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多么危险的一幕。

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五辅之首, 佩剑穿甲向手无寸铁的幼主走去,那被称为“天子”的半大孩童单薄瘦弱、身边牵着他的太后也是一般玉软花柔,这样的孤儿寡母, 倘若……

满朝文武都在看着、全城上下的百姓也在一并引颈张望,人人都瞧见颍川侯距天下至尊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最终他停在他们面前, 肃穆冷清的眉眼微微低垂。

……咚。

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双膝而跪,沉重的铠甲激起宫门之前薄薄的雪尘,后来想想所谓“入朝不趋”的恩赦其一生从未用过,面对眼前稚弱无力的幼主也同面对先帝和睿宗一般恭谨慎重。

“臣奉先帝之旨带兵平乱, 今隰州已定坚昆俱灭、卫铮钟曷却犹未伏诛……”

天下人眼见他以最谦卑的臣服之态对天家叩首。

“……请陛下降罪。”

话音刚落, 身后全军将士纷纷下马跪地叩首, 齐声高呼:“请陛下降罪——”

其势可吞山海、峥嵘肃穆不可胜言,在场之众闻之皆惊, 以卫弼范玉成为首的洛阳一派更惶惶不安汗流浃背;天子亦被骇得微微后退一步, 同时却深知方侯乃父皇生前臂助腹心、更是这满朝上下最忠诚中正的臣子,抬头看向自己最信任依赖的母后、又得对方微微颔首,遂终于大着胆子向跪在自己面前的颍川侯靠近几步, 继而缓缓伸手将人扶起。

“方侯外平兵祸内安朝事,居功至伟何罪之有?”

“请起!快快请起!”

……这一声“方侯”背后可真有渊源无数。

过去方氏先祖曾获赐国公爵位、世袭罔替代代相传, 直至元彰七年末因涉夺嫡之乱而遭睿宗褫夺, 自此贬公为侯一落千丈、引得世人唏嘘无数;先帝登位后曾数次欲为方氏正名、更屡屡在朝会上议及复爵之事,颍川侯皆推辞不受,称一日未使大周还于旧都便一日无颜受封晋爵,其声至清傲骨嶙峋, 又为天下人所传颂。

如今先帝崩去,他已升任从一品骠骑大将军兼为当今五大辅臣之首, 朝野上下皆改口敬称一声“君侯”、唯独天子与太后才可提及其姓氏;而实际这一称谓背后也暗藏诸多意味——古来称谓皆从其尊,方献亭官至一品而爵仅为侯,照理说官大于爵更应称其一声“大将军”,然“方侯”之谓却更显风骨,一来敬颍川方氏清正之宗,二来敬拒不晋爵卓然之节。

睿宗朝的老臣却难免因幼帝这一声称呼而生万千感慨——曾几何时那一声“方侯”是对方氏族人最残酷的奚落,如今十数年过去却又成了最崇高的礼敬,世道人心须臾百变,万事莫测诚不我欺。

出神之际君侯已在幼主搀扶下起身、高大的身影几乎整个笼罩着他和他身边的太后,某一刻或许他也曾在无声处看向她,却终究只是浮光掠影不可捉摸。

“臣出征日久未及奔赴国丧,今欲再入皇陵祭拜先帝,”他声音低沉难辨悲喜,神情有种惯见生死后几近超然的悲悯,“还望陛下准允。”

幼帝亦尚远未走出丧父之痛,近一月来只见左右之臣夺权攘利明争暗斗、却无一真心悼念先帝之丧,此刻再闻方侯之言却竟一瞬落下热泪,当时便道:“好,好……我——朕随方侯同去。”

君侯垂目颔首,又上马亲自护御驾出定鼎门,皇陵正于偃师白云峰之巅,南依嵩山北临洛河,群山环抱气势恢宏;入内拾级而上,但见门阙重重角楼无数,辟邪、石人、飞马、华表、坐狮皆在其位,陵前神道开阔多见石刻,一棱一角皆是社稷山河。

群臣皆跪默而俯首,静观君侯步步向先帝陵寝走去,他们旧时曾是亲如手足的故友、而后又是相视莫逆的君臣,如今即便死生相隔也仍可托付山河,先帝赠之以无上尊荣无限权柄、甚至将自己亲生骨肉的性命尊严都一应交托在一外姓之人手上,此信又何可谓不重?

君侯遵礼而拜,跪于先帝灵前久久未曾起身,无人知晓那一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连右目之下那一点矜贵的小痣都显得格外晦涩深奥;随众旁观的阴平王却在惊惶之余又暗生几许讽意,心道这方献亭果真比他父亲更会做戏——难道先帝崩去于他而言不是天大的好事么?天下兵马尽收指掌、幼主稚弱听凭摆布,权倾朝野的滋味总比屈居一人之下要好上千万倍,如今又何必这般虚情假意故作姿态?

