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四) 勇者胜?????所以和对面乌克兰步兵师的炮兵团的36门75mm野炮、12门105mm榴弹炮比起来,日本步兵第18联队的炮兵大队只有8门75mm口径的野炮,就是加上6门37mm高射炮的话,在炮兵火力方面也是远不如对手,中国装甲团的团属炮兵连也只装备了6门75mm野炮而已,地面炮兵火力方面的差异是巨大的,如果算上对方是2个师的话,在炮火方面的优势就更大。?
就是把日本步兵第18联队的3个步兵大队所辖炮兵小队装备的24门中国产81mm营属迫击炮算进去,加上中国装甲团的2个8门制营属迫击炮排,双方炮的数量对比为协约国联军14+12+24+16=66门vs乌克兰人36+12+36+12=96门,那也是远远不如对手。“,?
乌法战役中协约国联军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原因在于无论是火炮数量还是威力都远远超过了苏俄红军,加上航空队的空地协同,现在,东路支队的兵力和火力都远远不如防守一方的乌克兰主力师,航空队受到河畔森林湿地环境和地形的影响,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现在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下,中国装甲团的上校团长居然不等航空队的战机抵达上空协同,就要从地面单独发起进攻“”?看?
在座的日本将领慈宁宫联队长酋崎正刚到下面的大队长少佐们,包括联队附竹内彬上尉,对吕焕炎说的话都觉得很有点不可思议!4个日军大队长闻言都面面相觑,显然有点接受不了中国上校的狂妄和自大。?
“吕桑,我认为,等待航空队出击后发起地面进攻,才是稳妥的办法,现在我们的兵力比是1:4,大炮数量只有对方的7分之一,而且对方有24门105mm的榴弹炮,我们总不能用81mm的迫击炮去对抗对方这105mm的榴弹炮吧?”步兵第18联队的联队长酋崎正刚一边掏出手帕抹着额头的汗,一边劝说道。?
1918年7月30日??10:25哈尔科夫东北二十一公里哈尔科夫河畔森林?
“联队长阁下,兵贵神速,为了等你的步兵第18联队,我的装甲团已经浪费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现在我的第1连还在和敌人的骑兵营激战,如果再拖延等待下去,我担心乌克兰人回过神来没准撒丫子跑了,到时候对方只要离开大路,装甲部队的追击的优势就彻底发挥不出来了,如果你的步兵联队不打算投入进攻,那么我建议你们接手我部抢筑的临时防线,我先带装甲团沿着大路猛冲过去,争取能在南边兜住对方的退路!”?
吕焕炎的说话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中国装甲部队指挥官的坚韧和自信。?
如果是平原地带,他只凭2个营的FD17II轮式装甲战车都敢发起冲锋,对方的炮兵火力当然是个问题,不过利用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和灵活调度,还是有机会冲破敌人的阵地的,FD17II轮式装甲战场的正面装甲厚度提高到了16mm,无论是马克沁还是德国的mg08几乎不可能有效击穿,而FD17II型炮塔上装备的m2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在没有坦克的战场上几乎是所向披靡无可阻挡的存在。?
航空队的空地协同和轰炸当然是收拾对方炮兵阵地的最犀利武器,可在吕焕炎看来,干等一个小时怎么都可能出现变数,敌人一旦撤了再追可就事倍功半了,这乌克兰森林湿地绝不是自己的装甲部队最好的用武之地。?
吕焕炎甚至做了这样的打算,那就是自己的装甲团一路冲到哈尔科夫城郊去攻城,而把森林里的乌克兰人留给日本步兵第18联队和航空队去收拾,当然,这会儿,首先得先冲过去,开玩笑,总司令在联军战地培训班上多次强调过,迅猛的穿插打击敌人的侧翼和后方,才是装甲部队奔袭的要点,在丛林湿地里打阵地战,对轮式装甲战车部队来说,有点使不出劲的感觉。?
直到这会儿,吕焕炎还在懊恼,如果自己的装甲团能提前换装了最新型的国产中华FD18开拓者轻型坦克的话,那装备了m191837at坦克炮的履带式坦克在这丛林湿地才正是用武之地,到时候摧枯拉朽看乌克兰人怎么抵挡。?
“吕上校,前敌指挥部只是叫我们两部尽快汇合,摸清楚敌人阵地情况,查明对方炮兵阵地的位置,可没叫我们在航空队抵达之前就发去进攻,没准前敌指挥部会调步兵第23旅团上来增援我们东路支队,毕竟对方至少是2个步兵师的兵力,就算是乌克兰人,可手里装备的枪炮那是正儿八经的德国制造,何况对手的炮兵占据了巨大的火力优势!我们大意不得!”?
步兵第18联队联队长酋崎正刚也有点急了,一把拉住吕焕炎的手差不多是嚷了起来!在酋崎正刚来说,他既希望自己的步兵第18联队能抢在吕焕炎的装甲团之前向乌克兰人发起进攻,以便替日本部队夺得首功,不能整天跟在中国装甲部队后头捡洋落吧?那帝国陆军的荣光几时才能从自己的手里恢复??
同时呢,在对方很可能占据巨大优势的炮兵火力面前,酋崎正刚这厮又不想冒没有航空队配合收拾对方炮兵,就发起地面进攻时所冒的巨大风险,一句话,吃肉得争先,啃骨头还是留给中国航空队最好,所以这厮听吕焕炎马上就要单独发起进攻,还要一口气冲到哈尔科夫城下再兜转过来截断乌克兰这两个师撤向哈尔科夫的退路,这厮就着急起来一脑门子的汗。?
“联队长阁下,谢谢你的提醒,我们到乌克兰来干嘛来了?不就是上阵消灭敌人来了么?这时候哪能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