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风云突变(3)

我将继续努力。朋友们也请加大继续支持的力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付局长拿着上海浦江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料汇编告辞了刘明青和姜处长后,离开办公桌径直来到彭局长的办公室。

彭局长在圈阅文件。礼貌地让坐后,彭局长与魏付局长分坐在两张木制扶手的黑色老式单人沙发上谈起了湖江市塑机厂破产清算及收购事宜。

自局长办公会确定湖江市塑机厂破产还债,中鼎公司破产收购并签订收购意向书后,彭局长承受着来自局内外及企业干部职工的巨大非议和压力。他知道这种非议和压力是观念的陈旧所致,是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所致,而观念的陈旧及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则是改革开放的阻力,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符的,是需要排除的。但是人言可畏,阻力重重使他还是心有余悸。

“早上听说了塑机厂‘砸车事件’,不知彭局长如何看待?”老练的魏付局长试探性地询问道。

彭局长说:“很明显的是对民营企业的收购认识不足,接受不了而产生的抵触情绪。从这点上看,塑机厂的领导班子没有做好工作,是有责任的。”

魏付局长说:“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的干部职工、局内的多数干部,包括局领导班子的成员对民营企业的收购都带有微辞,尽管这是观念上的问题,也确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不足,是对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认识不足,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毕竟有一个过程,这么大的一个塑机厂的破产本来大家都难以接受,跟着又是民营企业收购,大家就更难接受了。人言可畏,人心难平。我以为,我们要循序渐进,不要有太大的震**、太大的波动,避免局势的失控,我们不要做所谓的改革先锋,也尽可能不要成为我市轻工发展史上的罪人。”

魏付局长是一位行将离休的老局长,在局里是深得广大干部的尊重的,彭局长对他也是尊重有加。在一些重大的问题决策上,魏付局长都是冷静思考、谨言慎出,很少对彭局长的决策提出反对意见。今天的意见是那么明确、那么具体,足见他是想影响彭局长。

彭局长觉得:魏付局长今天的一番话说得在情却不再理。在情是顺了局内干部及塑机厂干部职工之情,同时也是在为他这个一把手考虑,提醒他不要忽视了干部群众的民意,不要伤害了干部职工的民心,不要在湖江市轻工发展史上留下骂名;不在理则是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是对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认同。我们的干部,甚至是局级干部对市场经济都是这样地认识不足,对民营经济都有这样的偏见,这是自己工作的不力和失误。但是面对干部、职工的这种情绪,彭局长还没能找到一种很好的办法。

出于对魏付局长好意的理解,出于对魏局长的尊重,彭局长并没有向他提出相反的意见,没有向他宣传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道理,也没有责怪、批评。只是不置可否地应承了几句。

魏付局长将上海浦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料递予彭局长,介绍了该公司的收购意向。

作为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彭局长对上海浦江机栈股份有限公司相当熟悉,在行业全国性的工作会议上,彭局还多次与该公司领导碰面交流情况。

上海浦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介入使彭局长紧绷的神经得到了松驰。在他看来,如果浦江机械公司能收购破产后的湖江塑机厂不仅能够杜绝和避免局内干部及塑机厂干部职工对私营企业收购的非议和抵触,减轻他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一家熟悉轻工机械设备制造的国家大型骨干企业一定能使破产后的塑机厂重获新身。他感谢魏付局长的执着,他称赞魏付局长告假赴沪的作为;面对着舆论与情势的压力,对于中鼎公司的信心他也开始动摇了。

“可以通知浦江公司先派人前来洽谈,我们可以择优选择。”彭局长虽然并没有公开放弃中鼎公司,是因为尽管浦江公司是一家国企色彩的实力企业,毕竟能否确定收购,还是一个未知数,他要以破产收购协议的正式签订作为保证。

见自己的上海之行达到了予期的目的,见自己的作为得到了彭局长的肯定,魏付局长心情很是舒畅,答应即刻通知对方,马上派人前来洽谈。

魏付局长接着说:“我到你办公室来前,刘明青和体改办小姜正在商谈塑机厂事宜。他们说市内也有两家国有企业提出了对塑机厂的收购要求,秦启灿也递来了一家浙江轻工机械制造企业的收购报告,据说这家企业也是蛮有实力的。我觉得,不妨将这几家企业综合在一起,开个办公会,重新进行一次分析和选择。这样一来显得我们对收购对象的选择、确定更为慎重,尽可能地减少我们的决策失误,二来尽可能地选择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以归众望、以平坊言,减少我们工作的压力。”

魏局长的目的就是要把重新选择收购尽快地排上议事日程,尽可能地用国有企业的收购取代民营企业的收购,那怕是上海浦江公司落选,由其它的国有企业取代也行。当然他是相信并希望上海浦江公司是能够独占鳌头的,对上海浦江公司他是充满了信心的。

