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传令,命斩飞廉、恶来,只见左右旗门官将二人推至辕门外,斩首号令,回报子牙。子牙斩了两个佞臣,复进封神台,拍案大呼曰:“清福神柏鉴何在?快引飞廉、恶来魂魄至坛前受封!”不一时,只见清福神用幡引飞廉、恶来至坛下,跪听宣读敕命。
二魂俯伏坛下,凄切不胜。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飞廉、恶来,生前甘心奸佞,簧惑主聪,败国亡君,偷生苟免;只知盗宝以荣身,孰意法网无疏漏。既正明刑,当有幽录。此皆尔自受之愆,亦是运逢之劫。特敕封尔为冰消瓦解之神。虽为恶煞,尔宜克修厥职,毋得再肆凶锋。汝其钦此!”飞廉、恶来听罢封号,叩首谢恩,出坛去了。子牙封罢神下台,率领百官回西岐。
子牙进了都城,入相府安息。众官俱回私宅。一夕晚景已过。
次日早朝,武王登殿,真是有道天子,朝仪自是不同。所谓香雾横空,瑞烟缥缈,旭日围黄,庆云舒彩。只听得玉佩叮当,众官袍袖舞清风;蛇龙弄影,四周御帐迎晓日,静鞭三响整朝班,文武高呼称“万岁”。
武王升殿,只见当驾官传旨:“有事出班启奏,无事卷帘朝散。”言还未毕,班部中有姜子牙出班上殿,俯伏称臣。武王曰:“相父有何奏章见朕?”
子牙奏曰:“老臣昨日奉师命将忠臣良将与不道之仙、奸佞之辈,俱依劫运,遵玉敕一一封定神位,皆各分执掌,受享禋祀,护国佑民,掌风调雨顺之权,职福善祸**之柄。自今以往,永保澄清,无复劳陛下宸虑。但天下诸侯与随行征战功臣、名山洞府门人,曾亲冒矢石,俱有血战之功。今天下底定,宜分茅列土,封之以爵禄,使子孙世食其土,以昭崇德报功之义。其亲王子孙,亦当封树籓屏,以壮王室。昔上古三皇、五帝之后,亦宜分封土地,以报其立极之功。此皆陛下首先之务,当亟行之,不可一刻缓者。”
武王曰:“朕有此心久矣。只因相父封神未峻,故少俟之耳。今相父既回,一听相父行之。”
武王方才言罢,只见李靖、杨戬等出班奏曰:“臣等原系山谷野人,奉师法旨下山,克襄劫运,戡定祸乱。今已太平,臣等理宜归山,以复师命。凡红尘富贵、功名、爵禄,亦非臣等所甘心者也。今日特陛辞皇上。望陛下敕臣等归山,真莫大之洪恩也。”
武王曰:“朕蒙卿等旋乾转坤之力,浴日补天之才,戡祸乱于永清,辟宇宙而再朗。其有功于社稷生民,真无涯际。虽家禋户祀,尚不足以报其劳,岂骤舍朕而归山也?朕何忍焉!”
李靖等曰:“陛下仁恩厚德,臣等沐之久矣。但臣等恬淡性成,山野素志,况师命难以抗违,天心岂敢故逆?乞陛下怜而赦之,臣等不胜幸甚!”
