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二章乐业与佛法的结合
娇妹对吴为念念不忘沟通世俗宗教两通桥梁萌生好奇,她了解到佛家带发修行,短期出家,亦有出家在家一说,便对吴为笑道,你只是读读书而已,却并没有去那边走一趟,没有出家人那种体验,并不知里面的究竟,如何可以沟通?
吴为道,世界三大宗教都认为人是人性与神性的统一体。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只要对这种内在的本性有所认知,明心见性,即心是佛。基督教的正统教义则认为圣父、圣子、圣灵圣神三位一体,神性本体应依附于人性本体之上。在伊斯兰教中,真赐是真主先天赐予人的,人皆有之,从而可体认真主。儒教也认为人人皆可为尧舜,肯定了人性与神性的统一。从我自己的亲身体验看,坚持自悟反省总会给带来惊喜的自我发现,帮助自己实现完美的自我控制,尽可能减少人生差错过失,减少乃至避免人生风险。我所理解的在世俗与宗教之间搭建相通的桥梁,就是谋求有没有别的途径,使人明心见性,可以实现清净心,不必象佛教那样脱俗去修行。以修行的态度对待职场人生,实现净化提升。佛教也主张有出家在家修行一说,只是在家修行的阻力会更大一些,如果有出家那样的信心那样强的定力来进行在家修行,也完全可以达到世俗圣僧的高度。我的体验是,把心思放到职业上,找到适合自己所做的,作为自己终身寄托。不必去刻意另求其他。乐业作为永恒的成功之道,不朽的人生之路,乐业做到极致,也可以帮助人成为完人,使人表现出与万事万物相知相近相亲相谐的灵性,各种遭际命运都会成为修行的机缘。具有感悟万事万物性理的能力。人能够努力成为高级的智能体,与全知全能上帝的标准也就想去不远了。
娇妹笑道,这可是新论,如果人人都能这样认识乐业,世间将是另一番景象。我想把斑竹情打造成人生的航母巨舰,也算是乐业吧。
吴为道,关键是你自己体验这样做适合自己,令自己心安就是了。我儿子曾经对我说,他感觉特别适合他的工作,就在前边等着他呢。
娇妹笑道。那可真是子承父业啊。你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感觉如何?
吴为道,我感觉特别适合我,自由自在,讲课如何讲写文章发表不必经过单位领导签字批准、同事们投票表决,自己悟出来的一些道理可以随时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
娇妹道,我看到用户穿上我亲手设计的服装特别喜爱的样子,我内心充满了喜悦。
吴为道,佛教讲自度度人,基督教讲爱人如己。我们通过职业能够做到悦己悦人,从道理上是相通的。乐业就是搭建世俗与宗教相通的桥梁。
我参加一个会议,与宗教局的局长刚巧坐同桌,便好奇地问他。宗教在中国发展得怎么样?他说,全世界六十亿人,有十亿人不信教,中国十三亿人。不信教的基本上都在中国。我听了回到家中,好奇地翻阅世界地图册,果然看到世界绝大数国家人都信教。只有中国、朝鲜、越南极少数几个国家不信教。不信教不等于没有受到教育洗礼。孔子的教育,也有一道程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的理解,佛教讲善心,基督教讲爱心,儒教讲的是正心,正心就是担当。担当,以柔弱之躯、筋骨之力,有小担当大担当。担当精神又可以繁衍出勇敢、牺牲、包容。我们中国人陷入困境之中,并不是逃避困境,常常会激发出抗争精神,以此改变命运。
理想人格,与我们通常描述的现实具体人所表现的人格倾向不同,这里只能大致粗略地描述它的轮廓。理想人格,应该是一种复杂的结晶体,洁净而透明,让人容易看清理解接近甚至亲近,它又是变幻莫测的,才能使它获得生态的适应性;它的结晶透射出识别力、敏感性,使它明智免于陷入茫然;它是开放的、大度的,能够兼收并蓄,采集吸纳优良材质经过磨练洗礼熔铸成内在的资质,使它坚而不脆、洁而不娇、纵而有节、柔而不滑;它刚柔并济的品质,使它能够在各种挤压之中能有个性的自由舒展,并能在那种畅意的舒展中不失担当;它是结晶体,却有一种与万事万物相通相谐相近相亲的灵性善性,令人感受到它的亲和性和温馨适意;它虽然孤悬于人世却又从不感到孤单孤苦,所以它有耐苦性,使它能够从容应对人生人世的任何苦难。理想人格,自然应有理想期待的热度、冶炼燃烧的**,散发着生机盎然的生命特性。
娇妹道,你的意思是,宗教帮助人认识自己的心性,象你所说,帮助人去实现完美的自我控制?
吴为道,关键在悟。所谓桥梁不过是形象说法而已,只要悟出清净心,也就是佛心,在家出家都可以。不在形式。
娇妹道,难道你悟得了清净心?你是怎么得悟的?能不能讲出来让我分享啊?
