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中国崛起 第一六六章 破盒行动
如果说法律的发明是为了制裁犯罪而警察则是预防犯罪和制止犯罪,那么军队的出现目的就只有一个——制造战争!
无论是发动侵略的军队,还是抵抗侵略的,都是在制造战争制造杀戮,只有无情的杀戮才能帮助侵略的军队获取胜利的果实,也只有制造更大的杀戮才能赢得反抗侵略战争的胜利,所以军队的使命那只能是——战争制造!
北京时间1947年3月9日20点整,北京西山战略指挥中心,联席会议参谋长庄佳明上将正式宣读了军委关于批准对纳粹德国在阿尔及利亚核试验场以及相应核武设施的决议,而根据这份决议,联席会议参谋部启动了很久之前就已经根据军情局所提供情报而制定的一份秘密打击计划,计划代号“破灭之盒”。
1946年8月4日军情局费尽周折终于发现纳粹德国在阿尔及利亚大兴土木修建的地下核试验场之后不到一个月,关于如何有效摧毁这一核设施的作战计划就已经开始拟定,而当时间进入1947年之际,共和国空军已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修建了一个几乎与纳粹德国地下核试验场地神似的模拟训练场。
而同样经过反复考虑和精心挑选之后,共和国空军第一战斗机师的一个并无太多荣誉,却胜在作训成绩始终稳定有升、状态平衡的空军战斗机中队,外加第二攻击机师一个同样名声不大的战斗轰炸机中队成功入选,放弃许多名声赫赫的王牌部队不用,而是用这两支略显朴素无华的部队,也一度让空军司令蒋阳英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两大中队上至中队长下至普通地勤技师,所承受的压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管如何,这两支部队虽然不像那些王牌部队那般成绩显赫,可总体而言,他们并无大起大落的过程,稳定是入选的最佳理由,而自1947年1月7日以后,这两支部队便从原部队的序列中暂时消失了,直到军情局发出核战争预警,这两支部队这才结束了反复如一的攻击演练,迎来了难得的一个假期。
时间倒退至3月8日上午7点,距离德意志第三帝国“魔盒”计划最后阶段的正式实施还有84小时之时。
临时授编为574和575的两个空军中队,原计划是要在3月8日这一天进行一次远程奔袭演练的,他们将从二连浩特以西的空军航空兵基地出发,经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之后过甘肃敦煌,直扑塔里木盆地中的“模拟训练场”,利用演习弹药对其实施攻击。
模拟训练场的修建是动用了共和国唯一一支专业化的核设施修建队伍,来自中核工业的建筑施工公司,在充分利用军情局提供的各种航拍图片和卫星侦查图片等信息基础上,得到了包括中科院在内的权威科学部门大力支持,大量核物理学、建筑学、材料学、工程力学等等方面的泰斗都为“模拟训练场”的修建出谋划策。
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自然是要充分模拟真实的纳粹德国地下核试验场,力争连德国人的地下核试验竖井钢筋水泥厚度、成分等等都做到一致,至于地表的一些附属设施,则完全修得一模一样,往往是德国人昨天才新增了一顶帐篷,军情局发现之后,不到一个小时,模拟训练场内就会出现一顶一模一样的帐篷。
而对于攻击部队而言,远程奔袭、精确打击、全身而退,首当其冲的困难就是整个打击过程需要飞行太长时间,飞行员是否能够承受如此漫长的身心煎熬,这倒是在挑选攻击部队之时就充分考虑到了,飞行员的体力、耐力、心理素质等都充分考虑,身体强壮、心理素质好、大局观念强是入选飞行员的必备条件。
除此之外,精确打击能否真正做到一击必杀,这就要与参战空军装备和所用弹药有直接关系了,为此,空军特意找到了成飞和哈飞两大航空工业的巨头企业,分别对其提供的装备进行全方面的检查和保养,两大企业还为此专门成立了专家组和技术保障队,专门跟踪保障着20架飞机,务必确保其状态时刻处于最佳状态,至于弹药方面同样是高手云集,弹药提供商也是在作出极大努力的同时还立下了军令状,据称要是炸弹不爆,那么那些专家甘愿让飞行员把他们当成炸弹扔了。
远程奔袭与精确打击两项是整个秘密空袭计划的核心,为此,两支部队充分利用耗资巨大修建而来的模拟训练场展开全方位演练的同时,他们多次组织飞行员反复演练攻击动作,通过计算机辅助测试和专家评审,确定了最佳的攻击战术后,他们便时常组织超长距离的飞行训练。
