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一狗,在许多人眼里,并不算些什么,而董蒙自己知道,攒下两万块钱是多么不容易,那是董蒙省吃俭用下的积蓄,原本想着假期时候,去大理来一波想走就走的艳遇之旅…
嗯…
现在不用纠结了!
本尊舍不得花的钱,董蒙来替他花。
说服本尊用董蒙的钱来给自己涨面子,董蒙一点压力都没有。
死道友不死贫道。
虽然没有动口舌,董蒙仍是觉得有些渴了,蹲下来取过媳妇熬制的银耳莲子粥,美滋滋的喝了干净。
哎,舒坦。
好想忘记跟本尊说建学院的事儿…
就算董蒙所处的时代,建筑材料跟不上,最起码草图总是有的,综合几所最牛逼的院校,什么异国风情的麻省学院,带着中国风清北大学,融合在一起,想想都觉得有些期待。
不行了,不行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当校长了。
申时,受董蒙派遣出去探查的士卒,已经多半回来,至于远些的,怕是要明日才能归来,士卒们将今日的成果汇集到太史慈处,由太史慈送到董蒙身前。
当董蒙见到太史慈时,在太史慈的身旁,见到一个让董蒙有些想不到的人。
司马俱。
乐安国的黄巾军头领,明目张胆的出现在董蒙的曲城。
“董大人,我来寻你了!听说董大人前些日子出远门了,我来的倒是巧!”
司马俱与罗平多有相似,身量魁梧,带着些掩饰不去的庄稼汉子痕迹,此时一脸憨厚的向董蒙问好,似乎根本没有担心自己的安危。
不怕被砍了脑袋啊!
鸿门宴听过么?
刘邦得了天下,鸿门宴自然被改成刘邦虎躯一震,在项羽将士中临危不惧,最终安然归来,想来便是司马俱听过,也只会觉得是英雄才会赴鸿门宴
半个月前,董蒙本着收小弟的心思,寻思着能救助一下乐安郡的流民,看来司马俱那里的情况着实有些不妙,不然,也不会如此的着急。
太史慈将草图给了董蒙,然后附在董蒙耳旁,说了两句,顿时董蒙的眼中有了别样光彩。
“来,坐下,坐下慢慢谈。”
董蒙扯过一张椅子,自己当先坐下,忽而想到汉的规矩,他们穿着袍子,袍子下面啥都没有,基本上是开裆裤,为了防止走光,所以习惯跪坐姿势,董蒙指着准备好的垫子,道:“你习惯怎么坐,自己来…”
司马俱看了一眼,然后举止间变的犹豫,半晌,才开口道:“那个…大人,我惯常站着,我便…我便站着吧。”
董蒙不再谦让,反正是三两句话就能说的清楚,哪用得着做些表面文章。
“说说吧,你那边缺些什么?”
“大人,缺盐,我听管亥说,大人这里的盐,能擦伤口,让伤口不发脓,我想…我想与大人换些盐。”
“粮食呢,粮食缺吗?”
“不缺,大人,去年我们抢了好多粮食,吃用还是够的…”
听听,人家说的,多敞亮。
去年抢的,今年还够吃呢…
就冲司马俱这种敢作敢当的性子,董蒙觉得,也是可以拉他一把的。
不过,司马俱和徐和,将乐安郡闹的天翻地覆,去年杀的朝廷官吏,就有数百人,乐安郡之所以物资匮乏,也是因为被周围郡县,刻意刁难所致。
董蒙倒不是怕自己被盖上通敌的罪名。
黄巾军因为吃不饱,才开始造反,现在对于司马俱这些,完全可以用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来对待,说他们是罪大恶极的乱贼,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也可以说他们是迷途知返的百姓,幡然悔悟,想为汉室的平稳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几年前,这些黄巾军还是正经的百姓,不管是种田的,或是依附大户的平民,百姓的身份做实无疑,至于这个正不正经,那就不知道了…
可谓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董蒙手指敲打着桌面,配合着语速,道:“明面上,你要声明一下,已经归附朝廷了,这事儿,有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我回去就让他们宣扬,还能跟大人下字据。”说到此处,司马俱有些为难,犹豫了会儿,道:“大人,只要能买盐,我这边一定约束的好好的,谁敢犯事儿我便砍了他们的狗头,不过…徐和那边,我便没法子控制了,还有…大人,我听说…我听说徐和连同北海国的人,准备杀了焦和。”
…
卧槽…
你们倒是真敢想,连一州的刺史都想杀,果然是志向远大呀!
记得记载中,焦和却是是被黄巾军杀了,至于年份,应该是打完董卓以后,还有一年的时间呢。
董蒙对焦和没有什么好感,焦和身为刺史,逼迫太史慈远走辽东,这事儿就属于小肚鸡肠了,况且,焦和在任时,青州局势更为糜烂,与焦和的庸才有很大关系。
杀吧…
人家堂堂一个刺史,没事儿不会出去的,你们要是觉得能杀得了,那就去杀吧!
董蒙这里还会与他们说一句,祝你们成功!
商谈已定。
余下的事,便是由叁胖来接洽了,至于换什么,什么价位换,叁胖的本领无须董蒙担心。
得了董蒙的亲口允诺,司马俱极为高兴,当下便向董蒙告辞,与叁胖早达成协议。
董蒙将司马俱拦住,道:“司马俱,你先别走,我有件事儿,问问你!”
司马俱的意愿达成,拍着胸口道:“大人,有什么吩咐,您只管说。”
“其实和你没有什么关系,我就是想问问,上次我带回来的那些人,他们是什么来历?”
“大人,说的可是常威?”
“嗯?什么常威…我记得那个年轻,不是叫常书么。”
“大人有所不知,常威是常书的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仍是有许多威望,常书遇到事时,还要问过他爷爷的心思。”
董蒙隐约记得,那日见到常书时,旁边似乎还有两人,一个精瘦的汉子,另有一个老迈之人,听常书以爷爷称之,只是常书对朝堂的官吏,说话的语气比较冲,董蒙懒得理会他们,便让他们在曲城安置下了。
方才,太史慈在董蒙耳边说的,便是迁徙来的常书。
这些看似普通的村人,得了董蒙的援助,依着董蒙的规矩,在一处建下房屋,对于建筑之事,竟是颇为娴熟,因董蒙一直让旁人留意着民间的铁匠、木匠这些靠手艺吃饭的人才,太史慈便将常书的村人事报与董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