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工人争利益
——黄静源
创造世界一切的,
惟我劳工;
被人侮辱压迫的,
惟我劳工;
世界兮,
我们当创造;
压迫兮,
我们须解除;
造世界兮,
除压迫,
团结我劳工。
——黄静源《劳工歌》
黄静源(1900~1925),湖南郴县人,“湖南学生联合会”的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的指示进入安源煤矿开展工人运动。先后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副主任等职。1925年10月16日被反动军阀杀害于安源俱乐部广场。
“血气方刚的有为青年”
1900年湖南省郴县良田二渡水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诞生了一个普通的小男孩,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又喜又忧。喜的是家里添了个男丁,以后发奋读书,考取功名,好光耀门楣;忧的是又添了一张嘴,无形之中有给家里加重了经济负担。于是家里人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任谁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个普通的小男孩,在以后风起云涌的工人革命运动中,会起到那么深远的作用。这个男孩就是领导了著名的安源工人运动的共产党员——黄静源。
二渡水位于贫穷偏僻的山区,作为普通农民的黄家生活也很困苦。黄静源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所以他学习刻苦认真,兼之品学兼优,不久就顺利考入黄姓家族创办的郴州天府中学。1918年春,黄静源在初级中学未毕业就来到衡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被安排在第十七班。
当时的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是湖南少数几个称得上名牌的学校之一,并且由于自由的学术风气和优秀的教师资源而受到当时年轻人的追捧。黄静源入校后,结识了一批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同学,并且加入同乡同学蒋先云创立的学友互助会。他们以“诚信笃实”、“公勇勤朴”、“积极进取”为宗旨条文。参加该会的多是一些受过《新青年》影响,提倡新文学,反对旧八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礼数的进步青年。
1919年的夏天,伴随着夏天而来的不仅仅是高温酷热的天气,更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让人们心中煎熬的不仅仅是酷暑的高温,更有三九严寒般的国仇家恨。当消息传到衡阳的时候,群情愤怒,大家感到腐败无能的北洋政府真是无可救药了。黄静源更是万分悲痛,自己一个人独自在教室奋笔疾书,写下了“坚决反对卖国的二十一条”、“同胞协力,誓死争回青岛”、“背城一战力挽青岛”等振聋发聩的爱国传单和标语,并且每张落款都公正的署上自己的名字。这件事情深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大家称赞他是“三师的先锋”、“血气方刚的有为青年”。
革命的萌芽
三师的一位老师彭瘁夫,原是湖南通俗报馆的记者和编辑,后来经过何叔衡和毛泽东的推荐到三师任教。他经常介绍进步书刊给学生们阅读,并注意从学生中发现和培养人才。经过书写爱国反帝传单和标语这件事情以后,彭瘁夫对于黄静源这个血性青年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暗暗地对他进行更深程度的栽培。
在彭瘁夫的鼓励和指导下,黄静源以更加积极的热情投入到爱国运动当中去。他刻写罢课宣言、学联周报;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集团祸国殃民;并带领同学进行戏剧表演。通过一些耳熟能详,通俗易懂的戏剧,将爱国救亡知识宣传渗透到那些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从而为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9年末到1920年春,毛泽东等在长沙发动了驱逐反动军阀张敬尧的革命运动。黄静源积极响应,并主动地承担起联络工作。由于当时交通通讯不发达,为了更好地将各不同组织的想法和意见建议进行很好的贯彻实施。他经常穿梭于不同的“驱张运动”组织之间,介绍“驱张运动”形势,推荐爱国人士,担当各组织之间的联络工作,并且在休息之余,还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工作,每天忙得顾不上吃饭。但是当他以高涨的革命热情投入到工作中,黄静源不仅感觉不到饥饿,甚至从工作中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成就感。
过了不久,黄静源和蒋先云等接到有关方面寄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后,特意奔赴长沙会见毛泽东、何叔衡。当时,长沙已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黄静源和蒋先云等在长沙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他们开始向革命事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回到衡阳后,为了团结更多的有志青年在共青团的周围,黄静源在国文教员恽代英、陈书农的指导下,以新民学会、利群书社和少年中国学会为榜样,于1921年3月成立了衡阳爱国学生
