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格权法》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

杨立新 扈艳[1]

摘要:编纂中国民法典应当制定人格权法编,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多数民法学者的赞同,且理论说明也越来越清楚。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本文是作者为推动人格权法的立法,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四编“人格权法编”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人格权法建议稿的经验,撰写而成,并附加立法理由书,对应当制定人格侵权法,以及设置各个条款的理由逐一清楚说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关键词:人格权法 建议稿 立法理由 民法典 分则

导言

查文明社会以降,法律就保护人格权,但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并未被高度重视,通常将其作为消极的、防御性的民事权利对待。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特别是在当代,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人格权的保护与立法,尽管有法国法的不作具体规定、德国法的在侵权法中规定、瑞士法的在民法总则中规定、魁北克法的在人法中规定以及乌克兰法的在民法分则单独规定的不同的人格权法立法例,但都表现了民法典对人格权法的重视,实现人格权由消极权利向积极权利的转变,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21世纪的民法以人格权法的发展为典型标志”的主张。面对世界民事立法的形势发展,以及我国民事立法、司法的经验及保护人格权的实际需求,编纂民法典应当单独制定人格权法编,作为民法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乃顺应世界形势,兼顾我国社会实际需求的高瞻远瞩的民事立法举措。

尽管在我国民法学界,编纂民法典单独制定人格权法编的主张已占主导地位,且为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所采纳,但反对之声仍然存在。观其反对主张,不外乎基于人格权与人格的本质联系而不能独立成编,人格权为消极防御性权利与其他民事权利有本质性区别而不能独立成编,人格权不能适用民法总则有关规则而不能独立成编,法人不享有人格权而不能独立成编,以及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可能引发“颜色革命”等理由。这些理由已经被学者所批驳,不足以成为阻止编纂民法典制定人格权法编的根据,也不能支持将人格权法编入民法总则或者侵权责任法的主张。故多数民法学者仍然主张制定单独的人格权法,作为我国民法分则的单独一编,且为民法分则的第一编。

十余年来,我国民法学者提供了不同风格的人格权法建议稿,都存在内容复杂、篇幅冗长的问题。我们提出的本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是杨立新教授在2002年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草案第四编“人格权法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法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吸收《关于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决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结合其主持的人格权法建议稿第三版的研究成果,借鉴其他人格权法建议稿的经验编写而成。其特点是内容比较全面,条文精要,篇幅短小,既对有关人格权的主要立法问题作了规定,又兼顾世界范围内人格权法的发展和进步,对一些重大的人格权问题均有涉及,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立法设想;同时,也特别考虑了我国立法习惯,内容不作铺陈,点到为止,只有46个条文,比较符合我国立法的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本建议稿附有立法理由书,分置于各个条文之下,作为立法设计的说明,确立立法宗旨。

不论本建议稿的条文还是立法说明,均为作者一家之言,尽管尽其学术准备之所能,仍不免存在疏漏、不当之处,恳请学者、专家批评指正,以促进我国的人格权立法,完善我国民法典的内容。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人格权主体】

自然人享有人格权。

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享有法律特别规定的人格权。

【立法理由】

查人格权的主体,主要为自然人,但对法人、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法律也规定在特别场合享有人格权,例如法人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信用权等人格权,其他组织同样如此,即使个体工商户也享有名称权等人格权。其根源在于,自然人具有人格,而法人为法律拟制人格、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的拟制人格亦不完全。故本条规定,自然人为人格权主体,而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场合,享有人格权。此乃因自然人与法人及其他民事主体依其自身性质和法律规定具有不同本质所致,故在享有人格权的种类和范围上有所区别。

第二条【一般人格权】

自然人的人格尊严、人格独立、人格自由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

自然人对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应受保护的人格利益,以及本法规定的具体人格权不能予以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有权请求依照本法规定的方法予以保护。

