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受环境影响,巴菲特从小就具有商业头脑,对数字和概率有着深入研究,这无疑是一个成功投资者必备的素质。

★家族的影响和父母的熏陶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各方面的条件就很优越。我的家庭环境很好,因为家里人谈论的都是趣事;我的父母很有才智;我在好学校上学。我认为,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这非常重要。我没有从父母那里继承财产,我真的不想要。但是我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好地方,我抽中了“卵巢彩票”。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认为,父母的影响和家庭熏陶对他的一生影响极大,他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恰当的地方,就好像他抽中了“卵巢彩票”一样。

关于这一点,必须从他的家族尤其是他的父母谈起。

17世纪,巴菲特的祖先为了躲避宗教迫害,从法国逃到美国,在美国亨廷顿从事种植业,后来则从事纺织业。几代人过去后,这个家族迁移到刚刚成为铁路枢纽中心的奥玛哈,在这个小镇上开了第一家杂货铺,专门经销水果、蔬菜、体育用品等。巴菲特家族待人和蔼、薄利多销、恪守信用,深受当地百姓欢迎,生意越做越大。

巴菲特的爷爷欧内斯特·巴菲特出生于1877年,不到16岁就在他父亲(巴菲特的曾爷爷)开的杂货铺里站柜台,经商头脑在当地小有名气。他曾经在一封信中说:“我可能提到过,巴菲特家从没人留下过一大笔资产,但也没人什么都不留下。他们从未花光他们挣到的所有钱,总是保留了一部分。如今,这让所有的一切发展得相当顺利。”

不难看出,“挣的比花的少”、“不借债”这两大特点在今天的巴菲特身上依然表现得非常突出。

与普通商人见钱眼开不同,内斯特·巴菲特的妻子即巴菲特的奶奶很有眼光,一心一意培养孩子读大学。为此她处处省吃俭用,即使用今天巴菲特的眼光看,奶奶当时掌握的家庭开销标准也是相当苛刻的。后来她的4个儿子和1个女儿全都大学毕业,其中还出了1个化学博士。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排行第三,出生于1903年。他从小就当报童,穿的衣服都是两个哥哥的旧衣服,和其他兄弟一样平时在家里和商店里都是必须干家务的。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新闻,参加过校报《内布拉斯加日报》的采编工作,先后担任体育记者和编辑。

在当时的美国,有权有势家庭的孩子都对政治感兴趣,而出身于商人家庭的父亲则把这一切看得比较淡。大学毕业时,父亲虽然对钱不是真正感兴趣,但还是在他父亲(巴菲特的爷爷)坚持下,放弃了收入较低的新闻行业和读研究生机会,开始从事保险销售工作。

巴菲特的母亲具有非常好的数学天赋。父母结婚时装修、购买物品等都是母亲一手操办的,她特别强调,所有的花费都是“批发价”。巴菲特的一生中虽然很少提到他母亲,他的父母也不一定就如他所说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无疑,父母对他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巴菲特之所以最终进入商业投资领域,是他父亲刻意栽培的结果。

20世纪20年代,美国股市进入狂热阶段,父亲于1927年在联合州立银行当上了股票经纪人。可是好景不长,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的股市暴跌,当天就跌去相当于美国政府全年财政预算4倍的市值(140亿美元),全年更是跌掉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全部耗费(300亿美元)。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了,比预产期提前了5个星期。股市暴跌使得父亲没有了收入,他吓得不敢给那些遭受损失的人打电话,不得不把自己整天关在家里。后来他提出想去父亲(巴菲特的爷爷)开的杂货店里打工,谋一份微薄的工资,可是得到的答复是这时候的杂货店也已经没生意了。1931年8月15日,巴菲特还不到1周岁时父亲所在的银行破产倒闭,全家顿时失去唯一的生活来源。

走投无路之际,父亲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创办了一家合伙型股票经纪公司巴菲特·斯克莱尼卡公司。想想也是,当时已经没人买股票了还开股票经纪公司干什么呢?可是没办法,一家四口人总不能饿肚子呀!

