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招贤

北方联邦的土地上尽管是冬天但是却热火朝天随着大量的粮食运抵各省今冬将不会出现大批百姓逃荒甚至是饿死的局面同时我推出了以工代赈的政策各地都在利用入冬后的这段时间疏通水利开挖沟渠为明年的春耕作好准备。

与此同时我也接受了李岩的建议大量的录用北方的文人进入到政府当中一直以来在明朝的官僚体系中南方人都占据了重要的比例。这一比例随着朱慈烺南迁和崇祯的自杀生了重要的变化很多南方籍的官员不是选择追随皇帝于九泉就是选择跟随朱慈烺到南方展北方的官员从前受到排挤自然不愿意到南方展事实上就是他们到了南方也很难被重用。

从我得到的一组数字中就能说明这一切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北京时先后有4名官员在崇祯皇帝死后的最初几天内自杀了其中很多是像范景文那样的高级官员。从比例上看自杀者中南方人多于北方人。21位自杀的文职大臣可按籍贯依次排列如下:

其中3/4来自长江流域或南方地区只有1/4是北方人。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没有一位属山东籍。当然平均来说南方人当时多居高位特别是各部长官之职因此皇恩会使他们感觉到更沉重的精神压力。当异族入侵之后所有的幻想破灭可能也是导致南方人自杀比例较大的一个原因

在上述21位忠臣中有3位曾力主南迁他们不像其北方同僚那样附近有田产需要保护可是此时也留在了被清军占领的京师。然而在与满清政权合作的问题上籍贯就并不具有决定意义了。最终投降皇太极的162名高级官员按籍贯排列如下:

如果我们将南直隶、四川和湖广算作南方那么留在大顺新政权中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在数量上便完全相等:各81人

当然没有自尽就不等于选择作皇太极的顺民除了那些投降的官员以外很多官员隐匿了起来更多的则是选择逃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焦点我的部下很多人认为这些曾经投降满清的官员既然对大明朝都不忠诚了怎么还会对我们忠诚呢所以极力的反对录用那些曾经在短暂的大清朝做过几天官的人。

我却不这样看待问题就参加满清政权的原因而言年龄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因素。从一份列有科举资历的殉难者名单中我们现自杀殉难者的平均年龄比多数投降者稍大(或至少考中进士的年代较早)这不难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自杀殉难者中有许多人已经在文官仕途中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而大量投降者则是仕途生涯刚刚开始或达到顶峰的较年轻官员。在忠于明朝和清军合作之间作出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入仕时间的长短。虽然地方上的士大夫家族常说他们从皇帝那里获得科举功名并因此成了士大夫故应以感激之情报答皇恩但在朝中任职的官员却更倾向于以官职大小而不是功名高低来限定自己所承担的义务。这就是说新进考取功名因而任职未久的官员加入满清政权的可能性最大。

这完全是中国千年科举制度和腐朽的官僚制度在作怪很多人辛苦的甚至是大半生才博取功名就这样让他们放弃确实很难儒家思想一方面让读书人忠君爱国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摧残着文人的心灵让他们成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虽然将降官中渴望作官的人和被勉强拉入的人明确区别开来是不大可能的。但有些士人的确很想加入满清政权并竭力交结已经成为皇太极眼前红人的范文成竟然以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作为一种巴结的资本确实令人不齿。当时有许多士大夫疯似地要重做朝服因为原有的朝服已经因害怕清军杀戮官员而烧掉了。

在这些人当中最遭蔑视和责难的是那些企图加入满清政府的南方人。而南方籍变节者中最为声名狼藉的则是以兵部职方司主事秦汧为的一伙无锡士大夫。这其中包括:秦汧的姑父——翰林院学士赵玉森、礼部主事张琦以及原在明朝任地方官、北京陷落后一直在礼部任职的王孙蕙。皇太极进城的前三天王孙蕙还曾涕泪横流地向崇祯帝保证一旦明朝亡了他一定作为忠臣自杀殉国。但清军真地攻进城中的那天王孙蕙家中响起一片妇人的哭喊声他的决心于是动摇了。嚎哭之声搅得他心烦意乱突然他对家人说无需担心他将把一切都安排好。随后

王孙蕙取出竹竿挑出一幅黄布上面写上“大清皇帝万万岁”挂于门外。及至皇太极进京时王孙蕙又与其他三人在城门口站成一行迎接新君。当皇太极的护卫走近这四人时他们鞠躬行礼并表白他们愿为新主效劳。他们的恭顺的举止倒是被人们看见了但他们表示归顺的话语却淹没在嘚嘚马蹄声中。

十分可耻的是当我军进入北京时这几人又站在了夹道欢迎者的行列对于这样的人不光是我鄙视就连代善也同样看不起因此他向我提出的第一个要求竟然是将这几个人统统的赶出北京并且永远不得录用。在知道事情的缘由后我自然是十分高兴的答应了。于是这四个家伙灰溜溜的逃出了京城成为人们记忆中永远的污点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尽管是我很想招募一些有作为的官员但是很多人仍旧像当初一样隐匿起来。

偏偏这个时候正是我最需要用人的时刻中央政府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官员补充这不同于各地方政府他们可以招募乡绅也可以从旧有的体系中选拔而北京则没有选择。正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我这个现代人眼中没有古代人迂腐的观念当然这不等于我不重视道德情操像秦汧这类的人我就绝对不会录用。在综合考量了李岩的建议以及和袁崇焕等人商议后我决定贴出招贤榜榜中列举了我们现有空缺官员的职位一览表同时要求应聘者按照自己的才能进行应聘。

