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自己觉得嫁给忠顺王世子也是挺不错的婚事,她本人有些要强。但并不掐尖,最好便是跟一个忠厚温良的人来相配。

而忠顺王世子,正是这样的人。

惜春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是宗室里惹不起的人物。她公公忠顺亲王虽然不是平熙帝一母同胞的兄弟。

甚至他的生母跟平熙帝还算有仇。但架不住他公公眼神好,从小就抱上了平熙帝的大腿,后头还顺顺利利封了亲王不说,更是在平熙帝上位掌权以后,直接接过了宗令的职位,管着整个宗室!

那时候的宗令跟以前的宗令可不一样,平熙帝刚刚好要推行毛衣,忠顺亲王便第一个出钱出力,最终当然是除了平熙帝以外获利最多的人,这让宗室里分外眼红。

而作为拿出这法子的贾家出来的姑奶奶,惜春便是不得忠顺亲王看重,她本身也能凭着娘家受到宗室里外的追捧。

忠顺亲王是个混不吝,一直觉得自己的儿子拿不出手,便把王府里外都押在了儿媳妇身上,索性惜春在家时的教育非常成功,竟然跟忠顺亲王处成了忘年交,忠顺亲王临终还要嘱咐亲儿孙千万要待惜春好。

惜春为此哭晕过去了一场,她生身之父贾敬去世的时候,她心里憋闷归憋闷,难受归难受,却一点想哭的意思也没有,可见惜春确实跟她公公处的好了。

惜春夫婿接过了宗令的活儿,也从忠顺王世子变成了新一代忠顺亲王,只是他们夫妻遇事还是有商有量,并没有因为老忠顺亲王的去世有任何改变。

又说起生孩子的事儿,平熙帝去世之后,惜春夫妻俩才想起生孩的事儿来,也亏得忠顺亲王从来没有催促过。

这投胎就是儿子,等到孩子蹦蹦跳跳五岁都过了,惜春两口子便想着生第二个,哪知道第二个孩子并不是他们俩热切期盼的女儿,这原本计划中的第三胎就彻底没了踪影。

倒是忠顺亲王自己看得明白,两个孙儿也够了,他自己还只有一个儿子呢,没有孙女缘分也罢,总不能逼着孩子非要生出一个孙女来吧!

说来也奇怪,荣宁二府除了贾琏宝玉一辈还有几个女孩儿,等到了贾蓉贾兰一辈,也就只有贾琏家里有个贾萋,探春头一胎生了个女儿,再往下数,便连着三代一个女孩儿也没有了。

惜春也是生了两个儿子之后,才惊觉孩子生的晚了,她若是嫁了人就生一个,说不定还能将贾萋娶回家。若是第二子也早生几年,说不定也能娶到探春的姑娘。

操心儿子婚事的惜春夫婿也愁得挠头,“实在不行,咱们便只好指着宫里选秀看看了。”

惜春再一次听到选秀,却没想到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当年第一次听到选秀的时候,还是元春从宫里归家备嫁的时候,眼下元春的儿子都登基好几年了,过几年都要给她孙子相看媳妇了!

惜春对选秀产生了兴趣,借着元春的光也看了一回,回来却专门找尚在人世的王晴吐槽:

“那些个姑娘穿得一样,妆容也差不多,也只是头上的首饰能看出几分差异来。若是真这样选,那选出来的姑娘还有什么看头呢!”

