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建新叔叔带他们去庐山写生(2)

在去庐山的车上,祈冰小声问志军:“你怎么回事呢,出来一天就想回家。你看小明比你小,都没有像你这样。”

志军满脸沮丧地说:“我也不知道,昨天还好的。今天早上醒来,周围都是陌生的,我就有点想家了,不想写生了。也许是没出过远门吧,离了家就不行了,唉。”

“现在没事了吧?别再出洋相了。坚持住,习惯就好了,想开点,莫老往家里想。多想想如何写生,把思绪放开就好了。我以前在黄林镇时也想家,老想回去,后来习惯了,想开了就好了。”

“好吧。我试试。”

“不是试试哦,是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一起来,也要一起回家。”

志军点点头算是答应了祈冰的要求。

车子离开九江市区,在山路上盘旋而行。

奇峻的山峰、成片的山林、飘渺的云雾、美丽的湖泊、西式的别墅。。。。。。逐渐展现在他们面前。

“太美了!以前只在画中见过。现在真实感觉到了。真是不可思议,太美了!”祈冰频发感叹。

“你们看,那片云雾漂过来了,刚才的太阳不见了。”小明惊异地叫道。

“呵呵,这才开始呢。好风景还在后面呢。”建新叔叔说道。

大明说道:“感觉有点冷了啊。我穿件衣服,小明你也穿。”

建新叔叔也要求他们穿上衣服,告诉他们上去以后是比较凉快的。

车子紧贴着山崖行驶,一边是山,一边是万丈深渊。大明望着这些险峻的景象,不由得缩了缩脖子,叫道:“妈呀,这太吓人了啊。”他不敢往山下看。

建新叔叔乐了,说到:“这还是在半山腰呢。庐山的最高峰叫汉阳峰,海拔1474米。每年七月至九月,这里平均温度16.9度。凉快吧。”

小明说:“怪不得觉得这么冷呢,呵呵。”

“你们刚才看到的云雾,可是经常出现的啊。一年365天,雾日就有191天。有人用诗赞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祈冰叹道;“说得太形象了。是这么回事啊。”

“庐山又叫匡山、匡庐。这当中有个传说呢。”

小明好奇地追问道:“是什么传说啊,建新叔叔快说啊。”

大明不耐烦地打断小明:“你着什么急啊,让建新叔叔慢慢说来。”

“传说啊,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这个山修道,结庐为社,因而叫这个山为庐山,或叫匡山、匡庐。这庐山啊,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断块山约有25公里,宽约12公里,绵延着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

小明听着迷糊,什么“地垒式、长断块山等”,他不理解,但也不敢打断建新叔叔的话,只得硬着头皮往下听。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河南的鸡公山、河北的北戴河、浙江的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庐山还是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和政治名山。要说起来,恐怕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说完的,这几天慢慢跟你们说说,让你们也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马上要到牯岭了,这是庐山的管辖中心,也是旅客集散之地。我们在这里找地方住起来。”建新叔叔话刚说完,车子已经进了牯岭街上了。

他们下车后,发现这里像个集镇一样,什么旅店、餐馆、药店、书店、百货商店等等都有。

建新叔叔为了节约费用,带他们去找已经放假的学校住宿。这里价格相当便宜,只有旅店的三分之一。所谓住宿房间就是教室,里面四个课桌拼成一个床位,上面铺上凉席就成了。外面倒是有公共淋浴间,但里面没有热水。

大明叫小明不要另外占床位了,两人用一个床位就行了。这是因为教室床位本来不够,还有其他游客需要住宿。少用一个床位,对付一下,另外还可以节省点费用。

建新叔叔夸赞大明脑筋动得快,大明一乐说:“哪里啊,小明个子小,跟我挤挤没事的。”

这样的环境下,建新叔叔有点担心志军吃不消,便问志军:“志军,在这里不太习惯吧?以前我们来这里旅游时,连这样的教室都住满了。最后没办法,只能安排我们睡走道,席子往地上一铺就算是个床。这里凉快,晚上睡觉还是蛮舒服的。”

志军看了看周围纷纷在整理床铺的其他游客,又看了看建新叔叔说道:“没事了啊。我现在好些了。看到这些山景,让我暂时忘掉了想家的念头,刚开始时不习惯。慢慢来吧。大家出门在外,其实都不习惯。只有适应这种新的环境,才能做好后面的事情。”

听到志军这么说,建新叔叔立马表扬志军:“哎呀,没想到志军适应还是蛮快的啊。应该这样,我跟你说,其实人是最容易适应新环境的。适应如何,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你们如果度过了余下的几天,相信对你们以后有机会出外旅游或出远门办别的事都有好处的。”

晚上吃完晚餐,小明闹着要去街上转转。

于是他们一行人就随意在牯岭街上溜达。晚间的牯岭,云雾弥漫。在街灯的照射下,云雾时而近前,时而退后。人在其间,如入仙境一般。

小明异常活跃,叫道:“我们来躲迷藏,好不好?”

建新叔叔笑着说:“那可不行,人生地不熟的,云雾又多,你到时躲不见了,或者被妖怪掳去了怎么办?哈哈。”

小明连忙停下来,小声地问建新叔叔:“这里真有妖怪么?”

“当然有啊。”大明一本正经地说。

“你这一说,我都觉得瘆的慌,有点害怕呢。算了,不躲迷藏了。”小明似乎有点惶恐地说。

小明这一说,把他们惹得哈哈大笑。

志军接着说道:“看来小明也有害怕的时候啊。”

“好啦,别逗他了,免得晚上睡不着觉了呢。我再来讲讲关于庐山的事情。”建新叔叔说道。“当然跟妖怪没有关系啊,哈哈。”

小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闷着发笑。

“这庐山啊,在东汉明帝时就是中国佛教中心之一。公元六世纪到八世纪又是道家、诗人、学者的驻地。寺庙和道观遍布啊。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观音桥、周瑜点将台、爱莲池、三叠泉和含鄱口等。我们现在走的牯岭,是因为有大块岩石形如牯牛而得名。”

祈冰这时四下看了看,好奇地问道:“哪里有牯牛石啊?没见到呢。”

“牯牛石不在这里,在另一处进来的山边。牯牛这里海拔1056米。这里也是旅游的中心辐射区,这里可以到达各处景点,是各类景点交汇的原点。清朝光绪年间。庐山先后为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强行租占。庐山1935年收回国有,这里还曾是国民党的夏都呢,现在这里大多数建筑是疗养院和休养所。”建新叔叔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祈冰、大明和志军很是佩服建新叔叔,觉得不愧为老师,还游历过祖国许多名山大川,各种知识太深厚了。

围着牯岭转了一圈,夜雾似乎更加浓郁了,凉意渐深,他们不得不往回走,尽早歇息,明天再到一些景点开始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