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冲寂三兄弟紧张了。
事关自己兄弟的船只,这不得不让他们紧张。
李冲寂他们知道,他们的四弟李冲元,除了在西沙岛有一个造船厂之外,在西乡封地所在之地,也有一个造船厂。
不过,西乡的造船厂仅是造小型的明轮船。
而这个位于苏州之地的西沙岛上的船厂,造的可不是小型船只,而是造大船的。
至于有多大,他们虽不是太清楚,但从李冲元的嘴中却是知道,其所造的船只,肯定要大于李冲元曾经从西沙岛开回来的丙型明轮船。
而今,关于东征高句丽一事一起,房玄龄直指李冲元的船只。
李冲寂兄弟几人,第一反应,就是房玄龄这是想借此机会,想征用李冲元的船厂,船只。
甚至,他们都能想到,在未来的以后,自己兄弟的船只也好,还是船厂也罢,均会归属为朝廷所有。
一想到这些。
李冲寂立马站了出来,向李世民躬身一礼道:“圣上,东征高句丽一事虽乃是大事,我们自然是明白的,我相信我四弟也清楚里面的道理。但如今,我四弟远在万里之外,如朝廷想要征用他的船厂船只,这怕是必须经过他吧。况且,圣上曾经有言,绝不会把我四弟的船只船厂收归为朝廷。而今,梁国公欲要征用我四弟的船只船厂,这是不是有违圣意。”
李冲寂一出来,李世民顿时有些没了面子般。
是的,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但在朝堂之上,被李冲寂搬出来,这着实让他失了脸面。
就好比像是在说他李世民不信奉承诺,欲要夺了李冲元的产业一样。
李世民感觉自己好冤。
此事,乃是房玄龄提出来的,这到好,李冲寂却是说到他的头上来了,这让他心中有些不爽。
李世民不爽归不爽,但在朝堂之上,李冲寂说了这番话,他必然是需要给出一定的对策来的。
随即,李世民看了看房玄龄。
房玄龄像是早就明白李世民的想法一样,转向李冲寂说道:“李中丞,东征高句丽乃是国事,征召李郡王的船只,那是他的荣幸,更是他一个郡王本该承担之事。况且,此次只是征用他李郡王的船只,并非收为朝廷。我相信,李郡王要是知道的话,他肯定也会同意的。”
“据我四弟曾经所言,岭南一带,每年其大小船只所造之数量超过五百艘,扬州一带,其造船数量也达到了三百艘,渤海也有三百艘,即墨更是超过了扬州渤海一带,其每年的船只也有四五百艘。而我四弟的船厂内,每年所造船只,也仅仅十余艘而已。况且,我四弟早已把明轮船的设计图纸呈于朝廷,而且位于扬州的朝廷船厂内,也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打造明轮船了。我四弟为国付出如此之多,难道在征用其船只时,不该与他说一声吗?”李冲寂不希望朝廷征用自己兄弟的船只。
而且,还是这位朝中大臣房玄龄提出来的。
只要是这一位提出来的,李冲寂就会反对,不管是什么事情,哪怕是这一次事关东征高句丽这样的国事,李冲寂也会反对。
到不是李冲寂不知道轻重大小。
而是李冲寂最是知道朝廷的这些人,以及上面坐着的那位的心里了。
一旦自己兄弟的船只船厂被征用了,要是还能回到李冲元手里,那就真是出了奇迹了。
就算是李世民承诺过了,李冲寂也不相信。
朝廷这些年办的事情,他李冲寂再熟悉不过了。
李冲寂虽想直言拒绝,但船厂船只不是他的,他也只能用这样的一个借口来应对了。
那就是朝廷在征用李冲元的船只船厂之时,必须要经过李冲元本人方可。
可房玄龄在听了李冲寂的话后,却是笑了,“呵呵,李中丞,话虽如此,但国事乃是大事,我相信,李郡王即便是出使他国不在我大唐境内,他要是得知了此消息的话,也会点头答应的。”