的进步团体—“心社”。黄静源热心参加了社务活动,负责编辑《明星》、《先锋》和《三师周刊》,油印出版,分送校内外同学阅览,从而不断扩大新思潮的阵地和影响,影响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革命工作中来。
1921年10月,在毛泽东的介绍下,黄静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刻起,黄静源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为穷苦百姓争取自由和幸福的权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工作条件是多么的艰苦,工作环境是多么的危险,他始终将革命工作放在第一位,从不计较个人安危,始终走在革命的前列。
1923年春天,发生了一件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驱逐衡阳省立第三师范的校长刘志远的学潮运动。刘志远思想反动,保守专制,在他的管理下,三师师生不敢谈论国家时局,不敢接触新思想,新观念。学校里到处都弥漫着一种封建专制的气息,让人感到一种莫可名状的窒息感。所以为了反对这种精神压迫,追求自由民主的自由风气,一批进步学生,向政府递交了要求改革学校制度风气的请愿书。请愿书的内容主要是:撤换校长;改变学习和生活环境;解除对原来开除的53名同学的处理。他们并且控诉了学校管理高层的腐败堕落、压制民主、任用私人、克扣学生伙食费、无故开除大批学生等种种罪行。然而“天下乌鸦一般黑”,反动政府对于学生请愿置之不理,并听信学校领导的告密,诬告请愿学生为“乱党分子”。于是黄静源等人团结了一批进步师生,在学生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他们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抨击反动专制政府和学校相互勾结。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迫使湖南当局妥协,撤换了校长刘志远,并对原来错误开除的学生进行复课或者转学。正是在黄静源等人的不懈斗争下,这次针对反动势力的斗争得以画上一个圆满的休止符。
工作中展现才华
1924年春,中共湖南区委派黄静源到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从事工人运动工作。由于资本家和反动军阀的破坏阻挠,当时的工人运动呈现低迷状态:工人工作环境恶劣,还经常受洋监工和工头的打骂侮辱;资本家随意克扣工资奖金。这使得本来生活困苦的工人生活更加雪上加霜。于是有的工人求佛打醮,将命运和前途寄希望于神灵身上;有的人索性破罐子破摔,赌博打架,恣意妄为;再加上资本家采取收买和挑拨离间的卑劣手段分化工人组织,使工人组织名存实亡,成为一盘散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黄静源毅然接下这份重担,信心十足地来到安源煤矿,他决定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这帮穷苦兄弟,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改变穷苦人的命运;只有共产党才是贴心人;只有共产党才能帮助他们改变命运,过上新生活。
黄静源作为俱乐部办事处主任,他觉得首要工作就是要将工友们团结起来,并且依托俱乐部作为平台和基础开展活动。于是他整顿组织,任命了一批有能力、人缘好、品质高的工人作为交际委员、讲演委员等。并且制订了一些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以整顿和维护纪律,并且自己以身作则,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从来不给自己或者朋友开绿灯、走后门,从而在安源煤矿工人中树立了良好的威信。大家都对他非常佩服。在他的带动下,出现了人人争当文明人,人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风气。原来的那种自由散漫、赌博打架、求神拜佛的现象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针对当时工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接受能力不强的事实,黄静源就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大家交谈,并利用自己主持安源工人子弟学校第七校工作的有利机会,开办夜校,给工友们讲授文化知识和革命思想。
他在上课的时候经常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向大家提问,终于使大家认识到“劳工神圣”的真正含义。为了解决工人内部纠纷导致不团结的现象,他在课堂上伸出一只手来,笑着对大家说:“大家仔细看一看,如果手掌伸开,指头分开的话,各自为战,那么就很容易被别人弄断。但是当我将五指并拢,握成一个整体拳头的时候,那么别人就没办法弄断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团结成拳头,狠狠地砸向敌人,摧毁他们的阴谋诡计”。他的这一浅显易懂的比喻,让大家一下子记住了团结的真谛,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团结得更加紧密了。