王晴当场便给惜春出了个主意,“不如给一份卷子,让大家填一填好啦。”

王晴看着老了,但其实内里依旧年轻地跟二十出头似的。所以很快就拿出了一份看着不错的卷子,惜春凑过去一看,上面的题目跟什么经史子集都不相干。反而很是日常,多是问喜欢什么菜式,喜欢什么颜色,会做什么手艺之类的。

当然后面便有几道非常规的问题:做错过什么事情没有,事后可有如何补救;有没有什么遗憾等。

惜春一看就忍不住拿着去见了元春,元春很快就把这考题安排了下去,惜春倒也从中选了合适的媳妇,日后也算儿孙满堂,一派和睦。

只是,自从送走了王晴,惜春大病一场之后,便一直郁郁寡欢,迎春黛玉并探春几个轮番劝导也没什么作用。

还是她夫婿当机立断,辞了宗人府的差事,陪着她走了一趟金陵,这才叫她重新活了过来。

只是那之后,她便一心管着从王晴那里得来的产业,连儿孙之事都不管了。

还是后来迎春因为丈夫去世,她想去江南游历一番。但因为一人出门若是排场大了太显眼,便想着拉上她,她又想起王晴当年也曾在江南各处游览过,途中还给大家写了信件描述各处的景色,她便同意了跟迎春一起出门。

姐妹二人互相扶持,在江南待了一整年,将昔日王晴看过的风景都看了个遍,将王晴吃过的美食都尝试过,之后又去了福建跟广州。

外头的世界实在是太纷繁了,好的坏的都叫她们遇上过,姐妹二人还将自己的见闻写成了游记,出版过后竟然意外地受欢迎。

她们姐妹二人也被王晴**了几十年,走到哪里便能发现新的商机,倒是让王家和贾家合作的商队开辟了不少新的路子,也让好些贫困又封闭的村子走了出来,更是给不少在外地做官的贾氏子弟添了好几笔政绩。

惜春是宗室,终究不好在外头就留,两年一过便被召回京城,而迎春带着小儿子继续游历,还取到黔州和滇州,去了缅甸跟高棉。

探春此时也眼红得很,送走了丈夫也加入了迎春的队伍,她年轻的时候还想过找到跟土豆一样的高产物种,只可惜一直没有那个运气。

后来在高棉以南的地方游历之时,偶然发现了一种红色表皮的薯类,她翻开爬在地上的藤蔓,发现这爬藤隔一段便生了根,心念一动,便取走了几条藤蔓,一路上用和了水的稀泥养着,竟然真的长出了根茎,继续存活了下来。

后来,等她乘船回到广州的时候,那些偷来的藤蔓都已经结出了手指粗细的红薯。等到丰收的时候,她暗自一算收成,竟然跟土豆也差不离!

迎春跟探春将这东西献给了宫里。当然,她们没能给自己挣来一个配享太庙的荣耀。

但是齐齐封为国夫人,享受跟王晴昔日一样的待遇,也足够让她们满意了。

再后来,因为朝廷局势的混乱,宝玉跟黛玉决定带着全家老小回金陵,迎春那时候早已回了金陵做起了富家翁,探春跟惜春却一时不得脱身,只能继续在京城里煎熬着。

后来皇子们互相攻讦,宗室都被那些起兵造反之人屠杀殆尽,惜春痛失一家老小的同时,看着满皇宫的乱象,干脆和探春一道,压下了朝臣的不服,直接把皇位交给了最先领兵回京的那位杨姓小将。

杨小将乃是先皇后母族,先皇不做人,在几个孩子当中搞平衡,害得先皇后母子三人冤死,娘家也流放西北。

杨小将便借着从西域剿匪得来的军功,又搭上了贾家跟王家的商队,这才在短短五年里升任到正五品,又娶了西北将军的长女。

算起来,司徒氏男丁无一幸存,这位杨小将,已经是眼下最好的人选了。

杨氏当国,改朝换代之后,并没有把司徒氏太庙里供奉的王晴和王子腾兄妹移出来。毕竟他发家也好,得位也好,都离不开王家跟贾家的帮助。

贾氏女眷的名声在杨氏一朝开国时候,再次传遍大江南北,叫天下人心生向往。

只是啊,昔年养在一处的姐妹四个,竟然病逝在了同一个月,几家人连丧事都办不过来,杨氏国朝甚至亲自前往祭奠,只是姐妹几个本身不在意,且早已看不到这些身后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