有道是柳暗花明。父亲的公司一开始都是做熟人生意,为了对他们的投资负责,所投资的都是一些安全性非常高的股票,如公用事业股和市政债券等,结果第一个月就赚了400美元,真是大喜过望呀。紧接着公司依然坚持这条原则,就这样生意越做越大,全家过上了比当时大多数中产阶级更滋润的日子。

巴菲特稍大一些时,经常被父亲叫着帮助张贴股市信息,潜移默化中对股市交易和行情有了一些熏陶。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末,华尔街富翁制造厂的声誉受一系列事件影响,也影响到父母对巴菲特的教育方式。当时的巴菲特还不到10岁,家庭条件又变得十分拮据起来。

1942年,父亲赢得了国会竞选,1943年7月全家搬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巴菲特利用课余时间送报纸,每天要送500份报纸,主要是把《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者报》递送给公寓大楼内的住户。

巴菲特的父亲1963年在遗嘱中说:“我没有为我的儿子沃伦做任何更多的准备,不是因为我不爱他,而是因为凭借他自身的头衔他就有大量的资产。更进一步的原因,他曾建议我说,他不希望和别人得到一样多的财产,并要求我不要为他的将来做更多的安排和打算。”

巴菲特的父亲于1964年去世,留下的遗产总值是56.33万美元,其中33.47万美元投资在巴菲特的合伙企业里。也就是说,巴菲特除了从父亲那里得到几件私人财产外,几乎没有得到任何遗产。

【启示录】

每个人都有他特定的家族遗传和生活环境,这是不可否认的。这种环境对他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影响。巴菲特出生在一个商人兼证券经纪人之家,从小就有商业头脑是很自然的。

★对数字和钱特别感兴趣

我会提前拿到《每日赛讯》,找出每匹马跑赢比赛的可能性。然后,我把表示概率的百分比和独赢赔率相比较。不过,我先不看独赢赔率,以免自己先入为主产生偏见。有时,你会发现一匹马胜出的独赢赔率出现偏差,偏离实际的可能性。比如你认为一匹马有10%的胜利机会,但其实它成功的机会只有1/15。赛马场的复杂和心机越少,你的形势就越好……当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我就像疯子一样研究《每日赛讯》。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从小对数字和金钱有着特别研究,令人刮目相看。

6岁那年,巴菲特就从爷爷开的杂货铺里用每箱25美分的价格买进6瓶可口可乐,然后拆开来零售给其他顾客,每瓶5美分。

初看起来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商品出售方式,可是却可以从中看出商品套利的影子。甚至可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早的商品套利实践。

仔细算一算就知道,巴菲特从他人生的第一宗真正的生意中获得了20%的利润,而在以后的一生中,他的利润率一直常年保持在20%左右,这就是他为什么会成为百亿富翁的真正原因。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89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回忆说:“我以每箱25美分的价钱在爷爷的杂货铺购买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钱在附近兜售。这种高利润的零售方式,使我及时注意到了非同寻常的消费者的吸引力和这种产品的商机。”

到了10岁时,巴菲特开始改为兜售百事可乐了。因为他发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种饮料的价钱是一样的,可是可口可乐的容量只有6盎司,而百事可乐的容量却有12盎司,所以无论怎么说,顾客都应该更喜欢百事可乐才对。想一想吧,这难道不是巴菲特最早对企业内在价值的理解吗?

巴菲特的早期合伙人之一、伯克希尔公司股东欧文·封斯特回忆说,巴菲特小时候和其他孩子完全不同:其他孩子心满意足地喝着从机器里倒出来的汽水,喝完就把瓶盖往那里一扔了事。只有巴菲特会去把那些被人丢弃的瓶盖捡起来,然后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数一数,看看哪种牌子的汽水卖得快;同时,他也很享受这种分类、计数过程。他觉得,其他所有人对这种“免费信息”漠不关心,真有点不可思议。

平时,他会收集、计算、记忆所有与数字有关的事情。例如他非常热衷于集邮和收藏钱币。在就读奥玛哈的罗丝黑尔小学(该小学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八年级,巴菲特在其中跳了一级)后,巴菲特就非常喜欢阅读《奥玛哈世界先驱者报》,同时也很留意报纸上26个英文字母的出现频率。这一点很有像他上面数瓶盖的方式。

