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平息
党军部队大兵压境,张学良是焦急不安。
西安的西北剿匪总司令部里,只有杨虎城是稳坐钓鱼台。
在杨虎城的眼里,这件事情是很容易处理的,相反如果按照张学良的做法去执行,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大量的东北军和西北军集结在甘肃和陕西的分界线上,那可是泥巴进了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在张学良焦急的时候,杨虎城不由的看了一眼张学良。
张学良很傻很天真,但是对于杨虎城来说,他正需要这样的东北军总司令。只有这样的总司令,才能够成为杨虎城的一把利剑。
在几十年后,张学良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杨虎城才是西安事变的主谋。但是实际上面,人们都认为张学良是主谋,可见杨虎城隐藏的有多深。
其实仔细想想,就凭张少帅这智商,他敢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来,一眼就能够看出来,张少帅是被人利用了。
结果呢,在西安事变之中死的人,责任全部落在了张少帅的身上了,张少帅也被软禁了一辈子,也没有得到蒋校长的谅解。
而西安事变所产生的后果,是张杨二人无法承担的责任。
也许很多人认为他们是英雄,是民族的英雄,但是实际上面,民族和历史,是他们最终的评判者,他们真的是英雄吗?
“张总司令,不要慌。我们研究一下。立即发表通电。”杨虎城看着张学良的样子,急忙的安慰了一句。
在张学良东北军刚来陕西的时候,张学良可是趾高气扬,根本就不把杨虎城放在眼里。按照东北军入陕的情况来看,东北军是客军,西北军是主军,客军总要给主军一点面子的,但是张学良根本就没有给过杨虎城面子。
在几次部署作战的时候,张学良甚至嘲讽西北军的无能。但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在数次作战失败后,杨虎城做的,不是抓住机会嘲讽张学良。反而去安慰张学良。
如果是聪明的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杨虎城的心机了,但是张学良却没有,还把杨虎城当成了好人。
两个人在总司令部里面研究了通电的内容。这个时候他们也不敢乱来了,通电的内容肯定是支持中央,谴责两广联军。
至于实际上面的行动,他们才不会去做。
“来人,马上发表通电。”张学良研究好了通电内容。急忙的下达了命令。
可是杨虎城却急忙的制止了张学良,看着张学良说:“我们不能联合通电,你我以个各自的名义发表通电,通电的内容也需要更改一下。绝对不能够一样。”
张学良沉默了一阵,杨虎城把话都说到这份了。张学良要是在不明白,恐怕杨虎城都要敲他的脑袋了。
“对。你说的对。”张学良这才醒悟。
如果两个人联合发表通电,蒋校长那里恐怕是要多想的。
蒋校长让东北军入陕,玩的是一石二鸟的计策,一方面除掉。。。,另一方面就是利用东北军和西北军两虎相争。
如果这两个人联合到了一起,恐怕蒋校长是要十分愤怒的。
当日,张杨二人发表了通电,谴责了两广事变。
而在南方的战场上面,陈济棠麾下第一军军长余汉谋发表通电,宣布归顺中央,而中央方面则是答应,战后由余汉谋主政广东。
七月四日,数十架广东空军飞机飞离广东投蒋,粤军实力大损。
两广喊出来的抗日口号,欺瞒的了外人,却瞒不了自己人。日本顾问就在军人,用粤军的话来说,哪有日本人去抗日的说法。
陈济棠最大的败笔,就是在粤军之中安排了日本人,失去了军心。
而陈济棠的上位,是依靠出卖李济深而得到主政广东权力,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开战不久后,陈济棠的麾下大将余汉谋,就选择了倒戈。
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他们不懂得什么国家利益,更不懂得忠仆不事二主,只要给他们利益,他们完全可以倒戈相向。
利益,是他们最大的追求,只要价格合适,他们可以出卖任何人。
这也是抗日之中,有大量伪军部队产生的原因。
七月十三日,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决议撤销西南执行部,军委会则宣布撤销陈济棠的职务,以余汉谋取而代之。同时为了分化粤桂,宣布李宗仁、白崇禧的本兼各职不变。
而在七月十四日的时候,余汉谋得到了实惠,开始向广州进军,要求陈济棠二十四小时内离开广东,陈济棠所部第二军不战而退,准备迎余汉谋以代替陈济棠,陈济棠所部军心大乱。