【立法理由】

查一般人格权系借鉴德国法官法的成例,经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而设置的抽象人格权,与自我决定权、公开权一道,构成抽象人格权体系。我国对一般人格权的概念限制于对具体人格权客体之外的其他非典型人格利益的决定权,履行对于尚未得到具体人格权保护的非典型人格权利益进行保护的功能。故一般人格权既是具体人格权的母权利、渊源权,对所有的具体人格权具有概括的指导作用和规定性;又是对具体人格权不能予以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补充性的充保护权。一般人格权的范围极为广泛,主要包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三大法益,并以人格尊严为其核心。人格尊严的实质内容,是民事主体对人格独立享有,民事主体的人格一律平等,享有平等的主体资格,不受他人的支配、干涉和控制,且包括保持人格和发展人格的自由。在法律适用中,应当依据一般人格权的规定性,解释各项具体人格权,创造新的具体人格权,以及补充保护不被具体人格权所涵括的一般人格利益。故本条第二款规定,对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应受保护的人格利益,以及本法规定的具体人格权不能予以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自然人作为权利人,有权请求依照一般人格权的规定予以保护。

第三条【自我决定权】

自然人对于与其人格权益有关的事务享有自我决定权,任何人不得干预、干涉。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自我决定权,由监护人代理行使。

自我决定权的行使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立法理由】

查自我决定权主要借鉴日本判例法经验,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所创设的抽象人格权,其实基本功能是人格权人对其享有的人格权的积极性权能的自我控制。自我决定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以发展人格为目的,对于生命、身体、健康、姓名等具体外在人格要素的控制与支配有权自行决定的抽象人格权。相比传统学说对于各种典型的外在人格特征的保护局限于既存的现有状态,仅提供给防止他人侵害的侵权法的保护方式,自我决定权更强调自然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人格权的积极权利属性。自我决定权的基本功能在于权利人依照自己的独立意志支配自己的人格利益,行使自己的人格权。完全行为能力人行使自我决定权,自无障碍,仅受公序良俗限制;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行使自我决定权,由于其欠缺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在独立的认知和形成上存在不足,须通过其监护人的意志间接获得这种平等的意志能力,所以其自我决定权由其监护人代理行使。

第四条【公开权】

自然人对于自己享有的具有经济利益内容的人格利益,享有支配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商业性使用和利用。

他人利用前款规定的人格利益,应当经过本人同意,并将其利用获得的经济利益与本人合理分享。非经本人同意,不得对他人的人格利益进行商业化开发和利用。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及支配人格标识利益的商业利用的,准用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规则。

【立法理由】

查公开权系借鉴美国法的概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设的抽象人格权,也称人格商品化权、人格商业利用权,是自然人对其具有一定声誉或吸引力的人格标识利益,进行商品化利用并享有利益的抽象人格权,其功能在于将人格权变为积极性的权利。当人格的部分特征与人格相对分离并以某种方式获得外部存在时,即获得了一定的财产属性,权利人对这些具有财产价值的人格要素的决定产生了商品化利用的权利。公开权所保护的人格标识利益主要包括自然人的肖像、形象、姓名、声音等,表现为这些人格标识的商业利益。公开权的内容包括积极权利,即人格标识的利用权,权利人对人格标识进行商业化利用的权利,自己使用而直接获取利益,也可以通过转让、许可等方式授权他人公开使用;亦包括消极权利,即人格标识的禁用权,权利人享有排除他人擅自将自己的人格标识进行商业化利用的权利。公开权受到侵害,可依据本条行使人格权请求权,也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第20条行使侵权请求权。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名称、标识等人格标识利益进行商业化利用的,适用公开权的规则。

第五条【胎儿人格利益】

胎儿的人格利益受法律保护。受到损害的,在其出生后,享有保护自己人格权益的请求权。

【立法理由】

查对胎儿人格利益的保护乃为古老的民法规则。我国依循人格权延伸保护理论,将对人格的保护向前延伸,认定胎儿具有准人格,妥善保护胎儿的人格利益。对胎儿人格利益的保护,主要包括胎儿的身体健康利益,进而扩展至身份利益、抚养关系和继承关系等利益。胎儿在母体中受到身体损害或健康损害,法律确认其在出生后产生损害赔偿请求权。由于其出生后仍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故该请求权由其亲权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若胎儿出生时为死体,损害赔偿请求权不能产生,而应由胎儿的母亲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第六条【死者人格利益】