房玄龄还未等李冲寂回应,抬手向李世民拱了拱手又道:“圣上,东征一事即然已定下,那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筹备各种物资之事了。战马已经蓄养数年,也是到了该动动腿的时候了。朝廷的船只数量少,乘载又少,如能征用李郡王的船只,以及征用李郡王的船厂在一年之内打造出更多的战船出来的话,东征必当胜之,还请圣上圣裁。”
一句请圣上圣裁,房玄龄脱了身,把最后的决定权,交给了李世民。
李冲寂听到这一句话后,他知道,只要李世民发了话,那这件事情基本就定性了,想要推翻那是不可能的。
李冲寂这边急得有些额头冒汗。
而另一边的李孝恭,也是有些着急了。
可他也没有任何的办法,更是没有站出来说一句话。
到了这个节骨眼,他站不站出来,已经没有任何的作用了。
李世民此刻也是有些烦心。
他欲要东征。
可这船只就是重头戏。
朝廷虽有船只,但数量少不说,载重也小,所以当年李冲元献上明轮船的设计图之后,立马就复刻了不少,发往了扬州。
如今的扬州船厂,就正在建造丙型明轮船。
虽加班加点的建造,其数量之上也没有多少。
这几年下来,也仅仅是建造了几十艘而已。
用李冲元的话说,五十艘丙型明轮船,都抵不过一艘甲型明轮船,就更不用说什么超甲型明轮船了。
毕竟。
丙型明轮船的长也仅有十六丈,宽也仅有两丈多而已,
而这甲型明轮船,长度就超过了四十五丈,宽也超过了十二丈。
至于李冲元唯一的一艘超甲型明轮船,其长度更是达到了六十九丈之长,宽度也超过了十八丈。
如此之大的船只,历史仅见。
这也难怪,当房玄龄听闻李冲元船厂能造出这么大的巨舟出来之后,就打上了李冲元的船厂船只主意了。
当然,这些,李世民早就有所耳闻,只不过他不好放下这个面子去夺李冲元的船厂船只罢了。
要面子,也要里子,这就李世民。
好在房玄龄在今日朝议之上提出此事,要不然,李世民还真不知道要找谁来提这一事呢。
可李世民也没有想到,当房玄龄一提这事之后,李冲寂却是跳了出来反对,这让他有些作了难了。
作了难的李世民,实在为难,不知道该如何裁定此事。
最终,李世民还是在尊重李冲寂的前提之下,向着王礼问道:“李冲元目前在何处?可有消息?”
“回圣上,去年三月,新罗到是传来了消息,说李郡王出访新罗之后,就前往他处了。到如今,已经有一年余没有任何的消息了。依着估算,李郡王应该正在反回我大唐途中了。”王礼如实回应。
李世民得话后,眯眼道:“李冲元出使诸国,近到百济,远到流鬼,甚至,还会出使可也余志所说的夜叉国。依着时间算的话,李冲元也确实应该快要回长安了。王礼,派人前去打探一下,看看李冲元何时归国。”
王礼应下此事。
而李冲寂听到李世民的话后,心中稍稍安了些。
李世民能这么说,那必然是在尊重他的想法与意愿了,那就是如朝廷真的要征用李冲元的船厂船只的话,就要经过李冲元。
李冲寂一直认为,自己的四弟要比自己聪明。
他更是相信,如果李世民与众朝官们真的要征用他的船厂船只的话,自己这个四弟,肯定不会答应的。
兄弟能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就看自己这个四弟如何了。
当日朝议,并没有决定如何如何。
傍晚。
李冲寂几兄弟回了本家,把朝堂之上的动向向自己的母亲说了。
老夫人一听朝廷欲要征用自己儿子的船厂船只,而且此提议还是房玄龄提出来后,顿时怒了,“房老儿,你真是越老越坏啊。想借国事来整我李家,要是如了你的愿,我李家跟你没完。”
老夫人怒啊。
李家本就过得难,房玄龄还总是惦记着,这让老夫人一听到此事之后,差点没气晕过去。
待老夫人平息心中的怒气之后,赶紧交待眼前的几个儿子道:“快派人到西沙岛去,务必把所有船只弄走,把船厂关闭。我就不相信,没有了船只,关闭了船厂,他房老儿还能打什么主意。”
“母亲,这事怕是不能做。要是真这么做了,圣上必定对我李家的意见的。况且,四弟应该会在近期归国的。只要四弟一回来,肯定有办法应对此事。”李冲寂阻止道。
老夫人闻话,长呼了一口气,“你们四弟何时归来?可有消息?”
