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资源无底洞
如果是以前,鬼子的飞行编队本来确实是最大也就一百多架飞机,更多的飞机则必须多批次出动,而无法将其战斗力完全发挥出来,但现在他们却已经得到了美国人在无线电方面的技术支援,于是原来的难题顿时就迎刃而解,事实上,即使是此次日本海军的偷袭行动,背后同样有着美国人的影子
与历史上相比,这个时空的苏联因为有了远远超越时代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方法,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而国力和军力都比历史同期强大得多。
历史上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在35年(也有说法是36年或者37年,目前只能肯定1937年肯定是世界第二,而1938年至苏德战争爆发期间都肯定不是)第一次攀升到世界第二位之后没过两年,就因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淘汰落后产能)与德奥合并的原因而将第二的位子重新还给了德国,而到了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德国因为吞并了可以排进世界前十的先进工业国捷克(波兰工业底子也还可以,但与捷克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而且因为是苏德两国各分一半,所以对两国的实力对比没有多大影响。),优势更是进一步扩大。因此苏联能够最终打败德国,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固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硬说苏联是纯粹靠着硬大的工业实力将德国人反推回去的,那明显也不符合实际
而在这个时空,苏联在大力援助中国和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国内还开始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的前提下,1938年的工业总产值依然在1937年的基础上激增了20%以上,这还是按照同比价格计算的结果。而德国即使在这一年吞并了奥地利。也依然没能夺回世界第二大工业国的排名,而且德苏两国原本差距甚大的科技水平与工业品质量也较前大大缩小,在美英等西方列强政府的评估中。即使不考虑军事方面,德国相较于人口更多、资源更加丰富、国土纵深更大的苏联,也已经落了下风。不过,与美国几乎能与整个欧洲相比的庞大工业产能相比。苏联的工业实力再强也算不上什么,真正令美国都忌惮不已的,还是苏联那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
1938年苏联的武器生产额超过80亿美元。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要知道德国武器的价格远高于苏式武器),其中飞机产量超过了12000架、坦克和装甲车的产量也超过了10000辆,前者已经超过了美德英法四国之和,而后者更是超过了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产量的总和。而更令西方列强恐惧的是,苏式武器不但数量惊人,性能与质量也同样出色
比如I16战斗机这款旧式机型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如今已经不逊于西方列强现役的主力战斗机。而研制中的米格1等先进战斗机更是与西方研制中的先进战机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至于同样还在研制中的世界上第一款攻击机伊尔2,就更是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服役后将会大大增强苏联航空部队的对地攻击力量。而波克雷什金等一大批在中国抗日战争与西班牙内战中成长起来的王牌飞行员和军官,就更是令苏联航空部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力量
至于苏式坦克。那就更是苏联红军的优势所在,历史上此时还未完全定型的T34坦克目前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而西方即使是在研制中的坦克,也仅有德国偷到设计图的黑豹坦克在性能上更具优势,其他的型号则都明显不如,这个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德国对于黑豹坦克的事情一直严格保密,美国至今被蒙在鼓里,因此对于苏联的坦克自然更是畏惧。何况即便德国的黑豹坦克投入批量生产,其高昂的造价与繁冗的工艺也会大大限制其生产数量,再考虑到苏联改进了工业管理方法后的生产效率远非历史同期可比,T34的数量优势只会比历史上更大,就算黑豹坦克性能强于T34,猛虎也架不住群狼啊!理论上大量的反坦克武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装甲洪流,而且提前出现的空心装药破甲技术也令列强纷纷开始研制火箭筒与利用了聚能破甲原理的反坦克炮弹与尺寸更大的集束式反坦克子母弹(包括炮弹与航弹),但是依靠反坦克武器来对付坦克,要么需要有制空权、要么就得拿人命去填,可美国现在的陆航海航很明显都不是苏军的对手,美国人命又特别金贵
而且,苏军厉害的武器并不仅仅有飞机和坦克,AKM突击步枪、RPG火箭筒、122mm40管火箭炮等先进武器同样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而且与苏联红军的特点十分搭配,这就令苏军变得更加强大,尽管这时的西方对此并不完全了解。美国经济实力虽强,但是面对如此可怕的红色帝国,罗斯福的心中依然不免忐忑,虽然苏联红海军的弱小使得其几乎不可能对美国的本土构成威胁,但是如果让苏联横扫了欧洲大陆,那美国的将来依然会是一片黑暗。罗斯福很清楚,苏联一旦获得整个欧洲的庞大工业产能与高素质人口,再加上苏联亚洲部分的广阔纵深,实力绝不会在美国之下,而美国若是失去欧洲市场,经济却必然会遭受到比1929年大萧条更大的打击,此消彼长之下,美国的最终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德国统一了欧洲大陆,情况对于美国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但因为小胡子强烈的种族主义立场,使得德国并不存在彻底征服整个欧洲大陆的可能性,而苏联的意识形态却天然可以抑制被占领地区的民族意识,因此潜在的威胁远比小胡子的德国大得多。当然,两种意识形态本身的尖锐对立,也同样是美国人对苏联警惕不已的重要原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