黄静源多才多艺,喜欢进行诗歌创作。他想能不能将平时的一些枯燥深奥的思想理论改编成朗朗上口的诗歌、歌曲,方便大家记忆。于是经过仔细的斟酌和反复的修改,他终于写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劳工歌》,并且谱上曲,于是就有了这样一首在安源工人当中广为流传的“流行歌曲”:
创造世界一切的,
惟我劳工;
被人侮辱压迫的,
惟我劳工;
世界兮,
我们当创
造;
压迫兮,
我们须解除;
造世界兮,
除压迫,
团结我劳工。
由于这首歌朗朗上口,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写出了工人们的心声,所以深受工人们的喜爱。后来经过工人俱乐部决定,将其改名为《安源工人俱乐部部歌》。
首战告捷
自从1924年7月开始,工人被拖欠工资达3个月之久,甚至于有些公司以亏本为借口取消工人年终双薪,这让大家气愤不已。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地下工作,到头来却不能养家糊口。大家群情激奋,怨声载道,基于这种情况,安远路矿工人在中共安源地委的领导下,举行了大罢工。他们发出罢工宣言,并要求年终双薪照发;限期发清所欠工资。矿局根本不理会他们的这种“无理要求”。于是愤怒的工人包围了矿局,将矿长、处长等人围困起来,时间长达两天两夜。路矿当局偷偷约请萍乡镇守使李鸿程进行调解,并假惺惺地邀请工人代表前往萍乡谈判。黄静源从大局出发,决定赴约,当场戳穿敌人的阴谋。工友们考虑到反动派会乘机陷害,纷纷劝解黄静源不要上当。黄静源坚决地说道:“不要紧,我们有理有据,不怕他们耍花样!”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离开安源赶赴萍乡。但是当他走后,大家担心他的安危,赶紧采取保护措施:从安源到萍乡的路上,半里路一个岗哨,一直布置到萍乡。大家说如果敌人胆敢谋害黄副主任,岗哨就立即将将消息迅速传递出来,立即将那些反动的矿长、处长处死,将矿产付之一炬,让敌人得不偿失,从而达到粉碎他们阴谋的目的。
黄静源同两位工人来到戒备森严的镇守使衙门后,神色自若地坐在办公大厅里。李鸿程虚张声势地大声喝问黄静源,并命令他立即解散工人,否则没有好结果。面对李鸿程的威胁恐吓,黄静源义正词严地说道:“安源万余工人,日夜辛苦工作,所得工资已经被盘剥所剩无几,即使按时发放,养家糊口仍然捉襟见肘。可是,自从去年7月以来,矿上一直拖欠工资。工人无以为生,生活苦不堪言。万余工人,饥寒交迫,激愤难抑。不罢工,还能有什么办法?”李鸿程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派副官前往安源,敦促矿局发清工人工资。在黄静源的领导下,工人们又取得了一次圆满的胜利。
革命火种薪火相传
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发生后,为了声援上海工人运动。安源路矿的工人在黄静源等人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罢工示威游行。罢工运动的胜利及其在五卅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慷慨激昂的行动深深地震撼了反动军阀和资本家。惊恐万分的敌人开始了蓄谋已久的计划:针对安源工人的大规模镇压。
1925年9月21日凌晨2点多,突然之间,矿区俱乐部明亮的电灯熄灭了,但是突如其来的黑暗并没有引起一丝慌乱。黄静源警惕地把头探出窗外观察了一番,果然发现几个可疑的身影出现在俱乐部周围。杂乱的狗吠声夹杂着敌人的喊叫声由远而近,清晰可闻。情况十分危急,黄静源要求同志们迅速从后面的水沟里撤走,自己留下来应付。看到大家都坚定地不肯离去,黄静源恳切地说:“我是俱乐部的负责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是坚决不能走的。办公室还有一些重要的资料还得我处理,以防落到敌人的手里。如果我走了,敌人没有抓到我,势必会疯狂屠杀工人,我不能以牺牲大家的生命来换取我个人的安全。你们赶快走吧,一定要将革命的火种传递下去”。这时黄静源一一与同志们紧握双手告别,他沉着而又冷静地说道:“我现在以党组织的名义命令你们立即离开这里,从后面的水沟迅速撤离。”同志们含着热泪告别了黄静源。
黄静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同志们撤离路线,立即掩盖了他们撤离时留下的脚印,然后迅速回到办公室里烧毁了机密文件。紧接着大步流星地奔向二楼的阳台上,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这时,敌人已将大门砸破,将办公室团团包围,黄静源就这样从容地欺骗了愚蠢的敌人,以牺牲自己来掩护同志们安全撤离。
经过长达20多天的重刑拷打,敌人没能从黄静源口中得到一丝线索。气急败坏的敌人最终决定将黄静源处死。黄静源屹立在刑场上一个土堆高处,用铿锵有力的声调对大家说;“工友们,不要难过,不要流泪,革命总是要流血的,革命火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只要我们团结一致,革命终将成功。”
反动派为了给工人群众造成心理威慑,从而达到压制、阻挠路矿工人运动的目的。准备暴尸3日,不准安葬。但是这样的命令又怎么能阻止工人们对于黄静源烈士难以割舍的感情。悲愤交集的工人,不顾敌人的恐吓,将烈士的遗体从反动派手中巧妙地夺了回来,并连夜运送交给醴陵的党组织。各界人民举行了几千人之多的抬棺游行,并将他葬于风景优美的岳麓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