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听说了么, 太子殿下要去攻打西夏?”

“太子殿下为什么要攻打西夏?”

“这好好的,太子殿下怎么要打西夏啊?”

“这些年来,好不容易有安稳的日子, 太子殿下怎么要去打仗啊?”

“你们难道不知道我们大宋每年送十万钱给西夏?”

“还有这事!”

“没听说过这事啊,十万钱, 这要多少钱啊?”

“我就算活几辈子也见不到这么多钱啊。”

“除了西夏, 我们大宋每年还要给不少钱给辽国。太子殿下攻打西夏,就是为了以后不再送钱给西夏。”

“听说太子殿下想要完成□□的遗愿收回燕云十六州。”

“你们不知道, 这西夏人特别凶狠残忍,每年都会骚扰北境,烧杀抢夺, 无恶不作,弄得北境民不聊生。”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我家侄子在禁卫军里当兵,他说将军们都想打西夏, 但是文臣们不允许, 就一直花钱买平安。其实每年送给西夏和辽国的钱比打仗的钱还多。”

“这送给西夏和辽国的钱还不是从我们这些劳百姓身上收税得到的么, 这是那我们的血汗钱养西夏和辽国人啊。”

“太子殿下说每年送给西夏和辽国的钱, 如果用在我们老百姓的身上,我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那这么说太子殿下攻打西夏是对的?”

“当然是对的,而且非常对。”

……

……

……

汴京城中, 关于赵旸攻打西夏一事传的沸沸扬扬。这些天,汴京城中的大大小小茶馆的说书先生都在说西夏这些年的恶行, 听得汴京城的老百姓火冒三丈。他们不知道西夏竟然这么欺辱他们大宋,太子殿下攻打西夏是为民出气, 也是保护大宋。

让说书先生说西夏的恶行一事是赵旸安排的, 他得让老百姓知道他为什么要攻打西夏, 也得让老百姓们知道西夏霸占的几个州本来就属于大宋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们知道攻打西夏,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大宋,保卫老百姓们的安全。

得知西夏的恶行后,老百姓们纷纷支持太子殿下攻打西夏,这是文臣们没有想到的。

这几日,文臣们还在反对赵旸出兵攻打西夏一事。他们特意派人在民间散步这一消息,原本以为老百姓们会反对太子殿下攻打西夏一事,没想到老百姓们居然支持!

对于文臣们的反对,宋仁宗和赵旸都没有放在心里,任由他们反对去。

赵旸原本不想和晏殊他们吵得,毕竟他们是他的先生。但是,他们一直劝说他不要攻打西夏,还说他要带兵攻打西夏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这把他彻底惹火了。

他引经据典地训斥欧阳修他们,训得欧阳修他们哑口无言。

文臣们最喜欢引经据典,那赵旸就用他们最擅长的一招来反对他们。

这些年来,赵旸读了不少书,再加上他的口才本来就好,晏殊他们想要说服他本来就很难。再加上,晏殊他们这群文臣本来就“心虚”。

在这次争吵中,晏殊他们不禁对赵旸说了重话,赵旸也没客气,直接戳穿了他们胆小怕事和偏隅一角的面目。

文彦博他们没想到太子殿下年纪不大,却事事都知道。

这么多年来,赵旸在晏殊他们面前一直扮演着“乖巧”的太子殿下,非常听他们的话。没想到突然有一天,太子殿下变得不听话,他们心里自然不能接受。

晏殊他们试图把赵旸培养成第二个宋仁宗,可惜赵旸并不想做他爹爹。再者,宋仁宗也不希望赵旸做第二个他。

见太子殿下忽然变得“桀骜不驯”,文臣们把过错怪在曹家等武将身上。他们觉得如果不是以曹家为首的武将在太子殿下面前妖言惑众,太子殿下怎么可能去攻打西夏。

文臣们见反对太子殿下攻打西夏一事不成功,就掉起头来参曹家和折家。他们心里清楚,武臣们以曹家和折家马首是瞻,只要参他们,就能对付其他武将。

曹家和折家早就料到会发生这种事情,早就做好了准备,毫不客气地回参了过去。

这些天,早朝上,文官们和武臣们吵个不停。

宋仁宗被他们吵得头疼,只好开口打断他们,让他们闭嘴,结果第二天上朝,两方又争执了起来。

赵旸看不下去文臣们攀咬武臣们,在朝堂上就把他们狠狠地训斥了一番,说他们不为大宋的安危考略,不为老百姓着想,只想花钱买平安,目光短浅,祸害大宋。

文臣们自然不服,和赵旸争辩了起来。

赵旸在朝堂上给文臣们看了看舆图,让他们看看大宋被西夏、辽国、金国、蒙古包围。

他非常认真并犀利地跟他们分析了大宋以后要面对的危险,并且着重强调蒙古人的凶狠和残忍,以及他们的铁骑的厉害。

武臣们时不时附和赵旸的话。

文臣们听赵旸说,以后蒙古铁骑会南下,届时他们的铁骑所到之处会生灵涂炭。

赵旸还告诉文臣们,蒙古这个时候已经在对外扩张,用不了多久就会南下。如果他们大宋对付不了蒙古,那么整个中原将会被蒙古的铁骑踩在脚下,届时他们就会入主中原,成为中原的主宰。等到那个时候,汉人会有什么下场,不用他细说。