自然人死亡的,其配偶、父母、子女有权保护其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以及遗体、遗骨等人格利益。该自然人没有配偶、子女或者父母已经死亡的,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权对其请求保护。

对死者人格利益的开发、利用,应有死者生前授权,或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且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自然人死亡超过十年的,死者肖像作品的作者可以基于著作权对该肖像予以使用。

【立法理由】

查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主要源于我国《民法通则》的司法实践经验,以及有关国家立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死者人格利益应受民法保护的范围,包括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以及遗体、遗骨,保护的内容为精神的和财产的双重利用价值。对此,本条予以确认。对于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人,分为两个顺位,配偶、父母、子女为第一顺位的请求权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第二顺位的请求权人。死者人格利益中的财产利益,承受者为死者的近亲属,该承受关系类似继承关系,参照继承的规则处理死者人格利益中财产利益归属。死者生前对其人格利益商业化开发利用予以授权的,发生法律效力;死者生前未予授权的,死者近亲属有权利用,或者准许他人利用,但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期限,以死者近亲属存在为限;但出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与死者肖像作者著作权冲突的协调考量,死者肖像利益的保护期限缩短为10年,以保护肖像制作人的著作权;但他人对死者肖像进行商业化利用的,不受该期限的限制。

第七条【人格利益共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共同享有权利的同一项特定人格利益,由全体权利人共同支配,共同享有其利益。未经其他权利人同意,单个权利人对该项人格利益不得擅自支配。

基于共有的人格利益产生的财产利益,准用《物权法》有关准共有的规定。

【立法理由】

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同一项特定的人格利益共同享有权利,均可支配该人格利益,但又须尊重他方权利人权利,因而形成人格权法上的共有形式。学理将这种人格权法现象称为人格利益准共有。人格利益的准共有表现为相关隐私、共同荣誉、集体照相的共同肖像利益、家庭名誉、共同声音作品、合伙信用和“两户”信用等方面。人格利益准共有基于共同实施某种行为、基于相关事件、获得共同荣誉、基于共同关系等方式建立,一般以共同共有为基本形态,按份共有为非典型形态。对于共有的人格利益,共有人享有共同支配权,互负保护注意义务;共有人对外单独支配共有人格利益时,应征得共有权利人的同意,否则构成侵权;在共有权利人明示拒绝共有关系当事人对该人格利益进行支配时,该当事人不得支配该共有人格利益,只能支配涉及自己而不涉及他人的人格利益,否则构成侵权。基于共有人格利益产生的财产利益已经形成财产共有关系的,准用《物权法》第一百零五条关于准共有的规定处置。

第八条【人格权的限制】

人格权与权利人不可分离,不得放弃、转让、继承,但符合本法第四条和第六条规定的除外。

对可以开发利用的人格利益,其变动规则准用《合同法》的规定,但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原则。

在公众人物的姓名、肖像、隐私、名誉等人格权受到妨害时,公众人物负有适当的容忍义务,但妨害人出于恶意或者有损其人格尊严的不在此限。

【立法理由】

人格权与权利主体既具有不可分性,又有公开权行使的可能性。因此,本条规定人格权与权利人不可分离,不得放弃、转让或者继承;同时,对于权利人行使公开权,或者死者生前授权或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对人格利益进行开发利用的,法律予以准许。开发、利用上述人格利益的变动规则,应采法律行为方式,因此准用《合同法》的规定,以合同形式进行,但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广义公众人物包括狭义公众人物(自愿进入公众视野的有一定知名度,对社会意见的形成、社会议题的解决、社会成员的言行等有重大影响的人)、公务人员和与公益事业相关者。由于公众人物关涉社会公共利益,应予适当限制,因而当其姓名、肖像、隐私和名誉等人格权受到妨害时,为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满足公众知情权等,公众人物负有适当的容忍义务,不得认定适度范围内的妨害行为为违法行为,但妨害人出于恶意或者有损公众人物人格尊严的,不受此限制,应当认定为侵权行为。

