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金刚”来犯

一秒记住,

“美国不应该只将目光盯在欧洲,”美国军官说道,“按照现在的形势发展,日本迟早将成为美国最可怕的敌人。”

“我们应该将在这里所见到的一切完整地记录下来,让美国政府和公众了解这场黄种人之间的战争的真相。”格伦农少将看着海面上的日舰残骸,若有所思的说道,“这是我们现在唯一能帮中国人做的事情了。”

北京,新华门广场。

“号外!号外!山东大捷!国军光复济南!”

“号外!号外!山东大捷!国军攻克青岛要塞!岛国人被赶下海!”

随着人群的不断聚拢过来,报童们手里的报纸很快被抢购一空,抢到报纸的人们迫不及待的就在街头打开报纸,仔细地阅读起来。

而在不远处,一个“救国储金会”的募捐点,人们排队站在一个木箱前,将带来的金银制品交给负责募捐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仔细地将每一件金银制品——金条、金币、金首饰、银元等进行清点登记,详细记下物品的名称、重量和募捐者的姓名,并给出了收据。

站在街上的江雪莹静静地注视着募捐队伍,当她看到募捐队伍当中除了工人、店员、学生、人力车夫之外,不但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妪,竟然还有几位身形佝偻的乞丐时,剪水双瞳不由得有泪光闪动。

她已经记不清,自己上一次,有这样感动的感觉,是什么时候了。

“看!‘白杨’果然厉害,真的打下了青岛。”水井来到了江雪莹身边,将一张《顺天时报》递给了她,“我真是想象不出来,那样一座要塞,他是用什么办法打下来的。”

“日本人能做到的事,咱们中国人也一样能够做到。”江雪莹接过了报纸,目光落在了头版的新闻上,尽管上面的黑白照片并不十分清楚,但她还是立刻认出了四位身着戎装面带笑容将手握在一起的将军当中的那一个人是谁。

照片里,在杨朔铭、傅孝安、张孝准、张勋四人的脚下,摆放着两面日军军旗,还有数把日本军官的指挥刀

在这张照片的旁边,则是几位普通士兵的合影,他们当中有人身着军服头戴大檐军帽,有的穿着的则是普通的老百姓衣服,还有的人则干脆精赤着上身,他们的脸上全是胜利的笑容,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一门德国造的巨型海岸炮,表明这张照片应该是在青岛的德国人建造的炮台上拍摄的。

远处的天空突然响起了阵阵鞭炮声,给人感觉仿佛春节提前到来了一样,水井抬头向那里望了望,看到了点点的火花闪光,他知道,这是一些老百姓在自发的庆祝胜利。

“等一会儿回去,我也弄挂鞭放一放!”在江雪莹身边的朱凤高兴地说道。

“咱们现在还不能高兴得太早。”江雪莹将报纸交给了朱凤,淡淡的说道,“别忘了,从奉天来的日军已经快打到承德了。”

“对了,听说蔡锷将军病得很厉害,在前线指挥作战时经常咯血,京里的高校组织了劳军团和医护团,正准备出发去前线呢。”水井说道。

“蔡锷将军其实已经尽力了。”江雪莹望了望不远处的新华门,轻轻叹息了一声,说道,“只可惜他没有‘白杨’的本事。”

朱凤听到了江雪莹的话,她看了看手中的《顺天时报》,也跟着发出了一声叹息。

此时此刻,在新华门内的中南海居仁堂,袁世凯也在看着同样的一张报纸,发出了粗重的叹息声。

“民政部议定今夜仿日本之例,组织民众提灯游行,以庆贺光复青岛之胜利。”梁士诒高兴地对袁世凯说道。

“有什么好庆贺的。”袁世凯摇了摇头,说道,“还是省省吧!前线军需正急,用这些钱多向美国人买些枪炮还差不多。”

“山东大捷,青岛光复,这可是前所未有之大胜啊!”梁士诒没想到袁世凯会这么说,他有些惊讶的看着袁世凯,接着说道,“应该有一次盛大的庆贺典礼,以提高民心士气。”

“山东那边暂时倒是没事了,可如今京师却是岌岌可危。”一脸愁容的袁世凯闷声说道,“奉天那边儿的仗,能打到象山东这样的一半,我也就不愁了。”

“奉天日军已经被蔡松坡挡在了承德,已成强弩之末,应该是到不了北京的

。”梁士诒明白袁世凯在担忧什么,立刻建议道,“山东日军已然肃清,可以由铁路调山东得胜之军北上,充实京师防务,以为松坡后援。”

