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很有背景的叶大款

酒贱常愁客少,衣单偏遇天寒。人若开始倒霉往往诸事不顺。喝凉水塞牙,吃巴豆便秘。

林文舟的霉运开始于一场家宴。乡下的小姨子叶文娣进城打工,暂时落脚到他家。林文舟夫妇热情招待,招待宴上林文舟的小姨子向他吐露了一个令人义愤填膺的事情。申城富商金宏宇在叶文娣家乡搞了个资助了几十个孩子读书的慈善活动,做了很盛大的宣传之后,却一个大子儿都没给就匆匆离去。这事儿过了没多长时间,又传来金宏宇奸污了一名当地幼女的消息。这件事在小县城轰动一时,但却最终不了了之了。

小姨子说者无心,林文舟听者有意。愤青情怀被激发,当即表示要对这件事揭露到底。

林文舟妻子的家乡在赣省,五年前林文舟去那里做青年志愿者教书的时候跟妻子叶文姝认识。当时他的学生里就包括小姨子叶文娣。林文舟跟叶文姝在那时真心相爱结合。(其中的故事跟本书无关,不必细表。读者只需知道他小姨子和妻子的来历即可。)叶文娣之前留给林文舟的印象是个快人快语的直肠子姑娘,所以对小姨子说的话,他当时毫无怀疑,马上动身去了妻子娘家,针对这事儿做了个社会调查。调查的结果跟小姨子说的丝毫不差,林文舟为此愤愤不平发誓要让金宏宇付出代价。于是就有了他后来惹上的那场打输了的官司。

然而,这场官司也只是他霉运的开始,接下来的打击接踵而至。银行催还六十万房贷,法院要强制执行一百万的赔偿,妻子怀孕却在快生的当口得了脉管炎,去奉城找一位有亲戚关系的著名军医一看,说生完孩子才能用药,妻子恨自己连累了丈夫,不想再看病花钱,甚至动了死的念头。连串打击砸在头上,林文舟身心俱疲,妻子叶文姝自责妹妹多嘴自己多病,恨不能一死了之,在火车上正是因为妻子想寻死,林文舟阻拦中有点动作和几句重话,刚好被路过的小萝莉听到,推门一看,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林文舟打了一顿。接着是叶皓东财大欺人又把他欺负够呛。接近崩溃边缘的林文舟索性跟叶皓东卯上了,这才有了那篇报道。

报纸登出去后,林文舟已经做好迎接更多明枪暗箭的准备。不出所料,报纸登出当天,就有人把电话打进新风晚报新闻社。打电话人来头巨大语气强横,一句话,立即停售当日晚报,并在新一期晚报中登报道歉,否则后果自负。新闻社总编挂断电话后长叹一声,哎~何日才有新闻言论的自由呢?这姓叶的大款好大的能量,竟然能让农家的五公子为他出头。正惆怅呢,电话又响了,这次是市委的兰副秘书长,女中音很好听,话说的也很委婉,“你们新风晚报搞什么搞,这样的报道为什么不经过新闻管理署的同意就刊发?马上撤回来!拎不清??????”

被委婉的训了个狗血淋头的主编大人挂断电话,悲愤大喊,林文舟你跟我说说这个姓叶的大款到底是什么人?你拎清状况没?

市委五零一大院,谢润泽家中。

中午十二点,叶皓东闲庭信步在房子里参观。此刻正站在谢抚云闺房的玉照前,欣赏这位跟自己已经血肉相连的绝色丽人少女时代的风姿。照片的背景是华夏著名的旅游景点洱海。天高万里风光如画的景致中,谢抚云着一身清爽长裙,迎‘上关风’而立,脸上的神采尽显青春的蓬勃朝气,跟现在的谢抚云比,少了些魅惑,缺了些威严干练,却多了几分柔媚和意气风发。(上关风,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

“这是你小云姑姑考上大学那年照的,那会儿她才十六岁,一晃儿十三年过去了,她好像属虎的,应该比你大四岁吧。”谢润泽刚完成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已经知道叶皓东来了,还进了谢抚云的闺房。他不动声色走到叶皓东身后,状若无意的说道。

叶皓东神色不变,“女人的年龄取决于脸蛋儿,在我眼中她依然如十三年前一样青春,她的美如盛开的牡丹,国色天香,年龄永远不会成为欣赏她的障碍,您说呢?”

