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人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是孤岛在海上的漂泊,好像随时都可能被汹涌浪潮掀翻了去;是秋天倔强挂在树上的枝叶,疾风一过就要寿终正寝。

但老王爷的神色一直不曾变过,他漠然地瞧着列阵攒动的人影,那些长刀和盔甲的锋芒倒映在眸子里,却不能有任何波动。

他只是望着人群里偶尔熟悉的面孔,那代表着的都是唐国老兵,他知道这里面未必所有人都想跟着三皇子胡闹下去,然而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

三皇子的嘶喊愈发急促,“乱臣贼子!杀了他!”

锵!

有长刀出鞘,自此开始人头滚滚。

三皇子早已经去了城内,一声令下命人关了城门,率众臣上了城头,低头看这场因他而起的杀伐。

户部尚书长孙道生在他身后,望城墙阴影下骤起的战争,暗自琢磨,现如今张辰被东海的人带走迟迟未归,从兵力上看,无论如何都是三皇子完胜。

想到这里,长孙道生笑着道:“陛下先见之明,早知恭王府的狼子野心,如今看来,不曾将其府上人杀个干净已十分仁慈。

以微臣之见,不妨将其府上亲系压上城头,可让城下贼子投鼠忌器,束手就擒。”

三皇子眼前一亮,方才他在恭王爷面前实在不堪,直觉失了自己的天子威仪,当时急火攻心,只顾在想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一定要杀死对方,倒忘了城内还关着恭王府的亲系。

长孙道生这句话正中了他的心思,三皇子露出喜色,“说得对,快,来人,速去恭王府,将其府上一应人等带来!速去,速去!”

他的神色激动,好像自己方才的屈辱在这一瞬扫了个干净,手舞足蹈。

这种反应倒让长孙道生和众多臣子愣了神,又急忙低下头去,心底则暗暗想着:三皇子果如传言,庸人而已,难成大事,如今他靠东海的人成事,长此以往,唐国也便名存实亡,终要变成东海的唐国。

他们想通其中利害,但大多又转念道:局势如此,我又能怎么办呢?只希望能明哲保身,一路富贵便好。

就在他们心头做纷纭的琢磨时,忽听城头一个统领道:“陛下,情况好像···不太对。”

众人急忙低头去看,只见方才还如孤岛漂泊的三千多人,那些盔甲破损面容憔悴的三千多人,现在却以豁口残兵,做直入单刀,杀出条条血路。

反观在长安城养精蓄锐多日的三皇子部将,却在绝对的优势下节节败退。

长孙道生看得真切,恭王爷身后的将士人人都有玉石俱焚的杀机和勇气,哪怕是死,手中的刀也要找准了机会递出去。

他们的敌人不一样,那些装备精良,休憩充足的儿郎,还未出刀,先畏生死,大多数竟只来得及提刀抵挡,第二招还未施展出来头颅已经没了。

现在,长孙道生才忽然想起老王爷方才的神色,当时只以为是漠然,如今想来,是镇定,是百战之师的绝对信心。

“三千残兵是瘦虎,长安兵将类羔羊,虎入羊群,就算是百倍数目,也不过是吃食。”

三皇子麾下部将的溃败来得太快,实际死伤人数不过四千,其他人便再也没了亮剑的勇气。

兵败如山倒,不过小半个时辰,三千人追着数万人的喊杀声冲上城头,令三皇子的脸色惨白。

他此时想起方才派去恭王府的人到现在还不曾回来,慌张道:“人呢?恭王府的那些亲系呢?怎么还没来?”

长孙道生也觉得时间未免太长,从恭王府到这里,满打满算不过两刻路程,更何况去时还是快马加鞭,何至于这么久还不见任何踪影?难道说,恭王府也出了什么差池?

城门下方。

恭王爷的声音瑶瑶传来,“缴械投降者,不杀!”

副将随之呼喊,“缴械投降者,不杀!”

接着是三千人齐齐高呼,“缴械投降者,不杀!”

早已经寒了胆气的败军当即乱做一团,丢盔弃甲之声叮叮当当响了遍地。

老王爷站在城下,抬头再看城上的年轻皇子,虽是自下而上,却胜似俯视。

三皇子受这眼神的刺激,只觉得胜过千言万语的羞辱,他咬着牙不住一句句去说乱臣贼子四个字,最后低头高呼,“你们恭王府的人都在我的手上,难道不想要他们的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