没有地标、没有绿色、放眼望去满眼的黄色沙漠,这就是这两支部队飞行员们经常性飞行训练的“伴侣”,共和国国内沙漠并不多,所以蒙古、新疆、甘肃等地区他们早就是飞了个遍,就是在这样一种长时间又超频繁的飞行锻炼之下,他们已经能够在一片荒漠之上以超低空超密集编队保持数小时的高强度连续飞行。
2.23黑色空难事件是德国空军的一次乌龙事件,让外表和民航客机没什么两样的共和国空军核物理侦查机躲过了一劫的同时,空军反倒更加重视起这种战术起来,所以在这两支部队的攻击训练中,他们就经常编成一种超密集队形,经过反复测试之后,果真已经达到了能够迷惑雷达的地步,因为在雷达显示屏上,他们所呈现的已经不是一个密集的机群,而是一个亮点很大的民航客机,不过受制于编队不宜过大,参与编队的飞机数量被限制在了14架。
修建了模拟训练场、挑选了最适宜的部队、拥有了最好的后勤保障……为了一举就能打掉德国人耗费无数修建的核试验场,共和国空军还在攻击部队飞行路线上做文章。
非洲不像欧洲、亚洲,那里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世界其他州还相对落后,除了濒临地中海的北非地区以及非洲南端的英属殖民地,稍稍具备人类现代社会特征,其余的非洲土地上,倒还很有原始的野性之美。
可麻烦的是,共和国目前最靠近目标的军事基地都在波斯湾地区,这也就意味着空袭攻击部队从波斯湾地区的基地出发之后,需要飞越红海挺入非洲大陆上空,在漫漫无际的撒哈拉沙漠上飞行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很容易被纳粹德军的雷达发现,因为自从隆美尔所率领的北非军团在北非战役中完胜英军彻底奠定北非稳局之后,德国人就是铁了心要将经营出一个铁桶阵,以地中海为中心形成一个超大的环形铁桶阵,把共和国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威胁隔离在外。
尼罗河在滋养出世界古文明之一的埃及文明的同时,在如今还为德军在北非地区的经营带来了便利,当然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和亚丁湾的意大利所占领的索马里地区紧密联系起来,德意两国不仅在牢牢把控苏伊士运河、监控红海的同时,还在陆地上大做文章,水源充沛、交通还算便利的尼罗河沿岸地区也成为为了德军重点驻防的地区,他们仿佛随时都在警惕着红海对岸的沙特阿拉伯,生怕共和国随时借过沙特阿拉伯越过红海向非洲进发,因而在红海西海岸部署了相当之多的雷达和防空兵力。
毫无疑问,德军在红海西海岸的防空兵力由于一条阻拦网横在了空袭攻击部队远程奔袭的面前,如何安然无恙的通过这条封锁网挺入可以说毫无防备的非洲内陆沙漠,空军为此反复制定了许多方案,并交由了波斯湾地区的部队一一验证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只要空袭攻击机群通过封锁挺入撒哈拉沙漠上空,人烟罕至的荒漠高原和无边无际的沙漠就将成为第二个困难,不光是参战飞行员就连参战战机都得经受超长时间的考验,不可预测的沿途气象、毫无地标参照、飞行油耗等等都得困扰战机和飞行员,尤其是从红海直飞到德国位于阿尔及利亚境内的核试验场,单程飞行距离就近三千公里,这也就使得攻击机群至少得飞行六千公里甚至更多,这已经是共和国空军任何一款战斗机、攻击机等机型的极限转场航程之外,更别提作战半径了。
动用航程远的战略轰炸机也并非是未被考虑过,以共和国空军h-4战略轰炸机为例,这款经过现代化改装后,拥有了四台涡轮螺旋桨的战略轰炸机飞行航程比以前装配星型活塞式发动机之时还远了不少,一万公里的往返距离根本无需加油,但这款轰炸机并不具备隐形能力,估计其组成的轰炸机群还没有靠近非洲大陆,纳粹德国空军就已经雷霆出动了。
如何在现代化的防空探测下做到隐匿无形,共和国空军也并非没有在装备上下功夫,隐形战斗机、隐形轰炸机等都因为技术过于复杂亦或者是单机装配过于昂贵等原因进展不如人意,尤其是隐形战略轰炸机,如果把研发成本等也加入进去,单机价格就超过了十个亿,空军蒋阳英司令当初看到这一报价,还怒斥勤务员是不是拿错了报单,把海军的新型战舰报价单拿来了,结果定睛一看才吓得眼睑**,真要是算下来,一架隐形战略轰炸机的价格,比与其自重等同的黄金都还要贵,这让共和国空军如何购买得起?
