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独立的早期,历届美国总统都面临着政府缺钱花的尴尬境遇,由于美国独立不久,政府并没有多少家底,而民众中间则有许许多多从欧洲旧大陆上移民过来的富翁,所以美国政府一到了财政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便会发行国债,向民众借钱。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联邦政府为了筹集军费,不得不发行高额利息的国债。转眼到了1872年,联邦政府虽然已经成功地平定了南方的叛乱,但是当时的“山姆大叔”的财政状况比现在的希腊政府也好不了多少,一时半会还偿还不了这笔贷款。但是一想到这笔国债的高昂利息,“山姆大叔”就感觉到无比头疼。

最后美国政府想出了一个绝佳的点子:再发行一笔国债来偿还战争国债。虽然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随着战后联邦政府的信用度大幅提高,这笔国债的利息要远远低于战争时期的国债,所以这一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联邦政府所面临的巨大利息压力。

在美国政府发行新国债的时候,德雷克塞尔家族在费城的老对手杰伊·库克成为了承销人的不二人选。杰伊·库克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银行职员,不过他有一项绝技——能够一眼识别出假钞,借着这项本事,他在银行中混得风生水起。

在美国内战时期,由于时运巧合,他在为美国联邦政府销售债券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得到了林肯总统的赞扬。1865年杰伊·库克获得了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专营权,由此他在美国金融界迅速崛起,成为了华尔街上尽人皆知的“白须帝王”,“富比杰伊·库克”这句口号也流行一时。

不过在德雷克塞尔和摩根这样的老牌金融贵族们的眼中,杰伊·库克不过是个凭借运气上位的暴发户而已。尤其令德雷克塞尔家族不爽的是,在杰伊·库克出现之前,他们一直是美国政府债券销售的主导者,在费城银行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他们无法容忍这名背景平平的投机者后来居上。这一次,德雷克塞尔家族有了摩根家族这样一个实力强劲的合作伙伴,于是便打算重新夺回被杰伊·库克抢走的债券界至尊的宝座。

1872年年初,联邦政府正式发行了第一批国债,然而杰伊·库克在销售这笔国债的时候却并不顺利,所以政府示意他组建一个辛迪加联合组织。于是在杰伊·库克的一手操办下,一个包括欧洲罗斯柴尔德财团和美国塞里格曼财团在内的跨大西洋辛迪加成立了。

这时候摩根父子和德雷克塞尔兄弟认为,这是一个击败“白须帝王”杰伊·库克的好机会,皮尔庞特作为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的代表,找到了联邦政府财政部长,提出了一个由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巴林兄弟公司和另一家名为莫顿-布利斯的公司共同组建辛迪加,承销国债。

虽然皮尔庞特所组建的这个辛迪加,在实力上并不输给杰伊·库克一方,但是作为多年把控政府债券承销业务的“白须帝王”,他的地位又怎么是新出道不久的皮尔庞特所能撼动的呢?对于这个新的提议,财政部长一口回绝了。

如果换作是旁人的话,在遭到这样的打击之后,很有可能就会打消这个念头,但是皮尔庞特不是平常人,他天生便有着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他坚信,自己只要耐心地寻找,就一定能够发现击败杰伊·库克的方法。于是皮尔庞特就像一只潜伏在阴影中的野狼一般,用灵敏的嗅觉和敏锐的洞察力,观察自己对手身上的缺点。

终于,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皮尔庞特发现了杰伊·库克的要害:杰伊·库克虽然富可敌国,但是口碑却一直不佳。这也是那个时代暴发户们的共有特点。1869年为北太平洋铁路融资的时候,杰伊·库克为了推销一亿美元债券耍尽花招,为了增加说服力,杰伊·库克凭空捏造了太平洋铁路上房地产、商业街等诸多不经推敲的项目。当投资者购买了他的股票之后,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假的。

皮尔庞特明白,如果政府将债券销售的业务都交给一个名声不佳的人去做,那么这份债券的销售业绩肯定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债券销售情况陷入困境的话,政府很有可能就会考虑选择新的承销商,这时候皮尔庞特就有机会了。

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很简单,只要皮尔庞特“提醒”一下广大的投资者,杰伊·库克是个“有前科”的家伙就行。于是皮尔庞特再次施展自己幕后推手的本领,他私下里派遣了几个下属,前往各大报馆,掏了些好处给报馆的记者、编辑们,在第二天的各大报纸上报道了杰伊·库克曾经的不规矩行为。

面对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本来形象便不怎么好的杰伊·库克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国债的销售业务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冰点。迫于压力,联邦政府最后不得不于1873年1月底出台了一套新的方案:杰伊·库克和皮尔庞特共同发售3亿美元利率为5%的债券,发行量均分,各有1.5亿美元。

这样,年仅35岁的皮尔庞特与总统、财政部长以及这个国家最重要的银行家直接对话,并为自己争取到发售联邦政府公债资格,将“白须帝王”杰伊·库克拉下政府债券主承销的神坛,成为华尔街令人瞩目的青年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