不难看出,巴菲特从小就具有审计员的本能——“获取”实际盈利数字、而不是“假设”盈利数字的能力。这一点正是他后来取得投资成功的标志之一。

巴菲特小时候因为阑尾炎手术住院时,会拿着他姑姑送给他的指纹识别玩具,一个个哄骗来他房间里看他的修女们,让她们用手指蘸上墨水盖章,从中提取指纹。出院后回到家里,他对这些收集到的指纹加以仔细研究。家里人都觉得好奇,问他你这是干什么呢?巴菲特回答说这些修女中说不定将来有人会犯罪,而只要她们犯了罪,到时候就只有他能提供这些指纹了,这很容易帮助破案。

巴菲特的大脑里随时随地都在思考数字,即使在教堂里也是如此。他喜欢听布道,但对其内容感到无聊,所以就用收集赞美诗作曲者的出生、死亡日期来计算他们的寿命。结果发现,这些人的寿命并没有超过其他人的平均寿命,他由此得出了虔诚对长寿没有帮助的结论。

由于对数学和概率研究得透,巴菲特11岁还在读罗丝黑尔小学时就和一位朋友一起,运用数学原理开发出了一套赛马中挑选谁是赢家的系统。然后写成了一篇名为《马童选集》的分析文章,不但透露有关赛马跑道的内情,而且还告诉人们如何在赛马时设置障碍以及如何下注。

巴菲特在自己家中印刷好这本小册子,然后到赛马场上去以每本0.25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一技术。一开始还一切都顺利,可是由于他没有营业执照,属于“非法出版物”,后来被有关部门查封了。但无论如何这让巴菲特从中发现了生意经,至少是赚了钱。

后来,巴菲特发现高尔夫球场旁边的小河和池塘里有一些被人打飞了的高尔夫球,就组织邻居的小朋友们专门去打捞这些别人不要了的高尔夫球,然后重新出售。据说他们一共收集到220打高尔夫球,最终以12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杰尔·奥瑞斯。作为组织者,巴菲特从中赚到了应有的“管理费”。

巴菲特小时候非常喜欢他的姑姑艾丽斯,而一直未婚的艾丽斯也把他视同己出,想方设法鼓励他、启发他开动脑筋。

巴菲特上幼儿园时的所有兴趣爱好都围绕着数字打转,6岁时突然迷上了用秒表精确计时,所以很自然地希望艾丽斯能送给他一样贵重的礼品:秒表。艾丽斯答应了他,但提出以后要改掉不吃龙须菜的坏习惯。巴菲特答应了,终于从艾丽斯那里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秒表。

巴菲特回家后,就把他的姐姐妹妹们召集到浴室边,看他发明的新游戏——用代表一个个人的弹珠从浴缸边沿弹入放满了水的浴缸中,以此来精确计算时间判断胜负。他乐此不疲,而其他人则都是观众。

【启示录】

巴菲特从小对数字和金钱就特别感兴趣,对奇异事物持怀疑态度,勇于为信念而献身,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秉性。无疑,与那些“对数字根本没概念”的人相比,这是一个成功投资者所必须具备的特质。

★父亲领他拜见华尔街大亨

我有一个小小的绿色盘子,里面被分成5个部分。我很肯定我的艾丽斯姑姑给了我这个东西。这个东西能分装5个牌子的口香糖,黄箭、荷兰薄荷、绿箭等等。我从我的祖父那里买上几包,然后逐门逐户地向邻居推销这些东西。我过去经常在晚上做这件事。我记得有一位名叫弗吉尼娅·麦克布里的女士说,“我要买1片黄箭。”我说,“我们不拆着卖”——我的意思是我有自己的原则。直到今日,我依然记得麦克布里夫人说她只想要1片。不行,只能一包5片一起卖。五片5美分,而她想在我这里只花1美分。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对数字和概率的研究,促使父亲下决心带他去拜见华尔街大亨,这对他后来从事证券投资业起到某种决定性影响。

上面提到,巴菲特对数字和钱特别感兴趣。他平生的第一个玩具也是最喜欢的玩具,是绑在手腕上的金属货币兑换器。这是他的姑姑艾丽斯送给他的礼物。他四处走动,兑换零钱,并且非常享受兑换零钱这个过程,对金钱表现出着迷的感觉。

