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马六甲独立一

1946年1月20日,英国发表白皮书,规定新加坡为英国直辖殖民地,而马来联邦、马来属邦、马六甲和槟榔屿则联合成为马来亚联邦,由英国派总督统治。

同年12月,又发表蓝皮书,把马来亚联邦改为马来亚联合邦。

1948年2月1日成立马来亚联合邦政府。

1948年6月颁布紧急法令,对各类反对派组织进行镇压。

1955年,马来亚人民组成华巫印联盟(即马来亚联盟党),参加大选获胜。

经过1956年1月和1957年5月两次赴英谈判,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正式独立。

其实,在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马来亚基本上只有华人在抗日,马来人和印度人都投靠日本去了。

华人抗日军在日本投降第二天接获蒙巴顿命令,要求不要进城接受日军投降,但华人抗日军中央委员会决定对此无理要求不予理会,几天后华人抗日军各支队便接管了大小城镇。

事实上在英军抵达前,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早己接管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大部份城镇。

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经三年半之战斗己发展至一支拥有15000人的强大武装队伍,进城后收缴警察局的枪枝弹药,成立临时治安委员会,没收敌产、救济难民、逮捕惩办马来人奸细和特务。

在此基础上组织人民委员会取代治安委员会行使地方政府职权。

在英军重返马来亚时己经成立的州级人民委员会有雪兰莪、北柔佛、南柔佛、丁加奴、新山、马六甲等,这是马来亚的华人最接近掌握政权的一次。

蒙巴顿所担心的事,实际上已部份成为事实,对他来说可庆幸的是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对英军仍以盟军相待。

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虽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但并无意建立全马来亚政权和英国军事管制政府抗衡,也没有号召人民立即起来争取独立。

虽然如此,蒙巴顿仍然很不放心,若不解除这支15000人的强大部队的武装和取消各地人民委员会,英国殖民政府的统治便没有保证,精心泡制的马来亚宪政新方案也没法出台。

为了制造人民参政的假象,英国军政府组织了咨询委员会,邀请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的代表参加这没有实权的组织,其中其它成员多为当局精心挑选的亲英份子、封建贵族和某些社会渣滓,目的是要取代各地的人民委员会。

英国殖民者还有更迷惑的一手,就是表彰抗日军功绩,授予有功将士奖章,邀请华人抗日军参加胜利游行。

目的是使华人抗日军相信英军仍为盟友,不会忘记华人抗日军贡献,绝不会亏待他们,因而可解甲归田,安心去过平民生活。

由于华人抗日军领导层错误判断形势,华人抗日军一般成员在胜利后热切盼望过和平生活,因而自1945年9月起各地的人民委员会先后被英国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不仅如此,马共和华人抗日军领导还在同年十一月十五日正式接受了英国军事管制政府提出的解散华人抗日军的计划。

华人抗日军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刘尧在吉隆坡中华大会堂招待各界人士,就抗日军复员一事发表演说。

他说:“战争业已结束,抗日任务已完成,华人抗日军已没有存在必要,马来亚已进入民主建设时代,马来亚人民主要是协助英政府建立民主自由的新马来亚,因此解散华人抗日军是应该的。”

1945年12月1日华人抗日军各支队奉军委会命令正式解散,英国军事管制政府在全马十二个地方举行复员检阅典礼,发给华人抗日军战士每人350元慰劳金,并向抗日有功将士颁赐奖章。

英国军事管制委员会在十二月的月报中说:“本月初对华人抗日军的解散工作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抗日军交出的武器大大超出预期的数目。”

1946年1月6日,英当局在新加坡市政厅前举行庆祝胜利大游行,蒙巴顿亲自授与华人抗日军将领奖章和授带。

这一天英国殖民者个个喜气洋洋,格外兴奋,因为他们是庆祝双重胜利,庆祝抗日胜利,庆祝解散华人抗日军胜利。

战前英国与马来亚各土邦之间的条约,只是要求英国给与保护,并无把各土邦苏丹的最高裁判权让渡给英国。

为了英殖民者建立的战后殖民地新体制,也为了惩罚这些墙头草两边倒,在战时投靠日本的苏丹,英国便强迫九位苏丹在--自愿将统治权全部转给英王乔治六世条约的文件上签字画押。