吴为道,可以,只是我能不能说的明白。我曾经有过一次奇异的经历,促使我从人的心角度思考,回思自己的心路历程,有些心思不好,想象阿q那样删除,却极难。那个心路过程,有时遇到一些场面感到很痛苦,在痛苦中反省内心,体验到修心的给自己带来的喜悦,逐渐坚定了修心的信心。现在想用佛法检测自己的内心。
娇妹道,你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非常好了,如果能得到佛的加持会更好的。
他道,我理解,加持是不是给力的意思?
娇妹道,也可以那么理解。你的悟性那么好,用你那个悟性去悟佛,也肯定会有得的。你遇事怎么想的,也归纳出许多规则,对你自己修心是不是也挺有效的?
吴为道,我也象佛教里讲的,有些悟佛的人谈论修心的经验。抓住念头不放,好的要固守,坏的要想法舍弃掉。我觉得奇怪的是,佛法里讲清净心,清净心是非常干净的,可不可以理解成什么心什么念头也没有了?那就连爱心善心也没了?
娇妹道,那可理解错了。我理解,佛教里讲的清净心是有针对性的,是针对贪嗔痴来说的,怎么会把爱心善念也修持掉了呢。佛者讲发大慈悲,释迦牟尼的翻译过来就是生清净心的意思,是把贪嗔痴除灭。
她又问道,你说的乐业也是修心之法怎么理解?你在讲的过程中,有没有把你精神痛苦的体验也讲出来啊,如果没有那个体验过程,别人听了怎么会相信呢,以为你是照搬别人的而不是你自己的亲身所悟,尤其是经历沧桑曲折人生所悟。
吴为道。我对乐业的理解,业不过是修心的介质,媒介,载体。砖瓦块一花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修心的介质,能把业当成修持的对象,一心悟业,容易把自己所从事的那个职业悟出门道悟通。能做好做成功,成功了也养心怡心,心境好了可以帮助自己净心悟业。修心和执业相得益彰共生互济。与何种介质相遇结合生乐,也是因缘和合。世间一切因缘和合而成,缘生而起、缘散而灭。离开因缘和合,万事万物皆空。以因缘和合视角看世间,连“我”的存在都是因为我所处的因缘才有了“我”,没有了我所处的那些因缘,连“我”都不存在了,因“我”而促成了浩大无边的因缘和合之网。每个人身上都结合着不同的因缘和合之网,构成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在因缘和合之网中,人是自由了,也是受拴束的,又是奴仆。想一想,因缘和合凝结着如此众多的因子,对生命才倍加珍惜可贵,珍惜的态度由珍惜因缘扩及组成因缘的万千因子,化奴仆意识而为随顺自然。
我自己总结出双为,既为道也为人。
她说,我能明白你的意思,具体说说。
吴为道,为道,就是专业要有高度,为人就是修身养性,给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这影响到我为人处世的风格。
娇妹道,你这样的理解,就是把佛法变成了世间法。
吴为道,我想起祖师说,难度,自己是以净心从业,也得到有的同事的理解,说了却也有不解的,问我做事图的是什么?
娇妹问道,你在从业过程中,很自然会发现周围的同事们有贪嗔痴,怎么办?
吴为道,理解,必要的迎合,限制。
她说,我知道你心里想的。
吴为道,我那时在单位没评上先进,想提拔不成,收入低,写文章想发表不成,很不能脚下裂出一道地缝钻进去,发表了又没稿费。怎么想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善于向周围人学习浑身都是长处。把精力集中到人生正面,做事,想法把事情做好,让人们看了满意。课讲好文章写好。文章即便没发表也没什么,九泉之下能瞑目,能给社会贡献出来的竭尽所能贡献出来了,即便一事无成也心安。
她笑道,你学这个学那个学为什么不学佛悟佛啊。学佛悟佛管根本。你这其实行的就是佛道,修行,把职场变成道场。边做边修,勤做勤修。人生修无止境。心里再浮现出什么不良念头,删除灭除成为易事。
吴为道,我理解,心与慧不同,还有管心的,能管心的智慧才是最高的智慧。人心易变难拴束,佛陀耶稣教人如何管住内心。
娇妹道,你这样理解对头。你对你乐业,也要借鉴佛法,佛法也是世间法,不必非要出家,在家同样可以修行,这样就可以扩大佛法受众面啊。佛法讲从念头处修。
吴为道,我理解的修行,可以有许多种道路方法的,关键是否诚心诚意。他的意思很明显,不想让她出家修行。
她自然也明白他的意思,却道,我只怕没有你那个定力。
他道,我也有心烦意乱的时候,脑袋如同炸裂一般。
娇妹道,那样的时刻,你是怎么稳定心神的。
他道,我还是把心思落到岗位上了。想法从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开始,这样一想,很快就平和下来了。把心思用到职业上,也有收伏降伏己心的作用。落到职业上总会容易找到应做能做不难做的事情来。有许多成功人士讲授成功经验,听了以后,觉得并没有什么难处,听起来让人感觉很简单,甚至自己也那样做过,遗憾的是没有坚持,坚持了没有宣传出去。
娇妹道。你的乐业还有降伏心性的作用,也符合许多人的日常经验,我能想象到一些人发狠式的干活,转移消解烦恼,活干完了烦恼又出现了,与那个借酒消愁愁更愁很相似,还不是根本的降伏方法。
吴为道,我理解的佛法,重在发心。也就是发愿。佛陀的愿力可谓弘大宏伟。勇智听我讲阿q,发笑,说一个农村出身的青年在这个台上讲话,又说从佛法标准衡量。我讲的太浅,但从世俗角度很深。那种安慰法与佛法的安慰有什么不同?