没办法,装备上的不足迫使空军不得不忍痛购买,可新型隐形战略轰炸机最早的交付时间都到年末去了,现在能用的是有,不过是一架验证机和两架试验机罢了,空军显然没有那个胆量把集结了太多高新技术且还不太成熟的实验性新型隐形轰炸机派上用场,不得已之下只能在现有装备上想办法。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老师,那么使用需求便是装备研发的核心动力。
军用飞机有限的作战半径如何极大提升,共和国空军在过去装备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之时,便开始在轰炸机等大中型机型上应用空中加油技术,小机型则通过加挂副油箱来提升航程,而进入到了喷气式装备时代后,战斗机、攻击机等机型也能通过加挂副油箱和空中加油来提升航程,进而有效的扩展空中力量作战范围和提升作战能力。
然而,似乎是因为共和国建国至今,历次战争都是在国家周边进行,而且就算是在海外也有一系列基地作为后勤支持,所以共和国空军便忽略了空中加油技术中的另一个分支——伙伴式加油技术,这一技术顾名思义是指同类型的飞机间进行空中加油的,战斗机与战斗机之间、轰炸机与轰炸机之间等等,本是作为大型加油机技术的有效补充,可以一直以来,共和国空军有了非常强大和完善的大型空中加油机及技术,并且每每重大事件中总是能迅速赢得主动,所以大型加油机很少在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进行空中加油补给。
大、中型专用的加油机最大优势当然是航程足够远、载油量足够多且具备同时为多架战机同时加油的能力,可不可否认的是,大中型空中加油机在装载大量燃油以及给多架战机同时空中加油的同时,其飞行速度显然不会很快,这就跟海上战舰补给是一个道理,哪怕是速度最快的导弹巡洋舰都得降低速度与综合补给舰慢慢吞吞的航行,这也就给了敌对方空中力量重点猎杀的机会,因而共和国空军在极力保护像空中预警机、大型空中指挥机等重要目标的同时,也在避免将空中加油机安排在危险空域活动。
远程奔袭北非,空袭攻击机群的航程显然不够,出动一批大型空中加油机进行保障倒是可以轻松解决这个后顾之忧,可在哪儿加油?撒哈拉沙漠上空?很显然,纳粹德国空军会很愿意窥探共和国空军的这一秘密,当然更愿意将这伙要对其核试验基地实施打击的飞机一锅端掉。
共和国空军现役的大中型专用加油机,只安装了红外、光电以及电子对抗等方面自卫设备,没有安装任何机载武器来自卫,就算被螺旋桨战斗机盯上,那都相当危险,所以此次任务的性质就决定了大中型专用加油机无法在危险空域展开行动,因而共和国空军只安排了一批大型空中加油机为空袭攻击机群,在往返红海上空之时提供空中加油。
但即便是这样,依然还有六千多公里的航程需要空袭攻击机群去征服,但它们当中,连同保形油箱和三个外挂油箱也顶多具备4800公里极限航程的j-11“战隼”重型制空战斗机,已经是能飞得最远的,扮演攻击主导手的j-12“秃鹫”战斗攻击机在携带数量不多可重量很大的攻击弹药情况下,极限航程还要少上不少,如何让这两款战机能够在不动用大中型空中加油机的情况下达到6000公里以上的极限航程,这一问题一度让中航工业的众多专家们头疼不已。
解决这一问题的并非是那些总爱以科学事实说话的专家们,反倒是一个参与整个行动策划的海军飞行军官,因为空袭攻击机群需要飞越红海,并且还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隐蔽突防,所以他来是充当海上飞行和近海岸超低空突防的飞行教官的,这一问题在作战计划拟定之时暴露出来,航空企业和军事参谋们都在齐心协力想办法,而他则想到的是自己在调来之前的海上服役经历,航空母舰由于搭载能力有限,根本就不可能搭载庞大的大中型空中专用加油机,而如果航母战斗群需要舰载机执行一些超常规任务,那么舰载机有限的作战半径就必须解决。
