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婉拒藩属国

在西凉边境的亦力把里地区,陆炳见到了蔡龙羽。此次蔡龙羽正与鞑靼对峙,身在前线无法脱身回撒马尔罕见陆炳一面。陆炳反正要去鞑靼,故此绕了一点路,去了蔡龙羽那里,两人在边境叙旧聊天时间又过了两日。

陆炳前去鞑靼,西凉相接中西两方,也算得上见多识广,国土面积很大的他们尚且对陆炳的空军和蓝种人叹为观止,更别说鞑靼了,简直是惊为天人了。故此陆炳又等同于鞑靼耀武扬威了一次,功效有二,一来鞑靼对新国皇帝亲至为了调和而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愿意岁岁称臣,年年纳贡。另外,得知西凉兵马齐备,此次更有不肯善罢甘休的态度,虽陆炳未明说,但却也能够听出一二,所以担忧被大举进攻的鞑靼决定大量购买军火。

当然鞑靼地穷,太多金银无法拿出来,此次购买数量甚大,已经把原先积聚的财宝物品倾囊尽出,而陆炳也因为进货量极大略给鞑靼降价,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些难以支撑。故此陆炳又做出一番推让,特许鞑靼用牛羊马匹来换。鞑靼人感恩戴德,相送陆炳直至边境才退还。

非我族类,也非我国人,陆炳自然没有什么怜悯之心,能够调和成功皆大欢喜,给两边都卖了个人情。若是不行,那倒也是正和了陆炳的心意。果不其然,得了大量装备的鞑靼人士气高涨,而有了新式武器的西凉同样杀气腾腾。他们非但没有停歇战事,反倒是更加奋力厮杀起来,可是没有人能够挑出陆炳的理儿。陆炳身为一国之君。特地出使调节,并且所行路线尽数告诉两方,并无欺瞒和从中挑唆,现在打起来虽是陆炳之因,却又牵扯不到陆炳身上。退一万步讲。就算证据确凿就是陆炳的阴谋,他们也只敢依附不敢与之为敌,因为新国与他们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随着鞑靼和西凉的不断战争,两方谁也没沾了什么光,消耗的国力尽数流入陆炳的新国囊中。总之,可谓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新国四年五月。鞑靼终于耗不起了,开始呈现颓势,鞑靼终于开始撤退,过乌海进行防守。而西凉却跨过乌海再度追击,鞑靼一退再退。鄂尔多斯被破,随即是准格尔。准格尔汗是李祥的岳父,而李祥不光是新国朝之重臣,同样也是准格尔的金刀驸马。

准格尔汗求助陆炳的同时,并私下求助李祥。李祥并未敢隐瞒,当然他也明白,这根本逃不过锦衣卫的眼线。往大里说,若是李祥出兵相助了。那就为了一己私欲私自调兵,并里通外国,乃是叛国之罪。往小里说。李祥也不值得如此,位极人臣的他自然明白这一切的来之不易,准格尔汗嫁女初衷虽未有太大目的,不过是笼络人才罢了,但现如今却起到了联姻的效果。再说,那不过是李祥夫人之一。不值得为了准格尔汗放弃自己所有的一切,更陷西凉和新国交恶之中。孰轻孰重几经沉浮的李祥自然拎得清。

不过,李祥还是给陆炳上书。一来阐明自己收到准格尔汗求助的事情,还有就是表明准格尔汗对自己曾有救命之恩,请圣上想个办法,尽量保全准格尔汗部落的性命。陆炳认为李祥此乃忠诚且仗义之举,特予嘉奖。陆炳让李祥镇守北疆的原因是因为李祥以前就驻扎在边疆,知道该如何对敌骑兵部队,也知道北疆的气候地质,了解对手的一切,如此一来才可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另外,不论是西凉,还是鞑靼,亦或是位于偏中位置的准格尔和鄂尔多斯与李祥都有或多或少的交往。所以初期,让李祥来驻守,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平时还插手商道的公平以及通商安全问题等等是十分恰当的举措。即便现如今新*政分权,对北疆的变动却也是最少的,可以说李祥依然是手中事物最多的军政大臣。

如今这些优势反受其累,李祥因为牵扯了太多,故此必定陷入左右为难之地,管不是,不管不仗义,日后工作不好开展。陆炳回复让李祥暂且观望,允许放准格尔部进入新国境内避难,但若西凉不踏足新国国境,不准出兵相助。有这样的结果,已然是出乎李祥之外了,让李祥也好做了一些,否则虽然明白孰轻孰重会作壁上观,但内心肯定会受到煎熬。于是李祥感恩戴德回复陆炳,定当誓死效忠保证不辱使命。

