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尔庞特缔造他的金融帝国的过程中,有一种“战术”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这种战术便是由皮尔庞特所发明的“股权信托”经营模式。皮尔庞特创建这种模式的最早目的是为了在经营庞大的铁路托拉斯过程中防止资金被浪费,但是很快他便发现了这一模式拥有的巨大能量。

所谓“股权信托”,指的是公司股票、债券的拥有者,将自己在公司的股权委托给受托人处置,这样受托人便有权力参与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作为华尔街上势力最为强大的金融家之一,作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债主,皮尔庞特自然就成为了无数股权拥有者的委托人。

借助着“股权信托”这一武器,皮尔庞特等银行家不再局限于为客户提供贷款和经营建议,而是凭借着客户们在银行中储蓄的巨额资金、股票、债券,直接进入公司的经营领导层,金融界和工商业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不过有人也许会感到好奇,为什么各大公司的股东们会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股权委托给华尔街上的金融大鳄皮尔庞特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这相当于将无尽的权力自愿拱手让给皮尔庞特吗?

他们自然知道,但是19世纪的金融、工商界的状况决定了他们必须这么做。因为在“领主时代”里,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需要向银行贷款来支撑生产经营活动,一旦公司出现经营不善乃至破产的情况,银行都会以资本清算为理由,向公司的各大股东们按照股份比例索要贷款。所以当股权信托诞生之后,股东们感觉到,与其等待银行向自己讨要贷款,倒不如直接将自己的股权委托给银行,这样便大幅度地规避了市场风险。

股权信托的模式,看起来虽然是一个新鲜玩意儿,但是它的本质依旧是金钱与权力之间的交易,银行家通过自己所能调动的巨额资金,最终攫取了对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力,所以它仍旧是旧瓶装新酒的老把戏而已。

就这样,皮尔庞特利用当时的形势,毫不费力地使成千上万的持股者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手上的股票交给了这位华尔街上的经济沙皇手中,来降低自己将要面临的金融风险。在此我们可以看出,皮尔庞特这样的“金融强盗”掠夺普通投资者的方式更加“温文尔雅”且隐蔽。与为了挤垮竞争对手,而不惜炸毁对方炼油厂的洛克菲勒相比,衣冠楚楚的银行家,从事着一项虽然颇受争议,但却完全合法的事业。

不过,对皮尔庞特的这种备受争议的经营方式,也有人持正面的观点,许多人认为皮尔庞特之所以利用股权信托来将大量公司的经营权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并非是为了利益编织什么阴谋之网,而是他对自己重组商业机构抱有一种救世主般的忠诚信念。《华尔街日报》的编辑塞里诺·普拉特曾说:“他的权力并不来自私人所有的百万财产,而是来自他作为受托人,手中的数十亿的财富。”

不管世人如何评价皮尔庞特以及他的经营方式,股权信托所带来的巨大魔力都是无法忽视的。到1900年时,美国的铁路已经合并为六个巨型系统,都受到皮尔庞特为首的华尔街银行家们的控制。通过股权信托,皮尔庞特不仅重组了铁路公司,还牢牢控制了它们未来的融资。最终这些公司都和华尔街23号的J.P.摩根公司捆绑在了一起。

在皮尔庞特通过“股权信托”获得了巨大权力的同时,他所要付出的艰辛劳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大型公司动辄拥有上万名员工的今天,人们可能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甚至连电报都属于“高新科技”的年代里,掌控着美国经济命脉的摩根财团竟然只有几十名员工。作为这家公司的“独裁者”,皮尔庞特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同时摩根财团这家有着“绅士俱乐部”之称的金融组织,也成了一座不亚于非洲矿坑的血汗工厂。据说当年爱迪生为摩根家族的宅邸安装上电灯之后,皮尔庞特说出的第一句话便是“以后我们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工作了”,从这句话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作为摩根公司的一员,是多么“悲惨”的遭遇。

在当时的华尔街流行这样一个说法:“摩根财团的规模一直都伴随着高级员工的死亡数量稳步增长。”胡德·赖特、科斯特等J.P.摩根公司的“高阶领主”们全都英年早逝。不过即便如此,摩根财团仍旧是无数立志在金融界一展拳脚的年轻人们所最为向往的“圣殿”。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在摩根财团中供奉着金融界的最高“神明”——金钱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