谢润泽暗骂一声小兔崽子越来越大胆,“咱们华夏人最讲究伦常,对辈分一向很看重,别看你们只差了四岁,论起来你还是要尊她一声姑姑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叶皓东不耐烦的:“您让我过来是打算跟我讨论我和她之间的辈分问题?如果是,咱们已经讨论完了,就不敢劳您远送了。”说完转身就走。看意思竟似动了真怒。

在谢抚云和叶皓东的问题上谢润泽一直是坚决的反对派。但他找叶皓东来毕竟不是为了这件事。

“去我书房拿两瓶酒出来,够胆就跟我喝一杯!”谢润泽未作挽留,却用向叶皓东发起挑战的方式让叶皓东留下。不得不说,这一招抓住了叶皓东这头犟驴的脉搏了。谢润泽若是强留,以叶皓东今时今日的地未必在乎他,二人名义上是干父子,其实更是合作伙伴,谢润泽也是刚强性子,让他软语求叶皓东留下谈话,根本不是他的性格。这样的方式既适合他也适合叶皓东。

酒桌上,谢润泽给叶皓东倒满一杯,叶皓东端起杯就喝。“先说好,如果你还是想劝我离开抚云,就请你免开尊口,再提这个事儿我抬腿就走,我们俩娃都生了,你这么做等于拆散我的家庭。”

谢润泽没跟他继续这个话题,手一指客厅里叶皓东带来的礼物问:“干儿子,给你干爹带了什么好东西?”

“西洋参,加拿大红杉林里纯野生的好东西。”

谢润泽取过来,从盒子里把西洋参拿出来看,品相很好,味道淡淡的,谢书记频频点头道:“好东西,这玩意不便宜吧。”

“每克100美元。”

“嚯,这一大包还不得够你干爹一辈子的工资了?”

叶皓东觉得这样的谈话没营养,举杯喝酒没说话。

“礼记?曲礼上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咱们华夏人是唯一把送礼搞成文化的国度,国外送礼只是表达礼貌和亲近,咱们送礼却能体现出立场,关系厚薄,甚至能通过送出去的礼物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所以送礼在咱们华夏是一门学问。”

叶皓东一口喝掉杯中酒。“你还是有话直说的好,您知道我没念过几天书,听不大懂您的哑谜。”

谢润泽陪了一大口,把叶皓东送的西洋参片拿出来一片含在嘴里,嚼了几口咽了。“皓东,我的位置可能要动一动了。”

“好事儿,我先恭喜您了。”叶皓东漫不经心道。

谢润泽微微一叹,道:“去中央党校当校长,兼任书记处书记。”

叶皓东给自己和谢润泽各满上一杯。“这样不是更好,核心领导人的必经之路呀,咋看您不大高兴呢?”

“还记得咱们上次的谈话吗?”谢润泽脸上看不到半点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思。“你跟我商量如何控制申城政法系统那次。”

“嗯,记得,怎么了。”

谢润泽站起身,在一旁的书柜边找出一盒烟来,抽出一支点上,深深的吸了一口。叶皓东从他一系列动作中读出了犹豫和踌躇满志。踌躇满志是正常的,谢润泽才四十九岁,就有机会进入政治核心扮演重要角色,这样的前途任什么人轮上都会有这样的情绪,叶皓东不解的是他犹豫什么?仔细回想一下上次谈话的情形,叶皓东脑海中灵光一闪。

“是那句枪杆子里出政权?”

