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

燕青漠一行离开郑家回去过年了,就在他们走后没几天,几个陌生男子来到了郑家。

这天已是腊月十五,离大年只有十几天时间。金守志正和两个外孙女儿在屋里说笑,郑刚夫妇和杨氏在准备过年要用的物品,如峰得到金守志的指点后正关在自己屋里钻研——金守志已经答应年后带着如峰一起外出游历。

敲门声响起,正在院中的金氏放下手里的活计忙去开门——这时候来敲门的多半是邻居们吧!

金氏和来人说了没几句话便捧着两个盒子进了正屋。

如莲看到母亲捧着盒子进来,马上凑过去好奇的问:“娘,您拿的是什么?谁送来的?”

金守志笑着摇摇头:如莲这丫头,刚才还扭着自己给他讲这讲那,连自己喝口水她都嫌耽搁时间;这会儿看见了金氏手里的盒子就把他给晾在一边儿了?

如玉看着外公笑笑:“外公,咱们也看看是什么好东西?看那盒子挺漂亮的。”

“好,咱也看看!”

金守志和如玉也站起身。

金氏把盒子放在桌上并没有马上打开。看到金守志过来,金氏忙拿过椅子扶他坐下:“爹,您坐。”

金守志坐到桌边,看了看盒子:“兰儿,这是谁送来的?还是红木盒子呢?”

如莲拿手在盒子上摸来摸去:“哇!这就是红木的?嘿,怪不得这么漂亮。”

如玉也有些好奇:“娘,里面是什么?谁会送这么贵重的东西给咱们家?”

金氏示意两个女儿坐下后,才缓缓说道:“这是上次找我看病的那个夫人使人送来的。”

如莲惊奇的问道:“娘,您说的是那个在兴隆酒楼住了十几天的那个贵夫人?她怎么想到现在给您送东西来?”

金氏点点头:“就是那位夫人。因为当时没有收他们的金银,所以那位夫人专门派人送了这些药材来,说是家里用不着,放着浪费了。”

姐妹俩都明白了,金守志也明白了——他早已经从如莲口里知道了金氏给住在兴隆酒楼的贵夫人治病的事。

金守志点点头道:“没想到还遇到个有心人?一般那些个有钱人大都是人情淡薄之人,没想到人家还记着你这个山野村妇呢?呵呵呵!”金守志说完爽朗的笑起来。

“爹!您这是说什么呢?有您这样说自家女儿的嘛?”金氏在金守志面前撒起娇来,看得如玉和如莲姐妹俩暗暗偷笑——没想到她们的娘亲还有这样一面。

金守志拍拍金氏的手笑得更大声了:“呵呵呵,爹说错了,爹说错了。”止住笑后,金守志看向金氏:“兰儿,打开看看是些什么样的药材?想来应该都是名贵之物吧。”

金氏应声打开了桌上的两个盒子,看得她和金守志父女俩人瞪大了眼:盒子里面确实全都是名贵药材,而且比他们父女两人想的要名贵得多——盒子里的药材几乎都是有钱也难买到的珍稀之物。

第二个盒子里还有一样药材是用另一个小许多的锦盒装着。当金氏打开那个小盒子时,金氏和金守志都不敢相信的揉了揉他们的眼睛;确认自己没有看错后,父女俩捧着锦盒激动的喃喃道:“太好了,太好了!”

如莲和如玉凑了过去:“什么呀?”

金氏搂住如玉:“玉儿,这下好了,你的病能治好了。”

金守志还在激动之中,他把锦盒递到姐妹俩面前说道:“这就是给玉儿治病尚缺的最后一味药——血参,没想到我寻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找到,今天却有人把它送上门来了!真是好人有好报,好人有好报啊!”

