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回忆过去

陈峰清楚地记得在读初高中的时候,七八月大热天,顶着烈日收割稻谷,清晨睡眼朦胧起来,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抢时间拨秧苗种下去,真是苦不堪言。

平时放学回家,还要帮母亲去干农活,锄锄草、播播种,反正没有什么空闲的时间。

如果当时没有父亲做工人的工资补贴,一年辛苦下来,一家人只能勉强混个温饱而已。

陈峰最初的愿望是跳出农门、远离面朝黄土背对天的痛苦生活。

在当时,高考是大多数农村孩子赌人生命运的工具。未来是否能跳出农村,不再重复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就得看高考这一战。

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迁出农村户口。大学毕业了,国家包分配工作,能成为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说起来,真正的是“知识改变命运”。

陈峰本身天赋不错,经过努力拼搏,他就成为了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考上大学的人。

本来象陈峰这样,从国家重点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的,又属于江口市引进人才,完全可以留在江口城区的高中学校工作。可他偏偏被分配到江口市镇明区一个位于城乡结合部、西成街道的阳光实验学校。

开始时,陈峰当然不会明白,这种具体学校的分配,自身没有背景与关系,又没有去一些相关领导那里去打点沟通、联络感情,只能分配到最差的地方了。

反正只要进行分配了,你又不敢怎么样。如果责问起来,这些人完全可以说,总要有人去艰苦的地方进行支教和进行锻炼。

就如镇明区教育局组人科科长所说,人才都需要从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开始锻炼的。这是很正确的废话。

现在毕业分配到江口市的城乡结合部学校,陈峰心中或多或少有些不满。

当然他也知道光表示不满也没有啥用,不能改变目前的任何现状。只能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来宽慰自己。

毕竟现在也算是留在了城市里,从事的又是自己喜欢的教书育人的工作,也不至于太差。

阳光实验学校,位于镇明区的城乡结合部,实行小学与初中直升的九年一贯制。

那时还没有人提出经营城市的理念,也没有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土地并不值钱。

阳光实验学校的占地规模很大,学生数量多,当然老师也多。不过毕竟是处于郊区了,有名气、有资历、有关系的老师,都找门路托关系调到城区的学校里。

现在留在学校里的老师,要么是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的,要么是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因此男男女女的年青老师相对更多一些。

以前教师职业不吃香,愿意去读师范的人比较少,毕业后喜欢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更少。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对大学生的工作是包分配的。

只是为了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稳定,对于师范生改行从事其它工作的限制很多,最终大多数师范生只能选择教师职业。

陈峰的到来,成为了阳光实验学校里学历最高、也是最名牌的教师。其它老师基本上是普通中等或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大多数属于中专或大专学历,也有个别教师在参加工作后再去进修,达到了本科学历。

陈峰毕竟是全国重点师范大学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拥有学士学位。虽然说文人容易相轻,但对真正有才气的人,许多年青教师还是会服气的,所以他们都会高看周峰一眼。

陈峰为人随和、热情,没有因为学历高而傲视他人,也很尊重年纪比他大的教师,经常会虚心请教一些问题。因此参加工作以来,他与老师们相处的还是很融洽的。

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陈峰在上课时有些怯场。每次他走上讲台,心中就会有些紧张,不敢正视学生,眼睛也总是看着天花板或者是看着教室后面的黑板。

这样的教学行为,让听课的学生们感到陈峰老师怪怪的,教学效果当然也不会好。

如此这般过了好多天,他心里着急,就去请教有经验的同事。

一位教龄已有六七年的教师向他传授了一招。说:“你每次走上讲台时,千万不要把你的学生当学生,你就想象在你的面前是一堆土豆,那样你就不会怯场了。”

陈峰开始试用这个方法,过了几个星期,发现还是很管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慢慢地就不感到怯场了。

陈峰后来明白,如果一个老师从来不关注于自己的教案、讲课思路和讲课**,那么,这个老师基本上不是一个真诚的、有思想深度的老师。

可如果一个老师长久地沉湎于自己的讲课思路和讲课**,而忘记了他面前的学生,那么,这个老师基本上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因为这种老师目中无人,无法很好地发现和了解学生的即时变化,而对授课进行适当的变化。

善于从现场捕捉教学信息的老师,能经常从自己的讲课思路和讲课**中抽身出来,抬头观察面前的学生。

总是能够从学生的脸上读出他的困惑,能够从学生的眼神中读出他的智慧,或者能够随着学生身体语言的波动而调整教学的节奏。

陈峰认识到这一点,也就努力地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做到。

正因为有了如此的功底,以后陈峰当了领导后,在大会小会上进行讲话时,他都能及时捕捉到与会者、倾听者的表情变化,从而适当调整讲话的内容、语速、语气等等。

陈峰在大学里,学的是中文专业,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学校里的语文老师。在克服了上课怯场后,他就在认真地考虑如何把语文课上的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喜欢上,喜欢听。

初中的学生普遍不喜欢上语文课,这跟初中语文的教材内容没有紧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许多课文重于说教有一定的关系。也跟一些语文老师没有认真备课,上课枯燥乏味有关系。

陈峰觉得要努力改变这样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