同时,由于他遗传了母亲的数学天分,特别喜欢研究数字、做数学题,也使得他在需要用很快速度才能计算出复利利息时居然感到特别刺激,这是他至今都保留着的最喜欢并且全身心投入的一种消遣方式。而运算,显然对任何一位商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巴菲特平生的第一笔财富来自卖口香糖。那是6岁时,他在爷爷开的杂货铺里批来一些口香糖,然后利用每天晚上每家每户有人在家的时候上门推销,并且一开始就坚持原则:一包5片的口香糖只能整包卖,不拆开零售。卖一包口香糖他能赚2分钱,如果拆开零售不但所得利润较少,而且还要冒后面几片卖不出去的风险。这种对顾客毫不让步的态度从巴菲特6岁时就形成了,这反映出了他后来的投资风格。

不过,巴菲特在挨家挨户推销可口可乐红色包装时却是拆零卖的。这是因为可口可乐的销量大,他根本不担心单独的一瓶将来会没人买,这又反映了他后来投资生涯中的灵活性。

他把这些劳动所得和父亲给他的20美元一起存入银行,开设了他的第一个银行账户。那年他6岁。

巴菲特10岁时,开始经常在父亲开的巴菲特·斯克莱尼卡公司里帮助张贴股市信息等,有时候也帮助抄写股票和债券文件,制作股价走势图。他在和父亲公司同一幢大楼里的另一家公司哈里斯·尤浦汉姆公司里打工,负责在木板上做标记、从股市行情到制图资料等所有杂事。

慢慢地他发现,所有人买卖股票时对股市行情的看法都与股价变动所显示的数字无关。或许这就是他后来反复强调内在价值的萌芽?

巴菲特从8岁时开始经常在他父亲的公司里阅读股票投资书,10岁时已经饱览当地图书馆里所有这方面的书籍。他说,他在六七岁时就对股票产生了兴趣。当时他最喜欢的一本书叫《赚1000美金的1000种方法》,每天一有空就看,到最后都能滚瓜烂熟地背下来。

他平时喜欢打篮球,利用打篮球的间隙去拿《华尔街时报》,并且一有空就读。他的初中同学回忆说,巴菲特那时候经常和同学一起打篮球,可是打了一会篮球后他就会去旁边看《华尔街时报》,然后再打篮球。同学们对他的这种习惯早就习以为常了,所以也不管他,只是在一旁说:“看看,这就是沃伦。”

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巴菲特10多岁时就认定自己这辈子要吃证券投资这碗饭了。

巴菲特家里有这样一个传统:他的父亲在每个孩子10岁时都会带他们去美国东海岸旅行一次,把它当作孩子们一生中的重大事件。

在父亲征求巴菲特的意见去哪里旅行时,巴菲特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明确告诉父亲想去3个地方:斯科特邮票钱币公司、莱昂纳尔火车模型公司、纽约股票交易所。请特别注意这最后一个地方。

父亲满足了巴菲特的要求,带他一起拜访了当时华尔街上最有声望的高盛投资银行高级合伙人、也是华尔街上规模最大的股票经纪公司负责人西德尼·温伯格。能够拜访到这样一位与美国总统林肯直接交往的大人物,巴菲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时候的他10岁。

巴菲特12岁前彻底迷上了股票,当时他正在华盛顿就读艾丽丝·迪尔初中。他虽然明白获取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但显然不想通过在炎炎烈日下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来实现这一目标,甚至完全可以说他根本就不喜欢劳动,只喜欢读书。

在差不多同一时间,送报成了巴菲特的全部课余生活。巴菲特为什么要去送报呢?2003年5月他在接受《镜报》记者采访时说:“我想得到足够的金钱,这样,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当时,他把自己投递报纸所赚的钱全部放在一个抽屉里,每个月大概有175美元进账,全家人都不去动他这个抽屉。

令人佩服的是,巴菲特会同时保持5份报纸的投递线路,并且另外还有4份报纸的投递线路留作备用。如果有客户取消订报了,他就会从后备投递线路中启用一条顾客订报数量最多的线路,以提高投递效率。后来,他又增加了一条专门投递杂志的线路。不但如此,巴菲特还会保留每一位顾客的订单,以便订阅期满后主动询问顾客要不要续订。

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巴菲特具有不凡的商业头脑。

【启示录】

巴菲特的商业头脑固然有家族遗传,但与周围环境尤其是父亲对他的刻意栽培分不开,道理很简单: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他10岁时有机会拜访西德尼·温伯格并得到后者肯定,从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