武王见李靖等坚执要去,不肯少留,不胜伤感,乃曰:“昔日从朕,始事征伐之时,其忠臣义士云屯雨集;不意中道有死于王事、殁于征战者,不知凡几。今仅存者甚是残落,朕已不胜今昔之感。今卿等方际太平,当与朕共享康宁之福,卿等又坚请归山,朕欲强留,恐违素志,今勉从卿请,心甚戚然。俟明日,朕率百官亲至南郊饯别。少尽数年从事之情。”李靖等谢恩平身,众官无不凄恻。子牙听得七人告辞归山,也不胜惨戚。俱各朝散。
次日,光禄寺典膳官预先至南郊,整治下九龙饰席,一色齐备。只见众文武百官与李靖等先至南郊候驾,唯姜子牙在朝内伺候武王御驾同行。武王升殿,传旨:“排銮舆出城。”子牙随后。一路上香烟载道,瑞彩缤纷,士民欢悦,俱来看天子与众人、仙饯别。真是哄动一城居民,齐集郊外。
武王来至南郊,众文武百官上前接驾毕,李靖等复上前叩谢曰:“臣等有何德能,敢劳陛下御驾亲临赐宴,使臣等不胜感激!”武王用手挽住,慰之曰:“今日卿等归山,乃方外神仙,朕与卿已无君臣之属,卿等幸毋过谦。今日当痛饮尽醉,使朕不知卿之去方可耳。不然,朕心何以为情哉!”李靖等顿首称谢不已。
须臾,当驾官报:“酒已齐备。”武王命左右奏乐,各官俱依次就位。武王上坐。只见箫韶迭奏,君臣欢饮,把盏轮杯,真是畅快。说什么炮凤烹龙,味穷水陆。君臣饮罢多时,只见李靖等出席谢宴告辞,武王亦起身执手,再三劝慰,又饮数杯。李靖等苦苦告别,武王知不可留,不觉泪下。李靖等慰之曰:“陛下当善保天和,则臣等不胜庆幸。俟他日再图相晤也。”武王不得已,方肯放行。李靖等拜别武王及文武百官,子牙不忍分离,又送了一程,各洒泪而别。
子牙别了李靖等七人率领从者进西岐城,回相府。
至次日早朝,武王升殿,姜子牙与周公旦出班奏曰:“昨蒙陛下赐李靖等归山,得遂他修行之愿,臣等不胜欣幸。但有功之臣,当分茅土者,乞陛下速赐施行,以慰臣下之望。”武王曰:“昨七臣归山,朕心甚是不忍。今所有分封仪制,一如相父、御弟所议施行。”子牙与周公旦谢恩出殿,条议分封仪注并位次,上请武王裁定。
次日,武王登宝坐,命御弟周公旦于金殿上唱名册封,先追王祖考,自太王、王季、文王皆为天子,其余功臣与先朝帝王后裔俱列爵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条序已毕,周公方才唱名。
列侯分封国号名讳:
鲁——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后成王命为大宰,食邑扶风雍县东北之周城,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陕以东之诸侯。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而俾侯于鲁,以辅周室。
齐——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氏,谓之吕侯。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商末太公吕望起自渭水,为周文、武师,号为师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丘,为齐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东青州府是也。
燕——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君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陕以西之诸侯。乃封其子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蓟县是也。
魏——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镇魏国。即今河南开封府高密县是也。
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于管。即今河南信阳县是也。
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封于蔡。即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是也。
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武王克商,封于曹。即今济阳定陶县是也。
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于郕。即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是也。
霍——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武王克商,封于霍。即今山西平阳府是也。
卫——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封于卫。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武王克商,封于滕。即今山东章丘县是也。
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即今山西平阳府降县东翼城是也。
吴——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即今之吴郡是也。
虞——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后。武王克商,求泰伯、仲雍之后,得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在河东太阳县是也。
虢——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与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而文王友爱二弟,谓之二虢。武王克商,封仲于弘农。陕县东南之虢城。