广西的李白大跌眼镜,他们绝对不会想到广东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过两个人倒是聪明,想要陈济棠到广西,来统一指挥部队继续作战。
陈济棠本人则是在广州下血本稳定军心,可是军心已经混乱,不管陈济棠怎么样做,也无法制止混乱的军衔。
在七月十五日,广东残余空军部队,在司令黄光锐的率领下全数北上投蒋,陈济棠已经心灰意冷,决心下野,遂不再理会白崇禧的提议。
七月十八日,陈济棠下野,携带两千万银元前往香港。
解决陈济棠之后,大批中央军向广西靠拢。
广西虽然是穷省,但是在李宗仁,白崇禧的统领下,搞的是全民皆兵,转眼之间就变出了二十万大军,想要和中央军决一死战,同时李白二人又驱赶在广西的日籍顾问,以便获取民心。
双方的僵持一直维持到八月。在众多国民党元老的调解之下,双方达成了和解,李白二人继续掌握广西政务,而广西则是向中央俯首称臣。
九月四日。国民政府和军委会发布命令,李白二人和桂系大小官员之职位不变,新桂系官员则隆重在南宁就职,宣布服从蒋之中央。至此,两广事变平息。
平息两广之后,南方数省系数落入国民政府掌握之中。
而对于蒋校长而言,西北的安定,则是重中之重。对于华北的各个军阀。蒋校长不敢逼迫的太紧,免得他们投入日本人的怀抱之中。
而在八月二十九日,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情。
得知国民党中统特工逮捕其秘书宋黎和马绍周、关沛苍后,张学良命谭海率卫队营包围和查抄了国民党陕西省党部。
查抄一省省党部。往小了说,是对国民政府的不敬,往大了说,是对国民政府权力的藐视。
如果这件事情换成杨虎城,恐怕他是不会做出张学良这样的动作。
1936年十月二十二日。蒋校长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张学良进剿。。。,张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一致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介石拒绝。两人大吵。
在西安逗留几日的蒋校长,飞赴洛阳。打算在洛阳过五十大寿。
但是蒋校长却不知道,他这次的西安执行,是在虎穴里面走了一圈。
在蒋校长离开西安之后,杨虎城部将51旅旅长赵寿山会谈的时候,赵寿山就提议说:“目前情况危急,因此是否考虑蒋如果来西安,必要时我们把他扣起来,逼他连供抗日。”
这个时候的情况,对于陕西的东北军和西北军而言,已经是四面楚歌了。大批的中央军从两广前线赶赴陕西,只要蒋校长一声令下,陕西就会成为中央军的地盘,而凡是抵抗中央军的部队,很有可能会灰飞烟灭。
蒋校长调动中央军入陕,让杨虎城有了戒心,他开始仔细思考自己陕西的问题了。
张学良数次面见蒋校长,要求抗日的事情,都没有得到蒋校长的得意,而张学良现在也处于十分绝望的状态。
人在绝望的时候,是会做出任何事情的。
十一月,从洛阳祝寿回来的张学良面色黯淡,神情低落。
当张学良把在洛阳会见蒋校长时候遭遇的事情和杨虎城一说,杨虎城忍耐不住了,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要说的话:“现在我看只有一个办法,是我身边那些小家伙的计策,蒋公来西安,我们就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了。”
张学良在回忆录之中所写到,他听到这句话以后十分愕然,沉默不语,最终露出惧色说:我们不是卖友求荣的人,这种计策我做不到。
杨虎城则是讽刺张学良是感情用事,以私忘公。
张学良答应杨虎城仔细考虑考虑,却没有当场表态。
十二月三日,各路中央军大兵压境,张学良再次飞赴洛阳,想要争取蒋校长抗日,却遭到了蒋校长的拒绝,张学良甚至下跪,也没有得到蒋校长的同意。
至此张学良似乎明白了,不再恳求蒋校长抗日,而是邀请蒋校长赶赴西安,张学良的借口是东北军和西北军群情激奋,生怕西安会有变乱,情势迫不及待,请委员长赶赴西安安抚。
蒋校长此刻也准备去西安,彻底解决西安的事情,随即答应了下来说:“我是要去,你说军官不听你的,不愿意去剿匪,我大不了一天请一桌子酒,一个个的说服他们。”
十二月四日,蒋校长带领随行秘书和部分中央大员赶赴西安。
而此行的警卫人员,却只有三十人,而蒋校长携带的人员,需要保护的,远比警卫人员还要多,就是说,没有拿枪的人,要比拿枪的人多。
而在西安那里,却有东北军五六万人,蒋校长此行,无异于羊入虎口。
(西安事变是雷区,走一个过场。真相远远比我们想象之中复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