他低头冷冷一笑,于暗处看向方献亭的目光已复杂到难以言喻。

过午之后御驾还于帝宫,明堂之门洞开、却是自月前先帝大敛之乱后首次举行朝会,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得胜还朝的骠骑大将军立于右手第一位,久病多日的幼帝亦是头回登上御座,阶下黑压压一片的人影难免令他再次思及父皇驾崩后的那场哗变,随即立时心悸气虚脸色苍白、忍不住频频回头看向龙椅之后与自己仅有一帘之隔的母后。

……她有一双美丽的眼睛。

七年前也是在这座皇城,她一身祎衣随同父皇踏入宫门,身边的宫人告诉他她出身江南第一世家、乃是金陵宋氏主君宋澹的掌珠,名门贵女大家风范,此后他便该称她一声母后。

……“母后”?

他此前已有过两位母亲,一个是出身卑贱甚至还与阉人有染的生母,在他出世后便终年幽居白鹭台、却仍日日月月不断为他招来非议与羞辱;另一个则是出身颍川方氏贵不可言的嫡母,自他记事以来便与父皇貌合神离形同陌路、对他则更疏离冷淡漠不关心。

——那么她呢?

……这位新的“母后”呢?

他本不抱什么期待、只按部就班地被父皇身边的王穆领着去她殿中拜见,她已换下那身雍容沉重的礼服、整齐梳起的发髻上亦很少装点钗环,依稀只有一对式样陌生的白玉梳、瞧着也不是他们宫中的形制。

“熹儿?”

她低头看向他,彼时眼眶微微发红,或许是因遇上了什么不好的事而刚刚哭过,也或许只是如他一般不喜欢这座四面高墙的宫殿罢了。

可她没有迁怒任何人,甚至亲自弯腰半蹲在他面前,宫里的娘娘都比那时的她有规矩、可又偏偏没一个比她更美更让人想要亲近。

“不必对我行这样大的礼……”

她轻轻伸手把他扶起,靠近时还能嗅到衣袖间淡淡的花香,大约是梅香吧,清雅之余又透出几分飘渺的孤冷;她还像真正的母亲一样替他理了理因行跪礼而略显凌乱的衣摆,那双珠玉一般的眼睛倒映着他戒备小心的样子,同时又让他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慰藉和安心。

“……往后也要劳烦你教我如何做一个母亲了。”

——她并不需要谁教的。

就像是生来便知晓应当如何关照他人,她从入宫的那一日起便将他看顾得很好,陪他读书,教他写字,为他拆解那些在陈少师课上听不懂的典籍……他想她一定有很好的双亲、自幼便在一个很和美的家中长大,所以才能有如此好的性子、也能让身边之人都感到熨帖宁静。

他一直很依赖她,从六岁至今一直如此,甚至昨夜也曾跑到积善宫对她撒娇,说他不知该在朝会上说些什么,说他害怕方侯会反、怕他对自己不会像对父皇一样忠诚虔敬。

“不会的……”

她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就像幼时那样耐心地宽慰他,待他之心并未因父皇崩去而有丝毫改变。

“方侯是这世上最好的臣子,只要有他在熹儿什么都不用怕……”

“朝堂上的事也有母后,若你明日不知该说什么,便都交由母后来料理吧。”

他从不会怀疑她,此刻在垂帘之后看到那双美丽的眼睛一颗不安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回身坐得更直一些、他尽力模仿着父皇生前君临天下统御群臣的模样,鼓起勇气开口道:“方侯此战剿灭坚昆残部、重创逆王一党,有青史传名重若丘山之功,今为先帝亲命五大辅臣之首、日后更当助朕安定社稷庇佑万民,区区侯位无以彰明勋绩,当晋爵进禄昭告天下……”

这一长串溢美之辞也不知是谁提前教授,难为一个半大孩子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得清楚流利,只是无论他如何强作镇定也依然难掩满身稚气,正如那身仓促做好的新龙袍也总有那么些许不合身;群臣心底皆如明镜,更能听出幼主话里话外对方献亭的恭维讨好之意,大约实在怕他也学了那卫弼范玉成、届时便绝无可能如上回一般侥幸获救了。

对天家衰微的唏嘘尚未在心底完整转过一圈,立于明堂群臣之首的君侯已侧身而出,端端正正躬身向天子一拜,肃声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将本当披坚执锐为君定疆,今敌寇虽退他日却必复来,又岂可逐末舍本再受君恩?”

这都是众人听过多次的话,从长安一路说到洛阳、又从先帝一路说到幼主,君侯推辞之心不可动摇,想来今次也翻不出什么新花样。

但——

“况臣听闻先帝大敛之日朝内曾生祸乱,陛下与太后皆受其累……”

他忽而话锋一转,原本便低沉肃穆的声音一瞬显得更加冷厉。

“……臣领兵在外未及救驾以致天子受惊朝纲动**,自更无颜受封领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