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回 封帅位杨广再复职,赴家宴陈主重团圆
高颎举荐太子杨勇,宇文述举荐晋王杨广,隋文帝杨坚的心里左右权衡一番,说道:“二位爱卿举荐人选,都很合朕意,就传朕的旨意,让太子和晋王分别献上收复岭南的战策,谁的策略合适,朕就选谁为帅。”
隋文帝一语定音,对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也算公平,六部的大臣也十分同意,高颎便和宇文述各自传旨下去。
左仆射高颎出了御书房,就近来到东宫,面见太子。一进正殿,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哭声,而在正殿门外,太子的几位幕僚驸马柳述、司天监高德、宾客卢太翼正在低估着什么。
高颎听哭声料到是太子妃元氏,便快步走到几个幕僚跟前,问道:“几位大人,出了什么事,远远听到里面有哭声。”
柳述道:“太子爷这两日又没在宫里,太子妃娘娘也不知受了多大的委屈,都哭了两天了。”
高颎问道:“太子不在宫里,那去了何处?”
柳述道:“也不知云定兴陪着太子去了哪。”
高颎正要找太子,商议争夺帅位的事情,一看太子又不在,十分焦虑便问道高德、卢太翼:“二位仙师,何不占卜一番太子方位,本官亲自前去请回太子。”
卢太翼道:“莫不是太子命犯桃花吧?”
“啊?”高德指着卢太翼鼻子说道:“我说老卢,你除了命犯桃花,就没点别的可算么?”
卢太翼脸上带着几分讥讽,反问高德:“太子若不是命犯桃花,那你说太子去哪里了?”
“太子他……”高德话到嘴边,又憋了回去,高德听云定兴说过,云定兴把自己的女儿云昭训献给了太子,要求高德保密。云定兴还给高德承诺,将来太子登基,自己便是国丈太师,保证举荐高德做天下第一仙师。
高德心里贪婪,想起云定兴的承诺,便闭口不谈太子去处,高德把话锋一转,对高颎说:“有什么大事,高相国”不如明日再来找太子如何?
“什么?”高颎一把抓住高德手腕怒斥道:“本官有要紧的急事,倘若耽搁了,你一个司天监担待得起么?”
高颎毕竟是国相,高德只得低声说道:“都是主事云定兴安排的,卑职也不敢乱说。”
高颎道:“本官就跟你们一起等,我到要看看太子几时回来?”
一看丞相都亲自等太子,高德、柳述、卢太翼只得把高颎请到东宫厢房喝茶,陪着高颎等待太子杨勇回来。这才是:
久居宫中思红颜,只怨太子总流连。
朝廷边陲战事紧,不如佳人玉腕牵。
得胜凯旋的晋王杨广,在王府住了些日子,不知为何总觉得十分乏味,再无征战江南之时的那份豪情壮志。闲来无事,杨广只能叫来张衡、诸葛颖陪在花园之中,一起下棋解闷。
杨广与诸葛颖对局,张衡一旁陪着谈棋论道,三人正在闲聊之时,府上家人来报:“启禀殿下,宇文述将军求见。”
杨广停住手中棋子,对诸葛颖、张衡说道:“如今天下太平,宇文述也无用武之地,能有什么事?”
诸葛颖道:“宇文述久理军政,消息颇多,不如去听听怎样?”
“嗯。”杨广点点头,命家人传宇文述客厅相见。
自从伐陈战争结束,王府不再设左右庶子,宇文述也返回兵部署理日常兵事。但在淮南之时常得晋王信任,宇文述也乐意巴结晋王,好在朝中有棵靠背乘凉。
晋王杨广、诸葛颖、张衡一同来到客厅,见了宇文述。杨广问道:“宇文将军,这么多日子不见你,都忙了些什么,给大家说说。”
宇文述道:“本来以为打下江南,可以舒坦些日子,,没想到江南又乱啦。”
“哦?”杨广十分惊讶,问道:“有河间王在扬州,怎么就生了乱子?”
“殿下有所不知,皇上降旨在江南削减寺院,强迫道行浅薄的僧人还俗为民,可是江南百姓十分信佛,一些信佛信教的百姓起兵造反了。”
“那朝廷兵马为何不去平定?”
宇文述无奈摇摇头,说道:“清河公杨素前天就奉旨南下了,可是造反的百姓势力太大,不仅得到岭南六郡盟主冼夫人的响应,又有南越林邑国暗中策动,江南这才几个月呀,又乱套了。”
形势急转直下,让杨广等人也始料未及,宇文述便把今日御书房选帅之事,一一道来,又说道:“我料高颎已经去东宫帮助太子,晋王殿下需早做准备。”
杨广点了点头,对诸葛颖道:“如今江南半壁江山还要靠本王平定,请先生代为起草一个收复岭南的战策,明日本王便奏呈父皇。”
“殿下尽可放心。”诸葛颖道。真可谓:
太子养妾偷腥日,晋王雄心南下时。
皇储君位归谁处?明争暗斗几人知。
等到次日,诸葛颖草拟一份收复岭南,安抚人心的战策,交予晋王杨广,还不时叮嘱。杨广烂记于心,装好了战策奏表,便起身赶往御书房。
隋文帝杨坚到了御书房,苏威、高颎和六部的官员纷纷到齐。隋文帝一看,只见晋王杨广一人来到,却不见太子杨勇。
隋文帝看着高颎问道:“太子为何不到?”