就当西凉准备发动总攻的时候,国内却传来消息,声称西方的乌克兰国和俄罗斯对西凉发动了战争。西凉国土东西过长难以顾及的缺陷显露出来,西凉放弃了战果,急速奔驰而回,鞑靼趁机夺回失地。西凉十分重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进攻,因为两国作战强悍,乃是西凉的旧敌,只不过因为后来的其他版图扩充才暂且止了兵戈。估计现在他们定是看到西凉大军远征鞑靼,这才趁机偷袭的。乌斯藏、俄罗斯、白俄罗斯乃是古罗斯民族所建立的基辅罗斯国分裂而出的,版图极大民风彪悍必须以铁血强势才可镇压下去。

鞑靼各部落联军欢欣鼓舞,大感是上苍给的恩惠神灵的庇佑,四处翻下马匹激动地高呼“腾格里神”。先前鞑靼曾与大明为敌,现在与新国交好,但两次西凉都险些把鞑靼打的大败,随即就是奔走逃离最后灭亡。但一次是国内发生叛乱,这次又有强敌来犯,不得不称赞鞑靼的好运气。

不过鞑靼的众部落首领们并不是那么好骗过的,他们不相信运气一直会围绕着鞑靼,日后西凉再来侵犯,还会如此好运吗?那就说不定了。

而如今鞑靼的财力已经耗光,各部落简直都是入不敷出,好在鞑靼治国没有什么太大的投资,部落大多都是游牧民族罢了。不过即便如此,来年西凉若是打败了敌军,这个好战到一时不打仗就难受的民族,只要战争一结束就会立刻调转过来对敌他们两次出征都未拿下的鞑靼。同时,如此一来在战略上也对新国形成了合围之势,所以西凉必取鞑靼,这一切自然也没瞒过鞑靼上层的眼睛。

为今之计,能与西凉抗敌,只有有仁义之国的新国了。于是鞑靼决定不走国书行事,为表尊敬,各部落可汗组团通过李祥牵线,汇报陆炳准备亲赴面圣,一来尊重二来事大,更作为先前陆炳驾临的礼尚往来。

陆炳没有弄得太隆重,因为在陆炳看来这样劳民伤财弄什么面子欢迎仪式实在是没必要,不过百姓还是自发的来看西洋景,更有好事者声称什么万国来朝,为此兴奋不已比自己娶了媳妇都高兴。毕竟曾经屈辱的历史太多了,所以新国所做出的一切,都能让百姓欢呼雀跃欣喜无比。

纵然陆炳没怎么多准备,可繁荣的新国人口众多贸易昌盛科技发达,并非一处一地显著,而是自从入境后各地都如此欣欣向荣,这给了可汗们极大的震撼。他们暗自感悟,即便新国随便挑出来十个来个小城,就可抵挡上整个鞑靼草原的岁入总和了。有这样富庶的土地,发达的科技,以及那些看着可汗虽然好奇欢欣却又不悲不亢的国民,新国焉能不强?

其实可汗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相生相依的,只有君明国才可强,国强了民才富,民富则又促进了国家的强盛。他们同样不知道陆炳并未动用官方力量迎接,只不过做相应的接待罢了,百姓都是自发前往,看个新鲜罢了,否则那等盛世非得把可汗们吓傻了不可。但可汗们久居草原,哪里见过这个,还以为陆炳十分重视,各个心中有了谱。

没想到的是,当他们进入紫禁城,被紫禁城的宏伟壮丽震撼之后,却当头被泼了一头冷水。陆炳不要什么平时朝贡称臣,而新国提供保护的藩属国,要么完全降服,要么就做个友好邻邦就行了。这是陆炳所谓的原则问题,绝不会因为各种条件而改变。陆炳尽读历史,对藩属国这种听起来好听,看似兵不血刃收复版图的行为深恶痛绝。

人都是敬畏强者的,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怎么可能不劳而获得到大片土地。人家朝奉,你就要赏赐,一来一回于国家无益,反倒是后患无穷养虎为患。历史上要么这些藩属国来侵,导致了国家灭亡的直接或者间接原因,要么就是国力衰败的时候背道而驰,而且国家政策难以在那里实施,藩属国还属自治,只不过君主向宗主国称臣罢了。到头来国家还是人家的国家,反倒是坏了宗主国的纲纪,他们肆意妄为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那还不如从根源斩断,干脆不要来得好。

说实话,陆炳对鞑靼的土地并不是太感兴趣,要不是马匹还是军旅的主要动力,而西凉也有合围之势,陆炳压根都不会用正眼扫鞑靼的土地一眼。那里地广人稀,而且也粮产也不丰富,只能做畜牧业的基地,实在不是陆炳治国所必须的。发展起来也需从零开始,十分麻烦。不过如果继续往北吞并,那就可以以较短的海途,连接北美,然后贯彻南美于段清风相会,可这不过是个灵光一现的构想,这样的想法太遥远,国内还有许多事情去做,即便拿下鞑靼和较北地区,陆炳也没有这个实力和精力去做这等事情。

鞑靼众部落的汗失望至极,却又不甘如此,便先行退下去驿站休息,随即群居一起商讨该如何应对了,鞑靼各部从未如此心齐过,即便与西凉对敌都未曾有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现在的决定关乎他们的未来,自然要慎重再慎重,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