因而早在“砺刃—1945”军事演习之后,海军航空兵就找到了专门研发制造空中加油各种设备的中航陕飞公司,对f-12“雄鹰”舰载战斗机和g-1a“虎鲸”攻击机,同类型舰载机间是否可以借助一些设备进行空中加油,当然,海军航空兵当时其实是为了节约经费和航母空间,认为单独研发一款舰载加油机用处不大,而且效费比不太高。
陕飞公司空中加油公司为了赢得海军舰载航空兵这一全新客户,公司上下都非常重视,从海军各款舰载机机况入手,结合海军航空兵对成本低、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等方面的考虑,拿出了伙伴式加油吊舱的这一创新设计,这种特殊的吊舱大小和重量都和大型副油箱差不多,陕飞公司甚至为了保证加挂这一吊舱的舰载机飞行机动性,连吊舱气动外形都进行了细致设计。
1946年年初,共和国海军航空兵第一舰载机联队的两架f-12“雄鹰”战斗机接受了陕飞公司的技术改造,有绞盘、软管、锥套等,且已经做到了高度标准化的伙伴式加油吊舱直接挂载于战斗机上问题并不大,主要是要对战斗机内部油路管道进行一些简单的改造,除了加上后视系统外,当然也得加上夜间加油必须的照明系统,整个改造过程并不复杂,完成改造后的两架战斗机很快进行了各种技术测试,海军第一舰队“汉武”号航母战斗群还专门组织了一次远程奔袭演习,演习内容就是两架f-12“雄鹰”战斗机在这两架进行了伙伴式加油改造并携带了吊舱的同型战斗机帮助下在昔日的极限作战班之外实施遮断轰炸。
从后来几次的演习结果来看,由于载机是与受油机是相同平台,因此两者在速度、机动性、航程等性能是一致的,因而在演习中,伙伴加油机可以与攻击机群进行同步伴随一对一快速加油作业,而且接受了改造的战斗机并未增加太多的后勤难度,因为伙伴式加油吊舱是标准化的,坏了就换,而机体内部的油路改造,其实也是为了关键时候伙伴加油机能将自己的机内燃油补给给受油机而进行改动,演习之时大多都用掉的是吊舱内携带的燃油。
所以,这名来自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军官大胆提出,参与整个行动的空军空袭攻击机群,用一半的战机来接受伙伴式加油油路改造,届时再搭载一个标准伙伴式加油吊舱,既可以对另一半的战机进行随行快速保障,充当加油机的这部分战机还完全可以将自己的部分机内燃油输给受油机以增加航程,让理论上原本最多能飞行4500公里的战机机群,达到6000公里以上航程也并非难事。
这一建议很快就被初步采纳,那些航空装备专家们也迅速对这一建议进行了详细的理论验证,空军甚至还动用了超级计算机来进行实战模拟,结果发现接受了伙伴式加油油路改造后的战机因为依然具备加挂任何武器或其他吊舱的标准化接口能力,挂上伙伴加油吊舱就是一架空中加油机,而换挂上空空导弹或其他武器则又回归其专业本能,这样便利的加油方式,很快让空军看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途,而那些专家们的意见也进一步坚实了空军的信心。
于是乎,空军很快就把陕飞公司的伙伴式加油技术部直接“请”到了秘密基地,不仅为参战的两个中队全部进行了改造,还多改造了一批备用,而之后的飞行训练内容中,也就多出了一项——空中加油。