第九条【人格权请求权及对人格权的侵权法保护】

人格权受到妨害或有受妨害可能时,受害人有权要求妨害人或请求法院责令妨害人排除妨害、停止妨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恢复原状。

前款规定的人格权请求权的行使,不受诉讼时效期间限制。

人格权受到侵害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依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请求侵权人承担赔偿损失、支付精神赔偿金等民事责任。

【立法理由】

查人格权的民法保护有两种方法,即人格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是指民事主体在其人格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害或者有妨害之虞时,得请求加害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回复人格权圆满状态或者防止妨害的权利。人格权请求权针对的对象,是存在的妨害行为或有可能存在的妨害行为,而不是妨害结果,目的在于预防和保全人格权益,分为停止妨害请求权和排除妨害请求权,行使该两项请求权均不要求行为人存在过错,且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排除妨害请求权包括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恢复原状。侵权请求权是《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保护民事权利的方法,是行为人实施的侵权行为侵害了他人民事权益,依照该法的规定,行为人产生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受害人依法享有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人格权受到侵害造成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和财产损害的,依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以救济权利人的损害。

第二章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第十条【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禁止非法剥夺自然人的生命,禁止侵害自然人的健康,禁止破坏自然人身体的完整性。

【立法理由】

查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统称为物质性人格权。生命权是自然人维持其生命存在,以保证其生命安全利益为基本内容的具体人格权,在人格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健康权是自然人以自己的机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利益为内容的具体人格权,劳动能力也是健康权的内容。身体权是自然人维护其身体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具体人格权,以维护身体的整体完全性、完整性为基本内容。法律禁止侵害自然人物质性人格权的行为,禁止非法剥夺自然人的生命,禁止侵害自然人的健康,禁止破坏自然人身体的完整性,确保自然人作为权利主体的物质性人格利益。

第十一条【生命权的保护】

生命不得放弃。

自然人为社会公共利益奉献生命的,国家应当对其授予光荣称号,并对其近亲属予以抚恤。

自然人身患绝症不能治愈,继续生存将遭受极度痛苦,经本人请求,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可以采用人道的方式结束生命。

【立法理由】

生命权是自然人的最高人格利益,权利人不得放弃生命,因而法律反对轻生,认为自杀行为违反法律。生命权包括受限制的支配权,一是权利人为社会公共利益而献身,并不违反法律,为高尚行为,故国家应当授予其光荣称号,并对其近亲属依照法律予以妥善的抚恤。二是应当准许符合法律规定的安乐死,承认安乐死合法化。合法的安乐死应当具备的要件:(1)自然人身患绝症,按照当时的医学水平无任何治愈希望;(2)继续生存要承受不堪忍受的极度痛苦;(3)须自然人本人亲自请求,其他任何人无权作此决定;(4)须经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5)所采取的方式应合乎人道,不具有残酷性。

第十二条【健康权的保护】

自然人有权维护自己的健康,享有休息权,任何人不得妨碍或者侵害。

自然人因灾害、事故等原因致使生命健康处于危险状态急需抢救,或者因疾病急需抢救但不能立即支付医疗费用的,有关医疗机构应当予以救助。

自然人有权得到保障其生命和健康安全的环境,亦应承担适当的容忍义务。

【立法理由】

维护健康,是健康权的主要内容。保持健康,是权利人使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完好的状态;发展健康,是权利人通过各种手段,内在通过休息、锻炼增强体力,提高健康水平,外在通过医疗、康复等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充分休息对自然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条特别强调自然人维护健康权及休息权的重要性。自然人行使健康权,适当休息,任何人不得妨碍和侵害。自然人因灾害、事故等原因,致使生命健康处于危险状态急需抢救,或者因疾病急需抢救,即使其不能立即支付医疗费用的,求助的医疗机构也不得因此而拒绝治疗,应当立即予以救治。为维护生命、健康所必需,法律确认自然人享有安全环境权,当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危险环境的威胁时,有权请求该环境提供者排除危险,保障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负有在现实条件下对轻微妨碍的适当容忍义务。

