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关胜开始管理黑龙江和吉林部分地区,岳飞和韩世忠率领大军南下,石宝和杜壆率领北方军团东进,栾廷玉和杨再兴他们率领东北军团北上的时候,东京开封城迎来了自靖康之耻发生之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

五年了,终于迎来激动人心的一刻,很多读书人都憋着一股劲。

这次科举考试是由燕王发起并主持的,因此注定了它的不一样,以及开了历史的先河。

他将考试分为文科举和武科举。

这两种很好理解,文科举嘛,传统的科举考试。

王铁没有做太多的改动,依旧按照宋朝原来的样子行进。

宋代的科举考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发解试,礼部省试,皇帝殿试。

发解试,是第一场选拔淘汰考试,考生除了国子学,太学,宗学,武学等隶属于大宋最高学府的学生之外,还有各个州县地方官办学校及私人学校的学生。

举行地点在考生所属的地方分别在各个地方州县或者都城。

这些早在一年就已经进行完毕,而且为了挑选人才,王铁扩大了各地名额。

礼部省试,是从发解试突围而出的考生,由地方选定名额。

对,就是限定名额,并不是考合格了就能参加礼部省试的,它是有一定的指标的。

前面说过,燕王传令各地,广泛的增加名额。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天下学子对燕王的好感倍增。

因为名额一多,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高中。

只要进入指标内的考生,就会从各地赶往京城到礼部报道,然后拜谒孔子,群见皇帝。

皇帝现在没有,但是有燕王,他现在是监国,代表的是皇帝,群见的自然是他。

从礼部省试杀出重围之后,就可以参加皇帝(燕王)主持的殿试。

决定出新科状元,榜眼,探花。

天下士子已经完成发解试,现在正往东京开封府汇集,参加礼部省试。

为了这次科举考试,王铁将坐镇川蜀的张浚,坐镇西夏的李纲,曲端都调了回来。

还有坐镇东南军区的娄敏中,江西的南昌的祖士远都调了回来。

并且特意派李纲将杨再兴的父亲杨邦义从建康请到东京开封城。

在原本的历史中,杨邦义对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月抗击金军兵败被俘,后拒绝金人的招降而被完颜宗弼派人剖腹取心而亡,死状极其惨烈。

在王铁所在的这个世界中,因为梁山军的横空出世,金军没有打到建康一带,杨邦义也没有牺牲。

不过当年王铁以称帝的名义试探天下读书人时候,就以这个杨氏后人为代表,是反对最激烈的那一批。

这些年来,王铁带着他的梁山军东征西讨,西征西夏,北讨金国,收复燕云十六州,锦州到山海关一线,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每每响起孩童报出“大汉日报,前线大捷”的消息,无论是百姓、读书人还是士兵都觉得扬眉吐气,激动不已。

因为燕王带着他的燕军在几年的时间内做到太祖和太宗皇帝加起来都做不到的事情。

一举清除了悬挂在中原汉人头上的利剑,改变北方游牧民族想放马南下就放马南下的不利局面。

更令人对王铁刮目相看的是,在他的治理下,所有统治区军队纪律良好,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无论是被朱勔父子,方腊和方天定父子接连嚯嚯的江南地区,还是被金国肆掠的河北地区,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杨邦义这个原本对大宋死忠的忠臣的心态慢慢发生变化。

他常常扪心自问,是天下苍生为重还是忠于赵宋王朝为重?

赵宋已经被金国灭了,这与王铁和他的梁山军何干?

王铁和他的梁山军已经做的够好了,再说他的燕王和燕军是救下太上皇之后被正式册封的,来路是正的。

我是不是对王铁太过苛责了?

然而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是不可收回来,当初反对最激烈的就是自己,杨邦义怎么可能主动向王铁低头?

正在他犹豫的时候,李纲带着燕王的令旨来了。

杨邦义愣了一下,他知道台阶来了,因此洗漱一番之后上前接旨。

不说其他,李纲是什么人,他可困守东京城抵抗金军的孤胆英雄,天下士子典范。

要不是新皇帝昏庸,在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来回跳横,将李纲一贬再贬,东京开封府也许没有那么容易丢。

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王铁这个燕王的面子也得看李纲这个浩然正气的名臣面子。

“杨邦义接旨”

李纲见杨邦义一家恭恭敬敬的样子,他微微一笑,知道来的路上准备的说辞已经用不上了。

“微臣杨杨邦义领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杨邦义在建康为官是时,经历方腊反叛,方天定反叛,江面两次大战,面对百姓流离失所,时局动**不安的艰难局势,杨邦义挺身而出”

“在辖区内清除苛政,看重教化,轻征减赋,并且训民为兵,加强民防,整肃治安,以至出现在任三年,盗不入境,并且为前线的战事提供强大的后勤支援,实为东南一大奇观。”

“本监国感念其功劳,将你由建康通判,提领沿江措置使一职破格提升为礼部侍郎,交手头上的工作交界下属之后即刻随李尚书进东京城主持这一界的科举大业。”

“钦此……”

“杨侍郎,接旨吧”

念完,李纲笑眯眯的看着杨邦义。

“臣杨邦义领旨”

杨邦义心中大震,从通判到礼部侍郎一职可谓是一步登天,而且距离礼部尚书仅仅只差一步。

王铁,不,燕王为何如此看得起自己?

虽然心中疑惑,杨邦义还是认认真真的谢恩,接过李纲递过来的杏黄色锦布做的圣旨。

“来人,看茶”

既然台阶有了,杨邦义自然要走下来。

吩咐看茶事情的同时,还让下手收拾东西,准备交接事宜。

“燕王如此厚爱,想必是看在犬子的面子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