一开始简直是门庭冷落没有几个人来应聘即使有也是那些自不量力如同秦汧一样的谄媚小人这些人被逐一经过考核轰走后就再没有其他人来了。

这倒好还说招纳贤才呢如今一个人都不来了我坐在所谓的人才招收处已经两天了除了最开始上演的闹剧以后就门可罗雀。整个北方的重建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仅靠山东和辽东两地的官员是绝对不行的更何况他们不熟悉北京的情况以及整个政府的运作。在北京开始重建计划之后很多逃难的人都6续返回了自己的家园他们对于重建有很大的兴致但是对于在我的政府里做官却是不感兴趣。这可把我愁坏了政府的框架已经搭好可却没有人来参与政治体系重建这无疑于让我的政府处在一种难堪的境地也让重建计划推行缓慢。

“不行老这样等不是办法我们必须出去找。”我实在是坐不住了站起了身对坐在身旁的李岩说道他也觉得处境难堪当初是他向我信誓旦旦的说很多北方的才俊会来投靠可是他所说的才俊一个都没有来。

“那我们从何做起?”李岩不解的问道。

“从前明的官员身上做起这些人能考中进士绝对都不是泛泛之辈至少智商还是满高的他们不愿意出来做事一定有很多原因心里的顾忌也不少我们就挨家挨户的一个一个的找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帮助解决当然这些人也要考量不是说做了前明的官就可以做我们的官具体情况你视时而定吧。总之这人你要给我找回来。”我毫不客气的给李岩下了死命令。

“先生什么是智商啊?”李岩不解的问道智商这个标准他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智商就是人的智力也就是看他聪明与否李岩你不用灰心丧气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好好去干吧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看着他脸上的茄皮色我也不忍心于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回答道。

“是的先生我一定不会让先生失望。”李岩倍受我的鼓舞又重新有了信心和斗志。

李岩真的没有让我失望他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前明官员的名单竟然按着名单挨家挨户的寻找这其中很多人已经流落他乡了也有很多人不住在原址了但是还是被李岩找到了不少经过他的苦口婆心和真诚感动很多明朝的旧官员答应出来为新政府做事。

当然这些人中也不乏因为诱人的薪水而妥协的皇太极攻陷北京之初采取了怀柔政策但是随后因为战争的持续他的口袋里银子一天比一天的少不得不将脑筋动在那些明朝的旧官员上那时这些人根本没有机会逃出北京。而皇太极进城时的收获只有明王朝内外府库剩下黄金17万两白银13万两这自然不够支付一场昂贵的战争和制造大量的先进火枪于是皇太极接受了手下谋士的建议向明朝官员课以不同数量的罚金并立为制度以此来筹集一笔军费。对臭名昭著的贪官应严刑拷打逼他们交出全部私产对那些拒绝效力的官员应没收其财产而对较少劣迹的官员则应要求他们自愿向大清捐款随着战事的逐渐紧张以及北京的被围困这种罚金也就成了对所有旧明官员的一律政策了尤其是皇太极接受范文成的意见准备逃跑时这种惩戒变得越的严厉。

这使得很多官员倾家**产即使在我军入城以后不得不靠救济粮来生活这些人大多身体柔弱又不堪劳累经常是干了几天的活就赖在家中说什么也不再以工代赈了。而对于我贴出的招贤榜吃过亏的官员中很多人认为那是新政权玩的花招目的和满清一样榨出他们身上的最后一滴油水。

原来是这样在听了李岩的报告之后我恍然大悟错就错在招贤榜上没有写薪金待遇也在于很多人吃一堑长一智现在好了经过李岩的动员已经有很多人加入到了新政府的行列开始新的职能这些人在工作的当月都得到了丰厚的薪金消息一经传开前来报名的人也多了起来。看来总是要有人先尝试了才会有人跟进。

随着人才招揽的顺利进行新政府的各项事业已经开始上了轨道我给官员们的薪水是十分丰厚的这足以让他们来养家糊口当然要再像以前仆人丫鬟一大堆是不可能了一个普通政府职员的薪水以目前的物价来讲绝对可以满足一个五口之家的日常所需要是有人借机贪污那对不起了他将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在先后承办了几起贪污事件之后这些旧明的官员都开始上路了没有人敢把念头再动在公家的身上毕竟思想要一点一点地转变这些人经过了那么多年封建礼教的熏陶难免有一些不良习好这个改正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我也不是不近人情先后出台了多项福利政策其中就包括免费为政府职员看病这一政策。对政府职员从北京新政权建立后我就开始宣扬这一政策所有的官员都是新政权的职员和他们的关系是雇佣关系做的好可是受到奖励做的不好自然要罚奉降薪甚至是革职。从此树立一种新的观念民间不是说“千里做官之为财么!”那好我就将个人的政绩和收入挂钩看你还买不买力于是过年的时候很多官员和政府职员都欣喜的收到了数额不等的大红包作为对他们这段时间以来辛勤工作的奖励。

注:天哪我居然把《不称职的兽医》的更新章节更新到《神圣法兰西》去了好在及时现没造成什么损失。呵呵各位兽医的老朋友我可以透露给大家一个消息就是由这周起〈不称职的兽医〉将会每天都更新在最快的时间内更新完毕请大家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