j-11“战隼”重型制空战斗机要作为空袭攻击机群的空中掩护屏障,以及对陆地防空兵力火力压制的重要平台,在要分掉一半作为伙伴加油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向纳粹德军核试验场地发起进攻的5架j-12“秃鹫”战斗攻击机,需要另外5架j-11“战隼”重型制空战斗机来提供严密保护,这也就意味着它们要在务必确保足够航程的情况下,还得多带一些空对地导弹、空对空导弹。
因此,作为受油机参与进攻的j-11“战隼”战斗机届时则需携带两个保形油箱和一个机腹油箱以增大自身航程,另一方面除了翼尖要挂载两枚近距离格斗导弹之外,剩余的六个武器挂架则要挂载中距离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等武器,如此以来其极限航程在4500公里左右。
相对而言,为期提供伙伴加油的伙伴式加油机则毋需携带太多弹
而是多携带燃料和一部分突防之时可能用到的对地压制和对空空战弹药,其使命也相对简单,那就是所有空袭参战机群在红海上空接受一次集体空中加油之后,在它们的掩护下,机群突破德军在红海西海岸的防空预警部署,待深入到非洲内陆上空之后,这些伙伴式加油机则对参战的j-11“战隼”战斗机进行伙伴加油,之后便抛掉负载加速返航。
如此算下来,加油机飞行航程在1500公里左右,它能够为同伴提供的燃油补充所能达到的航程也就3000公里上下,只要得到了这部分的燃油补给,参与最后实施攻击的机群也就完全能够飞完整个攻击航程回到里海上空再一次与加油机群汇合,接受空中加油之后返回出发基地。
之后,空军便开始要精心组织一次贴近实战的演习来验证这种技术对提升航程的真实性,当然也是对整个作战计划进行验证。
1947年2月6日,空军特别对新疆东部、甘肃西北等地区进行了空中军事管制,20架j-11“战隼”战斗机和j-12“秃鹫”战斗攻击机从二连浩特以西的航空兵基地出发之后,一路向西北方向飞行,模拟从伊拉克纳杰夫空军基地起飞之后往西南方向飞行,在飞抵阿尔泰附近空域,就相当于进入了实战之时的红海上空,而这时候,机群首次与大型空中加油机队伍会合,接受了第一次空中加油,机群很快满油继续飞行,几乎要飞抵乌布苏湖后才转向南方飞行。
横亘在新疆以北的阿尔泰山脉则成为了空袭攻击机群模拟非洲大吉勒夫高原和提贝斯高原的对象,攻击机群始终保持超低空密集阵型飞行,直至成功飞越了阿尔泰山脉之后,扮演伙伴加油机角色的10架j-11“战隼”战斗机和j-12“秃鹫”战斗攻击机,这才一对一的分别对各自所负责的同伴进行了伙伴式加油。
得到了燃油补充的5架j-11“战隼”战斗机和5架j-12“秃鹫”战斗攻击机继续向模拟训练场进发,而将大部分燃油输送到了受油机内的伙伴式加油机则抛掉了负重,轻装沿之前的航线返回到阿尔泰上空,接受空中加油补给后返回出发基地,模拟它们在北非上空加油完毕后回到里海上空补充油料完毕回到伊拉克纳杰夫空军基地。
而参与攻击的10架战机则保持最佳经济巡航速度飞行,以一条与天山山脉几乎平行的飞行航线最终飞抵模拟训练场上空,战斗机保持空中巡逻保护,而战斗攻击机则发起快速攻击,整个过程完成得非常顺利,之后所有战机都全部抛掉额外负重踏上原路返航的漫长飞行路途,在演习中的最终目的空域是阿尔泰上空,模拟实战之时的从纳粹德国核试验场飞回红海上空,再一次与新一波的加油机群汇合。
攻击机群最终平安在阿尔泰上空再一次接受空中加油,并随后安全返回到了出发基地,整个演习从演习角度上讲,算是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