魏局长心中的存见是民营企业,并不专指中鼎公司。他与中鼎公司素味平生,并没有丝毫的个人恩怨;他只是为若大个国有企业被私人企业收购而不平,而觉得不光彩。

面对着本局唯一的标志性企业在自己任上破产、消亡,彭局长本来情绪就很复杂,加上民营企业的中鼎公司收购导致了众多的诽议和干部、职工的情绪压力,彭局长更是心有余悸。听说到了上海浦江公司的收购愿望,象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式的,顿时心生期望,现在又听说了还有几家国营企业提出了收购的要求,不自觉中,心情似乎好了起来。他思想着能够落实浦江机械公司这样一家行业内国有企业色彩浓厚的实力企业实施破产收购,或是其它的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实施破产收购,不仅能稳定情绪,平息舆论,顺意民心,减轻压力,方便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可以不留骂名,不破干部职工指骂为“卖厂贼”,何乐而不为呢?

近来彭局长在干部职工的怨声中已听闻到“卖厂贼”的美名了。

当然,彭局长也在考虑,如果没有这样一家行业内的国有企业或其它带有国有企业色彩的实力企业出现,为保证收购者的落实,他也只能是顶着压力、力排众议,选择民营企业的中鼎公司。否则,企业已进入破产程序,破产无人收购,乱子将更大,压力将更大,那才是真正无法向政府交待。

彭局长说:“若是这样,叫体改办拿出一个方案意见,我们尽早开办公会定下来。”

魏付局长离开办公室后,彭局长通知刘明青和姜处长来到了自已的办公室。

彭局长询问了浙江大鑫公司及市内二家企业的情况。

姜处长一一作了汇报。

姜处长说:“这几家企业都是昨天和今天递交的收购报告,我和刘局长刚才还在商量,准备拿出具体意见后向你汇报。”

“尽快调查核实情况,拿出具体意见,下周一上午局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彭局长听了详细汇报告后,更是增添了期待。

彭局长接着说:“既然有了这几家企业,我们就有了挑选收购者的余地了。中鼎公司的收购谈判可以暂时搁置一下,作冷处理,也不要回绝。尽可能地在这几家国有企业中寻找收购者。”

姜处长听后,没有回应。望了望刘明青,似乎有不同的意见。

刘明青明白姜处长的意思,但对彭局长的话也不便作答。

刘明青和姜处长都没有明确地接受彭局长的指令。

“怎么?有想法?有想法说嘛。”见两人均未表态,彭局长说。

顿了一会儿,姜处长说:“想法倒没有。只是调查核时情况的周期很长,特别是上海、浙江二家更是困难。若要星期一前拿出方案意见,交局长办公会讨论,不现实,即使拿出来也是不准确、不具体,也可能是不可行的。”

姜处长接着说:“我有点想法,不知该不该说?”

“有想法说嘛。彭局长也可作个参考。”刘明青知道姜处长要说什么,只是不便于出自自己口中,于是鼓励道。

“说,说,没事,大家讨论。”彭局长也想听听意见,同时鼓励道。

见两位局长都要自己说,姜处长略加思索,说道:“中鼎公司的调查我们已经完成,也签订了意向书,如果连一点机会都不给他们,我觉得:一是舍近求远,担心时间不允许,弄得不好,企业破产了,没有收购人,会出大乱子;二是违背了意向书的承诺,失掉了信誉,对中鼎公司也不公平。”

姜处长是出以公心地纯碎为了工作着想。当然,首先是为了自己的工作着想。

彭局长对姜处长的话作了考虑。他明这个理,他甚至完全同意姜处长的想法。但是,姜处长所不明白的是作为二轻局的当家人,彭局长承受的巨大压力和非议。如果在这种民情和非议的状况下,又是在已有国有企业提出收购要求的前提下,把二轻局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大型国有企业出卖给了中鼎公司这样的民营企业,他将背上时代的骂名,他将在二轻局难已立足,甚至会有人向上告状,向上级、向政府都恐难交待。毕竟这还只是改革开放时期,人们的思想、包括领导者、甚至是政府领导者的思想都还没有完全统一,正如魏付局长所说的“我们要循序渐进,不要有太大的震**、太大的波动,避免局势的失控,我们不要做所谓的改革先锋,也尽可能不要成为我市轻工发展史上的罪人。”

彭局长坚定地说:“如果调查情况来不及,可以采取灵活的调查方式,边谈边调查,抓紧时间。今天18日,星期二,下周一局长办公会来不及,再下周一怎么样?两周的时间这个工作可以完成吧?总的来说,既然有了这几家企业,我们就有了挑选收购者的余地了。就按我的意见办,中鼎公司的收购谈判可以暂时搁置一下,作冷处理,也不要回绝。尽可能地在这几家国有企业中寻找收购者。”

彭局长已经定了调。

彭局长又担心他们的思想转不过弯,补充道:“我完全同意你的想法,可是在各方面思想还没有统一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顺应民心,减少非议,稳妥行事。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到上亿资产,1600余人的大事,更要谨慎稳妥。”

刘明青与姜处长面面相观。

姜处长还想说点什么,见刘明青毫无作为,他也只好按领导的意图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