“王总管说,四弟应该会在近期回到长安。”李冲虚说道。
而李冲玄此刻却是有着不同想法,“母亲,王总管说四弟会在近期回到长安,但我曾经听婉儿说过,四弟此次怕是要去海洋的对面。所以,依我估计,四弟今年能不能回来,都不可预知。”
“唉!你们四弟就是如此,铁了心要做的事情,谁也拦不住。他造船本就是为了去海洋的对面,去寻找什么高产的粮种。前年有了出使诸国的机会,现在怕是真的去了那里啊。也不知道元儿他现在如何了,我真是担心啊。”老夫人其实也早就想到了,只不过有些不敢确认罢了。
当年。
李冲元跟她说海洋的对面有什么高产农作物,还被她极力阻止过。
而随着李冲元一造船开始,她就知道,她的阻止是不可能阻止的,最终也只能任李冲元自己动鼓捣了。
众人都在担心李冲元。
但眼下的困境才是重点。
当夜,兄弟几人,与着老夫人商量了好半天之后,终于是有了计定了。
第二日清晨,管家派了几人离开了长安,往着苏州而去。
而此时。
远在苏州的西沙岛。
船厂依然如火如荼的,正在建造甲型明轮船。
打李冲元前年十一月离开西沙岛始,到如今一年半之久,船厂在这一年半之内,已经打造出了十余艘甲型明轮船了。
就连西乡船厂送来的丙型明轮船,也有了十余艘了。
在李冲元离开之时,就曾交待过,船厂需要打造甲型明轮船总计五十艘。
加上李冲元所开走的十余艘,离着五十艘还远着呢。
造船需要钱财,而李冲元根本不缺钱财。
这不,这船厂就没有歇过,一直不停的造啊造。
就连西乡封地内,老许一家,都一直不停的在帮着李冲元打造明轮船的大部分的核心动力部件。
而王关这个船厂负责人,也一直不停的在打造核心动力部分的一些零部件。
在西沙岛,是不打造核心动力的。
所有的核心动力部分,全部由着西乡这边完成,这也是李冲元的安排,更是李冲元的一点小心思。
李冲元一直未把老许他们弄到西沙岛来,为的就是防止朝廷把自己的船厂收归为朝廷所有。
只要核心动力在自己手中,西沙岛的船厂被朝廷收走,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李冲元这也算是留了一手。
而且。
李冲元更是交待了向四,如有任何的风吹草动,核心动力的图纸烧毁,高炉催毁,所有有关核心动力的东西,一概毁去。
私心人人都有。
李冲元也不例外。
......
西沙岛上,婉儿陪着李渊,正看着眼前的一个从长安赶来的内侍。
李渊手中,拿着李世民给他写的信。
看了半天之后,李渊冷笑不语。
信中写的什么,李渊好像并不关心了。
至于那位内侍所言的,李渊直接过滤掉了。
甚至,李渊最后把信一扔,转头就走。
这让那位内侍有些不知所措般,只能看向婉儿,想从婉儿嘴中得到答案。
婉儿看了看离去的李渊说道:“我叔公不想管长安的事,叔公他只想清静的过个晚年生活,圣上如何裁定,由着圣上做主即可。”
丢下一句话后,婉儿也走了。
刚才。
内侍向李渊说了,李世民这个皇帝,欲想把李渊请回长安,决定李元昌,李承乾,李祐等人谋反一事如何处置。
但李渊却是转头就走了,最后得到婉儿的话后,内侍也不知道该如何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