这样,到1945年底英国政府手里已掌握了九位苏丹签字画押的--自愿将统治权全部转给英王乔治六世条约取得了直接统治马来亚的新法律根据。又收缴了华人抗日军的武器,解散了这支强大的武装部队及由其建立遍及

马来亚半岛的地方人民委员会,英国认为建立战后马来亚殖民新秩序时机已成熟,便决定尽快拋出他为马来亚人民泡制的新宪制改革方案即白皮书。

白皮书提出取消战前的的行政组织单位,另组马来亚联邦,由战前的四个土邦,即雪兰莪、霹雳、森美兰、彭亨,战前马来亚属邦的五个土邦,即柔佛、吉兰打、丁加奴、吉打和玻璃市,另海峡殖民地的两个城市,即槟榔屿和马六甲组成。

而新加坡则从马来亚分割出去,单独成了直辖殖民地。

白皮书规定,马来亚以英王委任的总督为最高的统治者,下设行政和立法两会议局,各土邦和槟榔屿和马六甲两市则设地方议会,各苏丹不再拥有名义上统治者的地位,只保留宗教方面权力。

白皮书答应在马来亚联邦成立后,非马来人可较容易取得公民资格,即如年满十八岁,在1942年2月25日前十五年在马来亚或新加坡住满十年即可取得公民权等。

马来亚左翼政党指责白皮书:把战前之间接统治变为直接统治,把行政立法大权集中在英王委任的总督,把新加坡从马来亚强行分离出去,将公民分成马来人和非马来人是破坏各民族团结。

其实,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从来、现在及将来都是互相对立,根本不存在什么破坏各民族团结的问题,而且只给公民资格而不给公民权也是一场骗局。

保守马来亚上层人士和马来裔人民则不满英国如此粗暴强迫苏丹自动让出权力。

为此42个马来人组织在拿督奥恩-加尔法尔的领导下于1946年3月组成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简称巫统,要求保护马来人特权,反对给与非马来人公民权。

该组织一直控制着马来西亚的政权,巫统号召马来人展开抵制活动,1946年4月1日马来亚联邦首任总督贞特主持马来亚联邦成立典礼,九位马来苏丹和英国委任的马来裔议员也都缺席,各地马来人举办哀悼周活动以示抗议。

伦敦政府派东南亚最高专员麦克唐纳来马来亚处理马来亚各方的反抗。

在东马,即砂劳越及沙巴州,华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在砂劳越,华人占总人口的三成,是该州人口最多的一族。

在沙巴,华人也占了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成为该州的第二大族。

根据史籍,早在十六世纪便有华人定居东马了,不过人数并不多。后来由于砂劳越的白人地方行政官--拉惹非常欢迎华人移居砂州,因此华人在砂劳越的人数增加得很快。

在三代白人拉惹的统治期间(1841-1947),华人由一千人迅速增加到14万5千人。

在沙巴州,却要到1881年后华人才大量移入,那也就是在英国皇家公司管辖该州之后。

华人大量移居沙巴的原因是该州需要劳工以发展其农业等,因此英国皇家公司便召募华人进入该州工作,于是沙巴州的华人人口便迅速地增加起来。

东马的华人也和我国其它各地的华人一样,他们不管是务农还事经商,都能刻苦耐劳,勤俭兴家,对东马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苦拼的精神非常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而事实也证明了,无论东马的社会建设或经济发展,华人一路来都是推动的主力之一。

至于海峡侨生,即海峡殖民地的巴巴,他们都是华人的后裔。

因为早期本邦的华族妇女很少,于是许多华族男性就只好娶土著或其它东南亚民族的妇女为妻。

由于这些嫁给华人的妇女大多数不懂的讲汉语,家庭用语便采用马来话。

这种马来话及受马来文化影响的家庭一多起来,便渐渐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巴巴社会,那些华人的后裔便成了巴巴社会的成员。

在英殖民地政府统治之下的海峡殖民地巴巴,他们大部份都接受英文教育,因此这些巴巴们除了受马来文化的涵化之外,也受英国文化的涵化。

他们在政治上倾向英国,可是对于英国后来采取亲马来人的政策,他们却非常不满,他们认为他们应该与马来人享有相同政治地位与权力才合理。

自二十世纪以来,巴巴社会已逐渐并入其它华人的社会圈里。目前只有马六甲一地尚有巴巴社会的存在,但人数也只剩数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