袭战术,相继夺回了金兵驻守的雄、容、安肃、保州、遂五城,将东路金军的撤退路线完全切断。
至于永清的金军,也同样陷在这个“鱼网”中。
当沙古质和阿忽鲁各率骑兵驰出后奕营寨和永清城后,他们的后方就生突变——宋军的奇袭兵员分别从后奕营寨内、永清城内窜出。
如果说永清城的地道是宋军的预谋,那沙古质只能说倒霉,偏偏选在杨延昭以前的后奕军兵营旧址扎寨。当然,这也不能怪沙古质,因为杨延昭选建兵营的地理位置很适宜扎营。
当是时,宋军五百锐士从永清城内地道杀出,很快拿下北城门,并据守而战。城外一千宋军和一千金军搏杀,但奋力作战的只是那五百阿里喜,五百汉军一听城内传出杀声,便慌了起来,再听宋军喊出“投降不杀”,又去两分斗志,当城门被城内宋军夺下打开时,不知是谁带着,城外汉军纷纷抛械投降。而步战搏杀,阿里喜不是宋军对手,多数战死,少数也投了降。
从后奕营寨内潜出的也是五百宋兵,人人口鼻上蒙着湿巾,分队窜进金营里,投掷掺有砒霜巴豆的毒毬烟弹,这些宋兵都在出洞前用了解药,不惧毒烟。
这上千枚毒毬烟弹发出的浓烟很快弥漫了半个营寨,五百宋军又鼓声大作,四面吆喝,让金军在浓烟和恐慌下以为上万宋军攻营。
三千金军汉兵当即炸营,很多人往营外逃跑。宋军又借着浓烟放火烧营帐,使浓烟和骚乱更加严重。没过多久,还在营内的金兵就觉腹内绞痛,严重的口鼻溢血而死,这让契丹兵和阿里喜也慌乱了,纷纷往外逃营。慌乱中,很多人死在宋军锐士的偷袭下。
沙古质的营寨就这样破了。
此时与宋军交战的沙古质与阿忽鲁也无暇分.身,他们正和宋军酣战之际,突然从自己的后方杀出宋军伏兵。
这些伏兵是从淤口关通往辛庄营、癸庄营旧址的地下战道杀出。而明面上攻打永清城和后奕营金军的宋军则“正好”停在这两个地道口的南面。
这支伏兵突袭过来,沙古质、阿忽鲁立时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最终各领着一半残兵往新城、固安逃去。
而完颜宗懿也永远等不到永清的援兵了。
就在永清城激战之时,那只求援的海东青落在了城内鹰哨台上,但永清已经自顾不暇,这时就算向固安、范阳求援都已为时晚矣。
这个鹰哨兵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它放飞。
愿长生天保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