谢润泽重重点点头,双目炯炯有神盯着叶皓东,饱含期待,什么也没说。

“哎!您这可有点强人所难了,我手里有枪不假,但总无法跟军队叫板吧,那叫天下第一陆军,合众国都要惧三分,我一倒腾小买卖的拿什么替你跟人家死磕去,论说你家老爷子在军界混了大半辈子,支持你的那些老人儿也都是老革命,没道理你手上一点儿实力都没有吧?”

谢润泽霍然转身,答非所问对叶皓东道:“我刚才跟你谈到送礼,你给我送西洋参是希望我身体健康,我如果把这些西洋参转送给你爷爷又会如何?”

“嘿嘿,原来不是指望我带人跟党的军队死磕。”叶皓东眨巴眨巴眼睛,“尽晚辈之礼?示好?结盟?他没职没权一老头,您打他溜须能有什么用?”

“他老人家没回京城以前就是没职没权一在押服刑犯,但他现在已经回了京城,原西疆军区司令高平调任西北军区司令员,原西疆军区政委孙光明调任第二炮兵司令员,这两头军界猛虎对老爷子的感情??????”

叶皓东恍然大悟,心中一盘算还真是这么回事。谢润泽自有的力量已经很大,否则也不会有今天这个局面。如果再加上对爷爷很看重的两位军界猛虎的加盟,他的实力将一步跨上一个台阶。

“您现在就开始在军界布局了?会不会让台上那位不喜?别到时人家怀疑你迫不及待,要抢班夺权,那可是得不偿失的事。”

“也就是未雨绸缪,现在有希望的几个人早开始有动作了,我已经慢了一大步,乔宝峰现在已经是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还跟副总理高一凡结成了政治同盟,我还听说,过去在军界影响很大的杨家也投到他的旗下,他搞出这么多事的目的是什么?现在中央重点培养我不假,但其实也是在考验我,如果我不能拿出绝对压倒性的力量压制住乔宝峰之流,等到换届之时,为了稳定大局,难保中央的想法不会再有变化。”谢润泽坐到叶皓东对面神情投入,完全把叶皓东看做政治上的平等朋友来商量事。

“找我爷爷这事儿好办。”叶皓东想了想,道:“但光这样还是不够!你除了要拿起枪杆子外,还需要一支笔杆子,我跟你说起过在合众国时,我参与进亨利?洛基和马修?汉考克之间的争端一事,亨利手中的枪杆子够厉害吧,偏偏不能把马修如何,现代社会信息流通方式高度发达,斗争方式千变万化,虽说枪杆子很重要,但这笔杆子要是不在手里握一支,一样会处处被动。”

谢润泽点头:“不错,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了?还是仅仅是希望我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叶皓东:“想法有一些,我想收一个人,我想把这个人安插到国家级的大报社里,这一点需要你帮忙,至于你如何掌握笔杆子的事,这次政治局改选,我一哥们叫霍平潮,他老爹进中央了,据说现在正负责华夏宣传部一应事宜,你如果有意与他深谈一次,我倒是可以替你搭搭桥,他任南粤省委书记时,你在闽省应该没短了跟他打交道,彼此不陌生,结成同盟有一定先天优势,就是不知道你们的政治理念是否冲突。”

“霍振民,很有作为的一个人,外圆内方手段不凡,敢做事却很少得罪人,他跟我的政治理念很接近,你跟他的儿子还认识?”谢润泽略感惊喜。“你要的人是那个骂你的‘自由斗士’林文舟吧?”

叶皓东哈哈一笑,一边起身告辞往外走,一边说道:“这小子害我被婷姐罚做了一桌子菜哄美人开心,我要不把他弄到手边好好折磨些日子岂能干休。”

新风晚报报社,下午两点半。

大发雷霆的总编刚送走天一阁餐饮住宿集团的少东家宋朝度和静安区副区长大人。保安又通知他,有人要见他和林文舟。这个人自称姓叶。

看后投票是个好习惯。尤其是对于影响力微弱的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