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习俗,从大年初二开始,出嫁女便能回娘家走动,可元春虽然算是出嫁,但并不是嫡妻。
若是换了寻常时候,她一个侧妃也能回家一趟,只可惜眼下夺嫡日益激烈,荣国府本身也身处旋涡当中,元春倒是不好回家了。
贾母只听抱琴回来,心里十分失望,她还想着好生跟元春谈谈站队的事情呢,哪知道元春偏偏就没回来。
不过当着抱琴的面儿她也不可能说出来,只是一脸遗憾地跟抱琴讲起自己对元春的想念跟挂心:
“娘娘离家已经两月,先前倒是还有嬷嬷送了年礼回来,只是到底没有亲眼见到娘娘,咱们几个妇人终究是挂心。”
抱琴知道贾母对元春一向十分好,也乐得捧贾母的臭脚,好些话顺口就来:
“娘娘也十分想念老太太呢,出门时娘娘还说,今年的确不好回家来,只等过两月府上大可直接给王妃递帖子就是。”
贾母口中连连答应,其实心里还是不太愿意出门。往年贾代善还在世的时候,她是外命妇当中最顶尖的那几个,甚至因着贾代善跟当今伴读的情谊,她还能称得上一声外命妇之首,就连进宫赴宴的座次,也只是排在几位王妃的下首。
可如今荣国府式微,她几乎已经不出门了,就连进宫领宴的差事也因为当年皇帝一句体谅她身体不适给抹了。
所以她已经十几年没有进宫领过宫宴了。
抱琴从贾母院子里出来就往王晴那里而去,刚刚王晴没在,她必定要往王晴那里走一趟的。
王晴还真不是故意没去贾母那里的,她只是想着反正当着贾母的面儿,抱琴不可能说什么。
到时候她还要费点心思找借口跟抱琴单独聊,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去。反正元春也不可能越过她跟贾母单独谋划什么。
抱琴才蹲身王晴就伸手将人扶起来,“娘娘在肃王府过得可清净?一应饮食供应可有被怠慢?”
抱琴心中十分满意,这才是娘娘的亲娘呢,见面先问过娘娘的日子过得如何。
抱琴笑着答道:“肃王府果然跟咱们之前打听到的一样清净。虽然娘娘直接以侧妃之位入府,确实招了一些风头。但肃王是个端方之人,王妃也十分大度,平日里多是照看府中几位小主子居多,并不对娘娘多有约束。”
没有过多约束,看来还是对元春有些忌惮了。
王晴不可能什么细节都抓着不放,只好安慰说:“想来是王妃担心元春一时半会儿触犯了府中的规矩,想必等过完了这个年就好了。”
等入了二月,元春差不多也该传出孕信了,那时候就算肃王妃想做什么也不成了。
抱琴知道元春也是这样的打算。所以整日里就陪着元春悠闲地将养身体,并不把府中女眷们的挑衅放在心上,自然也不会拿出来跟王晴说道。
王晴听了假装满意,“你且回去叫娘娘好生保重身体。就算家里出了什么事儿,只要她还稳得住,咱们家里就不会有山穷水尽的那一天。可若是她先倒下了,那府上才是真的求救五门了。”
抱琴也是这样想的呢,只是她也不会当着王晴面儿直接就赞同,还要为元春说两句好话:
“太太就是疼爱小辈,娘娘也时时记挂着太太呢,还望太太保重身体,将来也做个跟老太太似的老封君!”
已经入了皇子府邸,元春自然是有野望的,家里给她规划的路线她心知肚明,甚至十分乐意配合。因此才会按捺住一切杂念,在肃王府安分守己。
抱琴从小跟着元春,对元春的了解可比贾母跟王晴要深多了。要不是她见识不够,恐怕如今早就成了元春的狗头军师,而不是还是做着一个忠心的婢女。
抱琴坐在绣墩上喝茶,看着金钏几个暗中羡慕的样子,她心里也是真的有些得意,不过得意过后她也知道事情的轻重。说白了,别说她父母兄弟如今还在贾家做事,单单就说她如今还是元春的丫鬟。而非肃王府的丫鬟,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王晴其实有些想要把抱琴给换了,只是之前抱琴的确在宫中辅助了元春好几年,她也不好过河拆桥。所以问过了抱琴之后,就直接把抱琴塞入了陪嫁的队伍。
于是她试探着问抱琴道:“你也老大不小了,王府里头肯定比咱们府上人才多,你对自己的终身大事也该考虑起来了,将来娘娘若是有了孩子,还要你费心呢。”
抱琴还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她没有攀附肃王的意思。毕竟府里几位女主人的做派她是一清二楚。若是她真的在肃王府爬了肃王的床,说不定转头她的家人就完了。背叛主子的奴婢从来都少有好下场,这一点她十分清楚。
于是抱琴红着脸强撑着羞怯答道:“若是能在肃王府找个人家也好,能帮衬娘娘才是最好。”
王晴懂了,显然元春也是跟抱琴商量过了。既然如此,她也不介意再给抱琴做些脸面:“王府里头伺候的下人也多,侍卫也不少呢,按我的意思。若是能配个侍卫,哪怕家境贫寒呢,人家在王府做事,那也是前途无量,最重要的是你过去就是正头娘子,将来说不定还有机会封诰!”
抱琴还没往那里想过,被王晴说得心头一热,可立马她就反应过来了,这事儿极为艰难,元春此时还没能被肃王信任呢。
况且她年纪也大了,真有那样的人家,怕也是去给人做填房的。而填房的日子,端看邢夫人就知道了。
于是抱琴连连拒绝:“不成不成,我只想着配个上进的小厮,将来能继续帮着娘娘就好了。”
肃王贴身伺候的都是太监,领着大管家事务的还有长史。可人家长史那可是正经的朝廷官员,有品级有实职的那种,根本轮不到她抱琴一个贾府出来的家生子去攀附。
可以说,每一座亲王府邸,那就相当于一个小朝廷的配制,长史就跟内阁首辅似的,总领王府对外的一切大权。
只是长史的威风也只到前朝,本朝一应爵位虽然也都赐田地,但并没有似前朝那般有封地享食邑。本朝的长史也就是个名头好听,甚至好些王府干脆就不设长史了,肃王府之所以有长史,那还是肃王主动要求的。毕竟他在外头可是一副无争的样子,自然做事干脆就做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