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贸易为左手,以工业发展为右手,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后就是双可以砸死人的铁拳,是贾六离京前在内阁同五大佬举行的一次非正式会谈上提出的口号,也是对首届内阁施政的基本要求。

概括起来,就是大清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以经济发展为重心,不再搞过去的防汉愚民国策。

再白一点的话,便是经济发展的东风在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起到缓和国内矛盾的作用,而贸易与工业除了相辅相成外,二者合力之后也要变成一双强大的拳头。

这次非正式会谈实际是贾六在宏观层面对大清未来发展方向做的一个规划,也是对政府班子做的一个硬性要求。

但当时内阁排名第五的总理副大臣兼管刑部、理藩院的奎尼却提出一个担心,就是如此彻底推翻过去的制度,会不会引起一些旗汉官员的反弹,也会让那些至今未肯归顺维新中央的各省督抚继续与朝廷对抗。

毕竟,朝堂之外仍存在大量顽固保守且反动的势力。

皇帝陛下的施政要求给人一种过快,及双脚离地了的感觉。

“准确讲,就是咱大清的臣民会跟陛下搞什么全面开放,打造什么亚洲第一经济体,进而带动全世界百姓共同进步么?

……陛下的愿望是好的,但这个前景似乎太大,有点脱离群众,臣以为治国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繁叶茂,治大国,更若烹小鲜,凡事当求稳,不可过燥过急。”

奎尼在狱中一直坚持读书,上到玄幻仙侠,下到都市历史他都看,尤其爱读六皇帝的日记上集,所以尽管有一段时间在蹲苦窑,但思想觉悟以及对新世界的认知方面,并不弱于其他阁臣。

但是奎尼不知道的是他被人暗算了。

暗算他的就是现任乞丐联合会长(副皇帝级)的章佳老富。

原因是章佳老富出狱后让人拿给他的那本六皇帝日记,除了盗版外,更是删减版。

一些精华内容都被老富刻意删除了。

这就导致只读删减版的官员是很难突破金丹期成为元婴老怪的。

关键功法被抽掉了!

如此,自然不会对已经进入元婴期的老富产生威胁。

这就是老富作为传统老官僚的劣根性。

他进步了,就不希望别人也进步。

在哪里跌倒,就希望别人也在那里跌倒。

纵是老富已经是这个时代可以跟六皇帝正面对抗的精英,本质上却还是腐朽的存在。

不过,学好删减版六皇帝日记的官员,也够做好本职工作了。

奎尼就是。

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今大清尚未实际一统,不仅有关外八旗虎视眈眈,蓄意分裂大清,还有外蒙诸藩态度暧昧,游离于关内关外两大集团之外。

另外关内也有不少势力各自打着小算盘,虽然单个拎出来都无法同维新朝对抗,但真联合起来能量也能顶得上一个吴三桂。

所以,奎尼对于皇帝陛下登基之后将重心从国家统一,转向所谓的经济发展实在是有些不解。

而且,在他的理念中,造福好大清本国百姓就是了,又何必要“输出维新成果”,带领周边各国乃至什么全世界共同进步呢?

这不吃饱了撑的么。

国策这个东西,一旦制定错了,后患是无穷的。

如前明朱棣将都城定在北方的元大都,看着是积极进取,所谓天子守国门,实际却是将自身处在高度危险之中,牵一发便动全身,结果就是明朝一直笼罩在北方游牧民族阴影之下,大量资源不断向北方倾斜虚耗。

漕运是明帝国大动脉一说,便足以证明其定都京师的灾难性后果。

放弃安南,放弃郑和远洋成果,放弃在海外有驻军有税收的大小据点,也都是这个定都北方造成的直接后果。

疆防高于海防的另一版本。

一旦明军在北方边境地区战败,就无法抵挡蒙古骑兵直抵北京城下,造成巨大的政治经济危机。

著名的土木堡之战直接让明朝由盛转衰。

当年八旗铁骑在太宗皇帝和开国诸王带领下几次轻松入关,不断扫**削弱明朝的有生力量,迫使崇祯不断从对农民军作战取得优势的战区抽调生力军填塞京畿,也暴露明朝将都城放在京师的弊端。

最终,迎来了甲申国难。

由此可见,国策制定要慎之又慎。

奎尼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六皇帝不要年轻气盛,也不要过于求成,凡事慢慢来嘛。

但显然,老奎对于工业革命的强大威力了解不够。

对此,给予解答的不是贾六本人,而是号称已经能将皇帝日记倒背如流,甚至可以在皇帝病重期间替他代笔续写日记的老阿。

“陛下所言的全面开放其实是全面外扩的意思,共同进步的前提也是我大清先进步!但是我大清毕竟是礼仪之邦,华夏大国,不可以将话说的这么直白,要有儒家的人文思想,所以必须包装懂不懂?就是掠夺是投资,抢劫是共享,殖民是扶贫……”

老阿真没吹牛,各种新鲜名词那是一套套的往外掏,听得老博、老李、老纪他们以为皇帝的日记中册已经偷偷发行。

其解答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先狗一阵待自身够强壮后,就出来抢粮抢地盘抢女人,然后把抢来的东西匀一些给国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说是带领全世界共同进步也没错。

因为大清现有人口规模可以宣布代表全世界。

“为人不识阿思哈,纵称英雄也枉然!”

老阿一针见血的分析让贾六再次刷新对这老小子的三观认知。

直接将其从天涯海角拉回,于心里顺位取代会长老李成为他新的接班人选。

只要这老小子能活过他六皇帝,高低传位于他。

奎尼这边还是理解不够通达,但他却不敢再提出反对意见。

因为皇帝陛下端起茶碗问了他一句:“你是觉得朕这个独木桥好走,还是老四鬼子的阳关道好走?”

老阿用眼神补充:“你是跟鬼子六走,还是跟四鬼子走!”

答案,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