听到金守志的话,如玉也是激动万分:她已经从外公那里得知,自己因为有病在身所以不能习武,能运气打坐已是他们意料之外。而且金守志他们虽然没有说,但如玉已猜到外公他们对自己的病以后的发展转归也是没有数——如玉也后因为此病会如何,他们也不知道。

姐妹俩激动不已,她们仔细的看着如玉的救命之物——锦盒里躺着一根三寸长通体暗红色的貌似人参的东西。

“爹,姨妈,二哥,你们快来呀,快来看,咱们家有血参了。”如莲奔到院中,小脸兴奋得通红,大声的叫着。

郑刚他们听到如莲的话很快全都到了正屋,看到小盒子的血参时,一家子都只知道不停地说着:“太好了!”

如玉眼光闪烁:“外公,给我治病的药真的都找齐了吗?”

金守志看着如玉肯定的点头:“都找齐了,全都找齐了!”

如莲拉着如玉的手:“姐,听清楚没有?你的病可以治好了。”

如玉欣喜万分:“外公,快帮我医治吧!我都等不及了。是不是等我治好后就像妹妹一样漂亮了?”

如玉话一出口,自己也感觉到有些不好意思:她怎么越来越像小孩子了?是不是和如莲这丫头在一起的时间长了的缘故?

金守志哈哈大笑:“会的,会的。”

金氏和如峰他们也笑起来:玉儿神智恢复以后老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今天也会急了。不过她这样子还真是可爱。

金守志顿了顿又说道:“不过,玉儿还得耐心的等上一段时间。要给你治病还得等到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才行,而且在家里也没法治,得到山里面去。”

如玉大为不解:“为什么?药不是都找齐了吗?为什么还要到山里去?”

金氏接过话:“因为给你治病所需的其中两位味药在山里,现在大雪封山,并且其中一味要用它的花入药,所以还要再等几个月。”

如玉失望的点点头:“哦!是这样呀!那岂不是还要等三、四个月喽!”

在知道自己的病可以治好之后,如玉的心里也有些不平静了:把病治好后便不用再喝那又臭又苦的药汁了;把病治好后自己也能像如莲和如峰一样跟随父母习武了,虽然并不想笑傲江湖至少可以防身——尤其是小红遇劫后,如玉想要习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把病治好后自己就可以变得像如莲一样苗条可爱了——其实如玉还是在意自己的形象的,只是因为之前没法改变不得已笑对自己越来越“丰满”的身材。

看到如玉满脸的失望,一家人忙安慰如玉:“三四个月不过是一眨眼的事,很快就过去了,现在要过年了你就安安心心、高高兴兴的过个年。过完年,等山里的雪化了就可以给你治病了。”

如莲用手拐了如玉一下:“姐,很快就能治好你的病了,你怎么还不高兴了?”如莲顿一顿,看着如玉笑道:“姐,趁现在好好享受一下一个人占一张大床的幸福日子,说不定等到你瘦下来后还会想念现在的日子的——我怎么也要和姐姐挤几天才成。”

如玉想想也是:现在知道自己的病能治好了那应该高兴,不过几个月时间,光明就在前面。功夫会有的,好身材会有的,和如莲一样漂亮的小脸蛋儿也会有的,自己的美好姻缘在前面等着自己——帅哥也会有的。

嘻嘻!如玉为自己后面的想法感到好笑,刚才的失望早到了九霄云外。

看到如玉露出了笑脸,家里的气氛更轻松了。金氏把药材装回盒子里收好,然后和杨氏商量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庆贺一下。

如玉每天又多了一件事:憧憬,憧憬病好以后的美好生活。如玉也说不清楚,自己怎么一下子对今后的生活如此期待,没有了以前的那份淡然,是因为病好了吗?