第十三条【身体权的保护】

自然人有权维护身体组成部分的完整性。在符合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将自己身体组成部分的组织和器官等予以捐助,也可以通过遗嘱方式,决定将自己的器官以及遗体、遗骨等予以捐助。

自然人生前不反对前款规定捐助的,死亡后,其配偶、子女、父母可以将遗体或者遗体的一部分予以捐助。

自然人的遗体、遗骨受法律保护,不得对其进行侮辱、损害。

对遗体、遗骨的殡葬和祭祀,由自然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决定;前述亲属缺位,由其他近亲属决定。同一顺位亲属的意见不一致或者没有近亲属的,依照风俗习惯进行。

【立法理由】

自然人享有的身体权,主要内容是维护自己身体组成部分的完整性,对此,任何人不得侵害。身体权包括身体利益支配权的内容,在法律准许,同时在符合自身健康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对自己的身体组成部分进行适当处置,对自己的血液、体液、毛发等附属部分按照自己意愿进行支配,将自己的器官捐助给他人,也可以在生前留下遗嘱,死后将自己的遗体或器官进行捐助。为他人健康而捐助自身的身体组成部分,是高尚的行使身体权的行为,自然人生前不反对捐助尸体或者组成部分的,在其死亡后,其配偶、子女、父母可以基于公共利益目的,将死者遗体或者遗体部分予以捐助。

自然人死亡后,其遗体、遗骨作为其身体权保护客体的延伸,仍受法律保护:(1)自然人的遗体、遗骨为蕴含重大人格要素的物,任何人不得对其进行侮辱或者损害,以维护死者的人格尊严;(2)为维护对死者的殡葬和祭祀的正常秩序,应当确定防止出现纠纷或者在出现纠纷后的处置规则,即由自然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决定殡葬和祭祀的方法,如果前述亲属缺位,由其他近亲属,如死者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决定。如果同一顺位的亲属处置意见不一致,或者死者没有近亲属的,应当依照风俗习惯进行,例如由长辈尊亲属、近亲属之外的其他尊亲属、族亲、乡党或者当地自治组织决定。

第十四条【治疗和人体试验】

自然人有权决定自己的医疗方案,进行医疗检查、手术;施行新的治疗方法等,须经本人同意。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接受医疗行为,应当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突发疾病暂时丧失行为能力的,由其近亲属行使该决定权。

有关科研机构开发新药或者新的治疗方法,需要进行人体试验,经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后,本人自愿接受试验的,须向本人告知可能产生的损害,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

【立法理由】

自然人作为患者,在医疗法律关系中享有知情决定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负有告知义务。医疗机构应当向权利人告知病情,告知不同医疗方案的具体方式、实施后果、实施风险等,患者有权知悉自己的病情,并决定具体的医疗方案,进行具体的检查、手术以及采用新的治疗方案,均须本人同意。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由于缺少必要的判断能力,无法自我决定,故其接受医疗行为应当经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行使知情同意权。突发疾病暂时丧失行为能力,或者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的,由其近亲属行使知情决定权。

为了医学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在开发新药或者新的治疗方法时,人体试验不可避免。自然人接受人体试验,是为全体人民福利而进行的活动,应予以尊重和保护。进行人体试验的法定条件是:(1)科研机构出于开发新药或者新的治疗方法的目的;(2)在研发过程中确有进行人体试验的必要;(3)经过卫生主管部门批准;(4)接受试验人本人同意,其他任何人无此决定权;(5)研发机构在试验前有告知接受试验人可能产生的损害的义务,并与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十五条【处分身体组成部分的形式】

