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要说服那些极难说服的人,尤其是那些高高在上、平时非常自负、很难听得进别人的劝告的人时,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正话反说”。

我们先来看一看,面对一场几乎不可收拾的争吵打斗闹剧时,说话高手是如何利用“正话反说”来迅速化解矛盾,收拾局面的。

何刚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与他妻子吵起来了。这两口子越吵越起劲,到后来不但恶语相向,甚至还动起了手脚。两人打了一会儿架,何刚居然败下阵来。没想到,他老婆居然没有任何停手的迹象,只见她拿起了一把菜刀,非要找何刚来一个你死我活不可。有人眼疾手快,赶忙把她的刀夺了过来。但她仍不罢休从地上捡起了一块碗口那么大的石头,说要把何刚的脑袋砸开花。

劝架的人越来越多,何刚的老婆却越来越“疯”。正当这摊子不知道怎么收场时,何刚的老板丁总正好路过。他看到这个情形,心生一计,然后一步上前来,拆开拉架的人们,说:“大家都闪开,看看这两口子谁打坏谁了,谁掏钱上医院,谁去侍候。”丁总将这段话里的几个关键字咬得特别响。

接着,丁总又趁势将何刚正在大哭的孩子往何刚老婆跟前一放,说:“你们打,让别人看笑话,让孩子遭殃!”紧接着,丁总又把何刚推到他老婆面前,激将道:“打呀!你男人要有个好歹,用不了三天,你不跳河才怪呢!”

拉架的那些人看到丁总使出了“正话反说,欲擒故纵”的激将法,便都先后散开。何刚老婆看到没有人愿意再理她,顿时气焰短了一大半,手中举起的石头也不知如何放才好了。眼看无法下台,她竟然“哇”的一声坐到了地上。

丁总看她已威风扫地,便给旁边的一位大婶递了个眼色。大婶会意地走过去,轻轻一掖,让她“顺坡下驴”乖乖地爬了起来。就这样,一场眼看收不了场的闹剧,便奇迹般地鸣金收兵了。这就是善于运用“正话反说”的威力。

其实,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古人就已经懂得运用“正话反说”的力量,去解决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化解不可能化解的困局。例如,齐国有一位叫晏婴的相国,就很善于运用“正话反说”来帮助别人消灾解厄。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大怒之下,将这个人绑在了大殿外面,然后召集左右武士前来,准备肢解了这个人。为了防止别人干预他的这次杀人举动,他甚至下令说,有胆敢劝他不要杀人者,一并也杀了。群臣见齐景公发了这么大的火,还下了这样的旨令,谁也没敢去阻止他。

时任齐国相国的晏婴看见武士们要对那个人杀头肢解了,连忙上前说:“让我先试这第一刀。”众人觉得十分奇怪:晏相国平时是从不杀人的,今天怎么啦?只见晏子左手抓着那个人的头,右手磨着刀。正当大家都在等着他下刀时,他却突然仰面向坐在一旁的齐景公问道:“古代贤明的君主要肢解人时,您知道是从哪里开始下刀的吗?”

齐景公一听,明白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了,赶忙离开王座,一边摇手一边说:“别动手,别动手!赶紧把这个人放了吧,都是寡人的错。”那个人早已吓得半死,等他从惊恐中回过神来的时候,知道是晏婴救了自己,连忙向晏婴磕了三个响头,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

晏婴在齐景公身边,经常通过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迫使齐景公改变一些荒谬的决定。有一次,有个马夫杀掉了齐景公曾经骑过的一匹老马,原因是这匹老马生了病后,久治不愈,马夫害怕它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马,所以就把它给杀了。齐景公知道后,心疼不已,然后怒火冲天地斥责那个马夫,甚至还要亲手杀了这个马夫。

马夫没想到齐景公会为了一匹老病马而杀了自己,吓得面如土色。晏婴在一旁看见了,连忙抓住齐景公手中的戈,对齐景公说:“你这样急着杀死他,使他连自己的罪过都不知道就死了。我请求为你历数他的罪过,然后再杀他也不迟。”齐景公说:“好吧,我就让你处置这个混蛋。”

晏婴举着戈走近马夫,然后对他说:“你为我们的国君养马,却把马给杀掉了,此罪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不得不杀掉养马的人,此罪又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杀掉了养马人的事,传遍四邻诸侯,使得人人都知道我们的国君爱马不爱人,落得了一个不仁不义之名,此罪又当死。鉴于此,非杀了你不可。”这边晏婴嘴里还在说着,那边齐景公却突然对晏婴说:“夫子放了他吧,免得让我落得一个不仁不义的恶名,让天下人笑话。”就这样,那个马夫也被晏婴巧妙地救了下来。

通过这两个故事,你是否已经发现,运用“正话反说”,能通过放大对方的荒谬,让对方更明白地看到自己荒谬的真面目,从而达到迅速有效地劝谏与说服对方的效果。

其实,“正话反说”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效果,正是源于它“显微镜”似的作用。当你善于运用“正话反说”,就能在对方的荒谬之上再加上一层荒谬,令对方的荒谬看起来更加荒谬,从而令对方的荒谬无处躲藏,让对方马上看得见,然后被你成功劝告或说服。总之,当你在用正面的说话方式去劝告、说服别人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时,不妨试一试“正话反说”这一招。只要你正确运用了,这个说话方法一定会让你非常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