她笑道,你那是没有去根,病根没有除掉。烦恼心还会不断生出来。
他不免问道,佛者受到别人欺负,怎么安慰自己?
她笑道。圣经里讲,他打你左脸,你把右脸也伸过去让他打。
吴为问道,佛者会不会问,你为什么打我?还是一概饶恕?
她笑道,你说的那个欠心,偿还了就没了,爱心却不然,爱你不商量,跟你对我如何没关系。有人说这是高明的功利主义。你总是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却不领情不道谢,你还是一个劲儿做下去,总会有打动他的时候。这样的想法还是没离开烦恼的根。佛者不图回报。
吴为又问道,做事没有什么期待,做了就是做了,难道做好做坏他也不管么?
她道,你把佛者想象成什么样子了,佛者怎么会如此低俗不堪。佛者会变着法不厌其烦地普度众生。佛者也讲事半功倍。佛教本身也在进化,禅宗的顿悟,如果不悟,心里装着多少清规戒律也是无用。顿悟是同日积月累的修持比较。
他道,世间法这个提法很好,我想搭建的桥梁,佛教讲世间法,无论出家还是在家,关键要有清净心。出家容易保持清净心,在家可是不容易吧,不只是心里,出家有戒律,在家有世俗的杂务烦累,出家有供养,而且富僧,供养的方式很现代化,手机电脑上网样样通,我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在家人那些考核方式啊,比如招揽多少供养,象招商引资那样,对出家人也进行考核。
她笑道,你这个想法太有意思了,那和世俗还有什么分别。不过,贫僧的修行方式,在如今的社会尤其在我们中国,恐怕难有市场。在印度,出家人要讨饭吃,传到中国,说传教人不就是老师吗,应该尊敬才是,才有了供养,而且供养也要符合时尚的要求。灵验,佛法里也讲,修行为什么得到好报,说你没搞明白,心不诚,修行的路子方法不对,搞错了。福报不受,你的乐业讲好运连连,好处多多,在这一点上,与佛法就有分别了。如果你没有福报,就很难坚持了,有功利心在支配着你。心里也难真清净下来。假如佛祖转世会怎么看待乐业。他自然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和他的世间法是否一致。
吴为道,我也有心让乐业主张经受佛法检验。我从基督教那里,看到想在世间行法难度太大。我给你讲母亲的故事,那里面出现了对上帝的信仰与爱情的尖锐冲突。接着,他又讲述了母亲的故事。
然后又道,我觉得,修行之乐,修行带来的清净和喜悦,是世俗成功的喜悦所难达到的,人们对成功总是附加太多的东西,取得的成功越大,附加的想法越多,成功以后反而带来更多的烦恼。心里怎么能清净下来?放不下啊。
她说道,我觉得,法喜与世俗成功的喜悦确实不同,那是把什么功名利禄都放下的感觉,无比的轻松,与世俗那种成功的附加和强烈的期待完全不同。佛法也讲善巧方便,事半功倍,事情没做成,怎么成全人啊?这样放任自流,根本不符合佛法精神。佛法的理解,世间职业也都是成就人的方式方法,当然要努力做好。
她又说,佛界里我最喜欢欢喜佛,看到欢喜佛我就想到你,你经过艰难的自我净化洗礼,发现你修成的乐业法与佛法是相通的。
吴为与娇妹的一番对话,他的精神世界彷佛经受了佛法的洗礼,实现了乐业法与佛法的嫁接,完成了一次最具意义的改版升级,化为雄浑的绵绵不绝的内力,正呼之欲出。他感受着自己已经从沉溺于俗乐的状态中超越出来,彷佛置身于浸润着浩浩绵绵的海洋中,从心中走过的一个个人物,无不喜笑欢颜,再看万事万物皆喜,他也惊奇自己的心境怎么会发生如此的改变。再看娇妹,变成了欢喜的神态,望着他微笑祥和,简直是观音菩萨法身再现。
爱意化为愿力,化敌为友,化友为亲,化亲为一体,化有化道,化有化的机缘善巧。
略知佛法,世道如人心原本清净一体,再观世道人心,觉得未受污染的世道人心清澈无比,可亲可爱可喜,受到污染的世道人心变得令人可恨可厌可憎,又如同被污染的江河湖海,涌动着自然的过滤净化,世道人心非得经过大力化之复归于风清气正,还可亲可爱可喜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