对身体或其组织、器官进行重大处分的表示应以书面形式作出,紧急情况下可以口头方式作出,但应有两个见证人在场见证,紧急情况消除后,须以书面形式确认。

自然人有权撤销处分其身体组成部分的行为,但对因信赖其承诺而受到损失的人应当给予赔偿。

【立法理由】

查自然人对于身体组成部分的处分,关涉其生命健康法益,故对其处分形式须加严格规制,确认其为要式行为,须以书面形式做出意思表示。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方允许以口头方式作出决定,须有两个见证人在场予以见证,且在紧急情况消除后,仍须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对于身体组成部分的处分,由于对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有重大影响,因而并非一经作出即不可撤销,自然人有权撤销处分其身体组成部分的行为,不得继续履行。但该撤销行为构成违约,对接受方的人格利益亦有影响,故处分人对因信赖其承诺而受到损失的人,应当给予赔偿。

第十六条【禁止性规定】

禁止买卖人体组织、器官,禁止买卖死者遗体及其组成部分,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禁止克隆人,但是治疗性克隆人体组织或者器官的除外。

自然人的遗传基因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人非法获取、利用自然人的遗传基因。

【立法理由】

法律禁止侵害自然人身体权的一切行为,禁止买卖人体组织、器官,禁止买卖死者遗体及其组成部分,只有对法律规定的出于科研等公共利益目的需要的,作为除外处理。由于克隆人将带来伦理、社会和法律等多种矛盾冲突,对于被克隆人及其权利保护在现有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水平下无法妥善协调,故禁止克隆人,但出于医疗救治的需要,克隆人体组织或器官用于治疗的行为,符合社会公益的要求,不违反公共秩序,且不涉及上述冲突,故作为例外。自然人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与蛋白质组成的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之中,故基因也属于身体的组成部分,依法不受侵犯,禁止任何人非法获取、利用人的遗传基因。

第三章 姓名权、名称权

第十七条【姓名权】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变更自己的姓名。姓氏应当随父或者母姓,名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均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自然人的别号、字以及笔名、艺名、网名等,与姓名受同等保护。

【立法理由】

查姓名权是自然人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并维护姓名利益的具体人格权,其客体为姓名利益,包括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各国立法均作规定。姓名权包括命名权、姓名使用权、改名权。中国的姓氏表明家族的血缘关系,并具有文化传承意义,名应使用规范汉字。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解释》规定,自然人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1)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2)因由法定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而选取抚养人姓氏;(3)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自然人可以为自己选择别名、字、号以及笔名、艺名、网名等,这些名号对于权利人同样具有人格标识作用,与姓名受同等保护。自然人的命名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第十八条【姓名权的行使】

自然人应当以合理、适当的方式使用姓名,禁止以混同等方式非法使用他人姓名。

使用重名的自然人姓名时,应当采取适当方式,避免造成混淆、误导。

自然人的姓名权不得转让。部分转让其姓名使用权的,应当通过协议方式进行,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

【立法理由】

自然人有权行使姓名使用权,应当以合理、适当的方式使用姓名,法律禁止侵害自然人姓名权的行为。姓名的故意混同,是使用可能与姓名权人的姓名相混同的姓名,造成与使用姓名权人的姓名有同样效果的行为。利用姓名在文字外观、读音或观念上与他人姓名相似的特点,故意进行混同以达到非法目的,即构成姓名混同。利用重名即姓名之平行而故意混同,亦为侵害姓名权。姓名平行如有达成混淆的危险,则使用姓名时应采用适当有效的方式加以区分。姓名权不得转让。如果部分转让姓名使用权的,依照公开权行使方式,通过协议方式进行,亦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

第十九条【名称权】

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享有名称权,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

商号和字号与名称受同等保护。

【立法理由】

名称权是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的名称,依照法律规定转让名称,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盗用或冒用的具体人格权。名称权包括名称设定权、使用权、变更权和转让权。字号也是名称,不仅包括商店的名称,还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所使用的名称,通常具有“场店合一”的特点。商号亦称商业名称,是商事主体在营业中使用的名称。商号和字号虽然不是名称的全部,但均属于名称的一种,与名称同样受名称权的同等保护。