文臣们被赵旸这番分析吓到了。他们心里是不愿意相信蒙古会南下攻打大宋,但是赵旸说的太有理,让他们不得不相信。

赵旸还警告文臣们,如果不想五胡乱华这种事情再次发生,那么大宋必须收复燕云十六州。只有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了,才能抵御蒙古铁骑南下。

他还说他之所以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不单单是为了完成□□的遗愿,也是为了更长远地让老百姓能平安地生活在中原里,不想有一天无数百姓死在蒙古的铁骑下,更不想让蒙古人主宰这锦绣河山。

有些文臣被太子殿下的话说动了,觉得太子殿下攻打西夏是对的。但是,还是很多文臣并没有被赵旸说服,他们始终觉得主动攻打西夏是不对的。

对于晏殊他们坚持反对他主动攻打西夏一事,赵旸懒得再跟他们废口舌,随他们闹去。

今年新晋的二十五个进士是非常支持赵旸的,尤其是听说了蒙古铁骑额将会南下一事,他们决不允许胡人南下践踏他们的河山。

在中秋节前,朝堂上一直都是吵吵闹闹的。

翰林院里,孙明和正在看有关蒙古的书籍。他这些时日一直在看这方面的书,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觉得太子殿下的思虑是对的,一定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守好大宋的防线,绝不能让蒙古南下。

“王兄,我想与你一同前去北境。”这几日了解到大宋的处境后,孙明和觉得自己身为大宋的官员,理应为大宋效力。但是,他在翰林院并不能出力,所以他想去北境。

王胖胖听到这话,停下手中的笔,抬眸惊讶地望着孙明和:“你要去北境?”

“对,我想去北境,我想出一份力。”孙明和神色非常认真地说道,“哪怕当一个伙夫,我也是愿意的。”

“伙夫?”王胖胖轻笑一声,“伙夫可不是你能当的。”

“王兄,我真的想去北境。”孙明和微微红着脸说,“我知道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平日里也没有读过什么兵书,去北境也帮不上什么大忙,但是哪怕让我站岗,我也愿意。”

“孙兄,去北境会有危险。”

“我不怕,我就是想出一份力!”身为男儿,理应保家卫国!“王兄,我虽然不才,但是总能派上一些用场,你能帮我向太子殿下说说,让我也去北境吧。”他想去北境看看。

王胖胖见孙明和神色坚定,放下手中的笔,神色肃穆地问道:“你认真的?”

孙明和用力地点头:“非常认真!”说完,他跟王胖胖说了他这几日看了有关蒙古方面的书籍,觉得太子殿下的担心是对的。

王胖胖听完孙明和的话后,便说道:“孙兄,你明年二月要成婚的,你这去了北境,婚期岂不是要延迟?”

“这……”孙明和倒是没有想到这件事来。

“我们明年二月份肯定是回不来的,但是你不能不回来成亲吧。”

“我……”

王胖胖想了想说:“孙兄,你还是先留在汴京城,等到明年二月成婚后再说。”

“可是……”

王胖胖打断孙明和的话,说道:“孙兄,你留在汴京城中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了,朝中的事情,你可以留意一二,你也知道很多人反对殿下攻打西夏。”

孙明和瞬间明白王胖胖的意思,点点头说:“好,我会仔细留意朝中的动向。”

“你放心,等我到了北境,我会经常写信给你,告诉你北境发生的事情。”

“谢王兄。”

接下来,孙明和和王胖胖讨论蒙古的事情,越讨论越觉得蒙古可怕,必须严防蒙古。

王胖胖跟赵旸说了孙明和想去北境一事,赵旸觉得不能耽误他和高滔滔的婚事。等到明年再看吧。

几日后,就是中秋佳节,但是今年的中秋节注定不平凡。

今年的中秋节对文臣们来说不是什么好日子,但是对武臣们来说却是好日子。

热热闹闹过完中秋节。第二日,一早,宋仁宗就带着赵旸去祭拜天地和列祖列宗,祈求老天和祖宗们保佑赵旸攻打西夏一事顺利。

郑重的祭祀完,赵旸又当着满朝文武百官以及将士们的面前宣誓了一番。其实,就是激励将士们的话。

在场的将士们被赵旸的话说的热血沸腾,他们异口同声,并大声喊着“太子殿下千岁”,“守卫大宋江山!”。

将士们的喊话响彻天空,让不少汴京城的老百姓们都听到了。

老百姓们被将士们的喊话激励到了,他们一个个心头火热,大喊着太子殿下千岁,大宋胜利等话语。

宣誓完后,赵旸拜别了宋仁宗,带着将士们浩浩****地离开了皇宫,踏上前往北境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