还有几天就是大年三十了,金氏带着如峰和如玉兄妹三人上街置办年货,如莲还是那副小孩子天性,在街上东看看西瞧瞧好像看不够。

要买的东西不多——如剑捎信回来说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不过却捎回来许多东西,吃的用的差不多都准备全了。金氏上街也不过就是为了让如莲他们几个出来走走、高兴高兴,她不过就是在刘家的杂货铺子里买了几样调料。

金氏一行到杂货铺子的时候,老板娘胥氏和她的儿子刘富贵都在铺子里。

胥氏心情不错,看见谁都是笑眯眯的——她的女儿嫁给了县里的师爷。虽然是个填房,师爷也已经三十几岁了,可是师爷原配跟前没有儿女,何况女儿嫁过去也算得上半个官太太,比起呆在落石镇那可是好了百倍。

看到金氏母子(女)四人,胥氏笑着迎上去招呼,刘富贵居然也主动和如峰攀谈起来,不过他和如峰说话的时候不时的偷看几眼如莲,脸上除了微笑还带着可疑的红晕。

如峰虽然对刘富贵突然的亲近感到意外,还是礼貌的应和着;如玉和如莲只顾着在一旁谈天论地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一直偷偷打量如莲的刘富贵,更没有发现刘富贵就是上次跟在如莲身后的那个少年。

如莲和金氏他们离开杂货铺的时候,刘富贵居然送如峰到了街面上,他傻傻地笑着目送着如莲她们的身影消失在人流中。胥氏并没有发现儿子的异样,她以为刘富贵也和自己一样在因为他姐姐的喜事高兴——刘富贵的姐夫说了,让刘富贵认真读书,以后即便是刘富贵考不了功名,他也会帮刘富贵寻个好差事的。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门神,挂灯笼,就是郑家这样的人家也自己动手糊了两个小红灯笼挂在了门口。

年饭做好后,郑刚端着刀头祭拜完后燃起了鞭炮,如莲和如玉捂着耳朵站在一旁待鞭炮响过后才进屋一起吃年饭。

看过电视里古代大户人家奢华热闹的年节景象,亲身体会到郑家的这份简单温馨让如玉更加明白,这份简单这份快乐的珍贵——那些繁华热闹背后多的是冷漠、苦闷、寂寞甚至是阴谋,至少如玉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是这样。

如玉与家人一起沉浸在快乐中,她身上穿的是姨妈为她做的新衣服,这次不再是绿色而是和如莲一样做了件大红色的;鲜艳的红映衬得姐妹俩的皮肤更加的白皙娇嫩,如莲自是显得娇艳可爱,如玉也觉得这身新衣服穿在身上与平时给人的感觉大不一样——现在一身红衣服让如玉感觉自己就像门口挂着的红灯笼,而且她还是那种加加大号的红灯笼。

大红灯笼的这种感觉并不比平时穿着深深浅浅的绿色时好多少,不过因为期待着早日治好身上的怪病,所以如玉丝毫不受影响和家人一起欢欢喜喜的过了个快乐年。

外面的鞭炮声不绝于耳,落石镇上像郑家这样欢喜过年的不少:李伯伯的腿伤好得差不多了,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棍下地了;兴隆酒楼的徐掌柜今年挣的银子可比前几年加一起还要多;刘富贵一家都还在为女儿的亲事高兴,刘富贵心里也是乐——他已经打听到如莲的不少情况,并准备过完年后央母亲找媒人到郑家提亲;就是一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阿翠也觉得这个年过得开心、轻松——阿翠十天前过十四岁生日,阿翠的姑妈专门到家里来为她换裙。唯一不高兴的可能就是阿翠娘了:阿翠换裙了,在出嫁前她都不便再下地,阿翠娘是个要面子的人,阿翠怎么也是她亲生的,怎么她也不可能让阿翠换裙后还下地干活,真那样的话阿翠娘自己也没脸出门了;而阿翠换裙后就要谈婚论嫁,阿翠的姑妈说了回去就托人为阿翠寻门好亲事,一旦阿翠出嫁后,家里家外的事又要全都落到她头上了——阿翠的姑妈对阿翠娘不但有情还有恩,虽然阿翠刚满十四岁,阿翠娘也不好找借口拖延女儿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