第二十条【名称权的行使】

企业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的名称可以依法全部转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企业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转让其名称权,其营业应随之转让;但在营业终止时可以单独转让。

转让企业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的名称,让与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书面协议,须登记的应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法律规定需要主管部门批准的,依照其规定。自转让登记完成时,名称权转移。

企业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体工商户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允许他人使用其名称。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约定使用范围、使用期限、使用方式等权利义务内容,使用人应当按照约定内容使用。

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个体企业、合伙企业等的名称可以被继承,但应连同营业一并继承,并进行登记。

【立法理由】

名称权包括名称转让权名称权让与、名称使用权的部分转让和名称权继承。名称权的让与是名称权人将其享有的名称权全部让与给受让人,出让人丧失名称权。根据名称权与营业是否同时转让的不同,名称权让与分为绝对转让主义和相对转让主义,绝对转让主义强调名称和营业同时转让,或者在营业终止时转让,名称转让后,转让人不再享有名称权,受让人独占该名称权。本条规定,名称权让与采绝对转让主义,但在营业终止时可以单独转让。名称权使用权部分转让是双方当事人就名称使用达成协议,准许受让人部分使用该名称,构成名称使用权部分让与,对双方当事人发生法律约束力。名称转让应当通过书面协议方式进行,合同的主体只能是名称权人和名称权受让人或者名称使用人,须登记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法律规定需要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当经过批准程序。自转让登记完成时,名称权或者名称使用权转移。部分转让名称权使用权的,受让人应当在协议约定的适用范围、使用期限和适用方法予以适用,违反约定使用的,构成侵权行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个体企业、合伙企业的名称权,不仅因其具有财产性,且具有一定的身份关系,因此可以发生继承。名称权的继承应连同营业一并继承,并进行登记。

第二十一条【禁止性规定】

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方式侵害自然人的姓名权或者法人、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的名称权。

【立法理由】

法律禁止侵害姓名权和名称权的行为。侵害姓名权的行为主要有:(1)应当使用他人姓名而不予使用;(2)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3)非法使用他人姓名,包括盗用他人姓名和假冒他人姓名;(4)姓名的故意混同行为。侵害名称权的行为包括:(1)干涉名称权的行为,非法宣布撤销他人名称也属此列;(2)非法使用他人名称,同样包括盗用和冒用两种形式;(3)应当使用而不使用他人名称行为,如在产品销售中不标注或错误标注生产者名称。违反上述禁止而侵害他人姓名权和名称权,权利人可以行使姓名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保护自己的权利。

第四章 肖像权、形象权、声音权

第二十二条【肖像权】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保护自己的肖像不受歪曲、侮辱。

自然人有权使用或者许可他人利用自己的肖像。未经许可,不得公开使用或者利用他人的肖像,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利用他人的肖像,应当以协议方式约定使用范围等权利义务内容。

【立法理由】

肖像权是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所体现的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所享有的具体人格权。肖像权所包含的基本利益是精神利益,也具有明显的财产利益。肖像权人有权保护自己的肖像不受歪曲、侮辱,维护自己包括经济利益和财产利益在内的肖像利益。肖像权的客体是肖像,是通过绘画、照相、雕塑、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自然人的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形象。肖像权包括制作专有权、使用专有权、使用转让权。制作和使用的专有权,一方面表明权利人有按照个人意愿制作和使用自己肖像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另一方面意味着权利人有权禁止他人非法制作和使用自己的肖像,除非有下列阻却违法事由:(1)为维护社会利益需要;(2)为维护本人利益的需要;(3)为了时事新闻报道的需要;(4)现代史上著名人物肖像的善意使用。使用转让权是肖像利用价值专有支配权的体现,权利主体可以依自己的意志,将肖像利用价值转让他人,由他人使用,但只能是部分转让,不得全部转让。利用他人肖像,应以协议方式约定使用范围、使用期限等权利义务内容,使用权受让人应当在约定范围和期限内予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