“山东日军并未全部肃清,”袁世凯对前线的实际情形了解得远比他的秘书清楚,“前日五国军事观察团还说,咱们的胜利是有水份的,冯国璋和曹锟张勋他们只是将山东日军主力分割包围在了安丘至高密一带,并未将其歼灭。第五镇和南洋第一镇虽然配合赣军两个旅突袭拿下了青岛,但日本海军仍然在胶州湾同我军连日炮战,不肯离去,似乎是等待从日本开来的援军,要是他们的援军一到,青岛能不能守得住还两句话说呢。”

听了袁世凯的话,梁士诒不吭声了,他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看着袁世凯,等待着他示下。

“那个杨瀚之,确实是个将才,青岛这么硬的骨头都让他啃下来了。”袁世凯自言自语的说道,“他的赣军装备精良,很是能打,可惜人数太少,要不然……”他看了看墙上的地图,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缩住了后面的话头。

“该想法子和日本人重开和谈了。”袁世凯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你去把曹汝霖找来吧!有些事必须和他当面交待清楚,再让他去找日本人刺探一下。”

“好,我这就去。”梁士诒答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1915年8月7日,山东,青岛,毛奇山炮台。

“日本人又派来了一艘大家伙。”

在一处隐蔽的指挥所内,徐元锦举着望远镜望向海面,发出了一声惊叹。

杨朔铭从望远镜里仔细地打量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钢铁巨怪,冷笑了一声。

此时杨朔铭的“超级电脑眼”在不断的放大着图像,根据他所看到的情况,他的眼底飞快地闪现出这艘军舰的相关信息和线图。

“……舰型:‘金刚’级战列巡洋舰。标准排水量:26330吨。全长:214。6米。型宽:28米。吃水:8。1米。主机:2台蒸汽轮机,4轴,64000匹马力。锅炉:24台‘亚罗’式锅炉,载煤量:4000吨。载油量:1000吨。最大航速:27。5节。主炮口径:356毫米

。双联装,4座。副炮口径:152毫米,16座;76毫米,12座。鱼雷发射管:533毫米,8座。水线装甲:203毫米,炮塔装甲:76-254毫米。司令塔装甲:203毫米。甲板装甲:70毫米。舰员:1193人……”

“日本人这一次是把压箱底的货都拿出来了。”杨朔铭看着在海面上耀武扬威驶过来的日本海军“金刚”号战列巡洋舰,沉声说道,“看样子他们想重夺青岛的决心还不小啊!”

“这么大的军舰,我这辈子还是头一回见到。”徐元锦咧了咧嘴,放下了手里的望远镜,看了看头顶掩蔽处的穹顶,开玩笑似的问道,“我说,德国人建的这洞洞结实不?老子这一百多斤,呆会儿可别交待在这儿。”

听了他的话,杨朔铭不由得微微一笑,“放心好了,日本人的炮弹打不穿这里就是了。”

他之所以敢这么肯定,是因为刚才“超级电脑眼”已经给出了他肯定的答案。

“日本人这条船的炮,好象比上一次来的船大吧?”徐元锦的目光重又落在了“金刚”号上,此时此刻,象他这样的对海军一窍不通的人,也看出来了日本人这艘战列巡洋舰和其它日本军舰的不同之处。

“对,以前来的那几艘日本战列舰,主炮都是十二英寸的,也就是三十公分半,这艘船上的,是十四英寸的炮,三十五点六公分。”杨朔铭说道。

“咱们炮台上最大口径的炮,也就二十八公分吧?”徐元锦问道,“再就是你夹带的那些‘私货’了是吧?”

徐元锦所说的“私货”,就是指杨朔铭带来的从美国订造的180毫米重型榴弹炮。

当初之所以订造这么大口径的炮,史选侯和林郁箐及一些技术人员都提出来了异议,认为这种炮不适合陆军使用,连徐元锦也认为这个口径有些大了,但杨朔铭却坚持要求配备这种大口径重炮,当时大家都很不理解,但现在,徐元锦明白了杨朔铭的用意。

这种口径的重炮,不但可以用于攻城野战,对付横行中国海面的日本军舰,也是极具威力的抗敌利器。

“二十八公分的炮弹打在日本军舰身上,哪怕打不沉,也能让他们难受一阵子。”一位炮兵军官在一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