高颎心里作难,却又不能说太子一夜未回东宫,灵机一动,编了个理由说道:“微臣听说,司天监高德夜观天象,今日是太白金星显圣之时,太子昨日已赶往华山,为皇上皇后祈福。”
隋文帝平日是迷信天命神论的人,就信以为真,点了点头道:“既然太子一片孝心,不能到来也有情可原。”
宇文述在一旁心中窃喜,心想甭管是真孝心还是假孝心,反正今日是耽误了大事,宇文述作揖道:“陛下,既然太子来不了,不如就请晋王先陈奏南下的战策。”
“准奏,晋王先奏吧。”
杨广呈上奏表,按照诸葛颖吩咐,陈奏道:“启禀父皇,平定江南民乱应分为以下三步:其一,先伐岭南六郡,切断岭南冼夫人对江南反贼的援助;其二,讨伐江南起义军;其三,恢复佛教,重兴佛法,收拢民心。”
隋文帝问道:“皇儿,你这三条攻略,朕都认可,但是将乱反贼,还有林邑国的暗中支援,如之奈何?”
杨广毫不紧张,诸葛颖早有交待,杨广道:“林邑国原在交趾,鞭长莫及,若讨林邑,需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稳扎稳打,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倘若急功近利,反而会适得其反。”
“嗯。”隋文帝大为赞许,十分欣慰。
再看六部大臣,交头接耳,也是十分赞成晋王的南下攻略,隋文帝道:“朕与二位相国、六部官员都商议了,治平江南胜过收复江南,此事艰巨。思量再三,朕欲命皇儿复任淮南道大行台、兼任扬州总管,署理江南诸事。”
杨广心中大喜,却装得十分镇静,屈膝跪倒,谢恩领旨。隋文帝立刻草拟了圣旨,差遣晋王杨广率兵南下。
众人议完事,纷纷离开御书房,高颎像泄了气的皮球背着手,迈着方步缓缓走出,正见太子杨勇匆匆走来。
“高相国找本宫何事?”
高颎埋怨道:“太子怎么才回来,若提前一个时辰也好呀。”
杨勇道:“本宫昨日与云定兴多喝了两杯酒,今早回来听柳述说高相国等了一夜,有十分火急的事,便立刻起身到御书房来。”
“唉,晚啦。”
“不晚啊,早朝也不过这个时辰。”
“还是晚啦。”高颎无奈的摇了摇头,拂袖而去。
杨广领了圣意,回到府上,往书房一坐,又是愁眉上心,思绪烦乱。萧珺看到杨广心事重重,便问起缘故。杨广细细说了入朝之事,愁容满面,言道:“我虽心存高远,但江南多事,千头万绪,也不知该从何做起?”
萧珺道:“偌大一个陈国,都被殿下攻破,难道殿下还担心岭南那六个郡不归复朝廷?”
杨广叹了口气,说道:“话虽这样说,可是岭南六郡至今也不曾归顺,这个冼夫人可比陈叔宝厉害多了。”
萧珺看着杨广遇到一个强劲对手,心里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担心,抚了抚杨广肩膀,说道:“江南正逢多事之秋,大隋的官员恐怕也不能清楚,不如把长城公陈叔宝请来,向他请教,总比盲目南下的好。”
杨广点了点头,心中赞许,毕竟自己不了解岭南的冼夫人,不如看看陈叔宝能说出什么信息,便赞许道:“就如爱妃所说,请教陈叔宝,还要劳烦爱妃把那陈叔宣打理好,让他兄妹吃个团圆饭。”萧珺大喜,立刻下去安排人去筹备。
话说过了一日,陈叔宝在京师的府邸接了晋王请柬,到晋王府赴宴。晋王府虽是简朴,但素雅洁净,萧珺已备下酒席,做了安排迎接陈叔宝。众人圆桌围坐,只见丫鬟翠菊陪着一女子入堂,陈叔宝一看,心中着实大惊。这才是:
亡国之败久分离,一脉血缘两相惜。
身逢异处难再见,同城可望不可及。
相见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妹妹陈叔宣,自从景阳宫被俘,兄妹已有半年未见过面,此番一见,二人双眼依稀,泪如雨下。
再看妹妹脸色,在晋王府也是厚待有佳,陈叔宝赶忙跪倒叩谢杨广、萧珺:“殿下、娘娘能善养我妹,大恩大德,感激不尽。”
杨广、萧珺赶忙扶起陈叔宝,萧珺言道:“我与叔宣情同姐妹,又都是江南女子,长城公不必担忧。”
杨广也道:“是呀,王妃特意安排今日家宴,就是让你兄妹团聚,重叙亲情。”
兄妹二人转泣为喜,入座饮宴。菜过三巡,酒过五味,杨广言道:“我即将赴任江南,最为棘手的三件事,收复岭南,平定民乱,重兴佛教。欲向长城公讨教,还望赐教。”
陈叔宝一想,说道:“在下书生之气,哪敢为晋王谋划这几件大事,到是收复岭南之事我有一物、一人献与殿下。”
“哦?何为一物一人?”杨广赴任的愁眉骤开,如得良策。这才是:
江南收复今又乱,从征将士复重还。
万水千山何足惧,只为功业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