楚——羋姓,子爵。系颛帝之裔,曰鬻熊。为周文、武师,有勤劳于王家,封之于荆蛮,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丹阳南郡枝江县是也。
许——姜姓,男爵。系尧四岳伯夷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于许。即今之许州是也。
秦——嬴姓,伯爵。系颛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于秦。即今之陕西西安府是也。
莒——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兹与期于莒城。即今之莒县是也。
纪——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于纪。即今东莞剧县是也。
邾——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挟于邾。即今之山东邹县是也。
薛——任姓,侯爵。黄帝之后。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裔奚仲于薛。即今山东沂州是也。
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因纣王不道,微子抱祭器归周。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即今之睢阳县是也。
杞——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东楼公,封于杞,以奉禹祀。即今之开封府雍丘县是也。
陈——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孙阏父相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实赖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墟,即今之陈县是也。
焦——伊耆姓,侯爵。系神农之后。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于焦。即今之弘农陕县是也。
蓟——姬姓,侯爵。系帝尧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于蓟,以奉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顺天府是也。
高丽——子姓,乃殷贤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于周,武王请见,乃陈《洪范九畴》一篇而去之辽东。武王即其地以封之。至今乃其子孙,即朝鲜国是也。
其亲王、功臣、帝王后裔,共封有七十二国。今录其最著者。其余如越封于会稽,向封于谯国,凡封于汲郡,宿封于东平,郜封于济阴,邓封于颖川,戎封于陈留,芮封于冯翊,极封为附庸,穀封于南阳,牟封于泰山,葛封于梁国,郳封为附庸,谭封于平陵,遂封于济北,滑封于河南,鄣封于东平,邢封于襄国,江封于汝南,冀封于皮县,徐封于下邳,舒封于庐江,弦封于弋阳,郐封于琅玡,厉封于义阳,项封于汝阴,英封于楚,申封于南阳,共封于汲郡,夷封于城阳等国,不悉详记。如南宫适、散宜生、闳夭等,各分列茅土有差。即于其日大排筵宴,庆贺功臣、亲王、文武等官。又开库藏,将金银宝物悉分于诸侯人等。众人俱各痛饮,尽醉而散。次日,各上谢表,陛辞天子,各归本国。
众人各领封敕,俱望本国以赴职任,唯御弟周公旦、召公奭在朝辅相王室。武王乃谓周公曰:“镐京为天下之中,真乃帝王之居。”于是命召公迁都于镐京,即今陕西西安府咸阳县是也。武王谓:“师尚父年老,不便在朝。”乃厚其赐赉,赐以宫女、黄金、蜀锦,镇国宝器黄钺、白旄,得专征伐,为诸侯之长,令其之国,以享安康之福。
次日,子牙入朝,拜谢赐赉,陛辞之国。武王乃率百官饯送于南郊。子牙叩首谢恩曰:“臣蒙陛下赐令之国,不得朝夕侍奉左右。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睹天颜也!”言罢,不胜伤感。
武王慰之曰:“朕因相父年迈,多有勤劳于王室,欲令相父之国,以享安康之福,不再劳相父在此朝夕勤劬耳。”
子牙再三拜谢曰:“陛下念臣至此,臣将何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其日君臣分别,子牙拜送武王与百官进城,子牙方才就道,往齐国而去。
太公至齐,因思:“昔日下山至朝歌时,深蒙宋异人百般恩义,因王事多艰,一向未曾图报;今天下大定,不乘此时修候,是忘恩负义之人耳。”乃遣一使臣,赍黄金千斤、锦衣、玉帛,修书一封,前往朝歌,问候宋异人。
使臣离了齐国,一路行来,不觉一日来到朝歌。其时宋异人夫妇已死,只有儿子掌管家私,反觉比往时更胜几倍。其日收了礼物,修回书与来使至齐,回复了太公。
太公在齐,治国有法,使民以时,不五越月,而齐国大治。后子牙薨,公子灶嗣位,至小白,相管仲,伯天下,春秋赖之。后至康公,方为田氏所灭。此是后事。
武王西都长安,武王垂拱而治,海内清平,万民乐业,天下熙熙皞皞,顺帝之则。真一戎衣而天下大定,不逊尧舜之揖让也。后武王崩,成王立,周公辅相之,戡定内难,天下复睹太平。自太公开基,周公赞襄,遂成周家八百年基业。然子牙、周公之鸿功伟烈,充塞乎天地之间矣。
后人有诗单赞子牙斩将封神,开周家不世之基以美之:
宝符秘箓出先天,斩将封神合往愆。
敕赐昆仑承旨渥,名班册籍注铨编。
斗瘟雷火分前后,神鬼人仙任倒颠。
自是修持凭造化,故教伐纣洗腥膻。
又有诗赞周公辅相成王,戡定内难,为开基首功,而又有十乱以襄之,诗曰:
天潢分派足承祧,继述訏谟更自饶。
岂独簪缨资启沃,还从剑履秩宗朝。
和邦协佐能戡乱,典礼咸称善补貂。
总为周家多福荫,天生十乱始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