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以退为进的计策
杨曦回大明宫和兴庆宫中间的左龙武卫大营,郭子仪回大明宫内的政事堂坐镇,两人一道过去。
骑着马与杨曦并排行进的郭子仪,令身边的亲卫们散开一定距离后,小声对杨曦说道:“子亮,老夫相信你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可以利用这次事件板倒高力士,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同样会惹恼陛下,陛下肯定会借机惩处一下。要真是有这样情况发生的话,那你要如何应对?很可能连带你父亲的职事也会受到影响,你这样做,虽然替朝廷清除了另一祸害,但对于自己来讲是得不偿失的。老夫不明白,你为何要这样做,为何要这么激动?”
郭子仪在官场上混了多年,深知道其中的规则,他清楚,杨曦胆敢当殿质询高力士这位皇帝最宠信的宦官,并有质问皇帝的意思,那无论怎么样,作为皇帝的李隆基心里都会恼怒。何况杨曦这段时间立下的功劳太大了,有功高震主的味道,又不知道收敛,为君者,谁都不喜欢有这样的人物出现的。
杨曦当然知道郭子仪的意思,但他并没有任何的担心,笑笑后解释道:“岳父大人的担心小婿知道,非常感激岳父的关心,不过也请你不要太担心,小婿知道这一年多以来,我立下的功劳太大了,大的让皇帝都不知道如何奖赏于我了,要是我因故离开朝堂一段时间,相信陛下也是很乐意看到的。要是在这次平定叛乱的过程中,我不幸负了伤,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回府躺上几下月,什么事也不要管,相信陛下肯定会顺水推舟做点什么的。这样就不会有什么事了?岳父大人,你说这样有没有可能将麻烦都消除?”
郭子仪闻听后愕然。马上勒停了坐骑,怪怪地看了杨曦两眼,怎么都想不明白杨曦会有如此奇怪的念头。
“岳父大人,小婿已经和昕儿定了亲,婚期也定了下来,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迎娶昕儿的事上,这一年多以来,我都没在府上好生休息几天,更不要说好好地享受生活,小婿准备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好好休养一段时间,成了婚后,好好陪昕儿,什么事都不去管,”杨曦意味深长地看着郭子仪,“岳父大人,这是我的心愿,也是陛下希望看到的!”
“如此也好,以退为进么!呵呵!”郭子仪也完全明白了杨曦的意思。心里放心了一些。
杨曦跟着傻笑了两下,但很快收住了笑容,低声对郭子仪说道:“岳父大人,我父亲这次受伤挺重。很可能要好几个月才能恢复健康。恢复健康后,整个人的状况能不能恢复到以前状态,谁也不敢保证。他脑袋受了重伤,这段时间时不时昏迷。经常犯糊涂,或许再也没可能如以前那样帮助陛下处事了,说不定他会向陛下辞去职司。在府中长时间养身体……”
“啊?!竟然是这样?”郭子仪忍不住惊叹了下。他知道杨国忠受的伤很重,但没想到竟然是这般严重,很可能再也没办法复出处事,一辈子就此废了都不一定,这如何不让他惊异,不过惊异之际,他又有点欣喜,或许这对于他,对于杨曦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郭子仪担心自己家族、担心杨曦遭遇灾祸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郭家与杨家联姻后,在朝中影响力太大了。他这个岳父,及杨曦的父亲杨国忠都在朝中任要职,位列政事堂,这样的联合肯定会让皇帝有顾忌,非常大的顾忌,朝中大臣也畏惧,说不定什么时候莫名的灾难就会降临。但要是杨国忠再也没能力复职处事,不再在朝堂上任要职,那皇帝的顾忌肯定会少去,受猜忌的机会也会少一点。
因此听到杨曦说,杨国忠伤很重,特别是脑袋上的伤,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了杨国忠的思维和判断,以后再也没能力出来做事后,觉得危险消除了大半的郭子仪,忍不住有欣喜的感觉起来。
但这种欣喜的感觉不能在杨曦面前流露,也只能装作伤感地安慰一阵。
杨曦差不多将自己的心思向郭子仪都挑明了,也不再担心什么,与郭子仪告别后,去了左龙武军大营。抵达大营后,他马上命令庞忠亲自带人,将他需要的那些人,连夜抓捕,关到左龙武军大营内,严加看管。庞忠也马上去执行命令了,一时间,长安城内刚刚平息的马蹄声又急骤地响了起来,那些提着心的人,再次陷入惊慌之中。
自叛乱初步平定后,长安城内就戒严了,没有任何人能在戒严后离开长安城,要抓捕的人,也最终顺利归案了。
第二天一早,高适就带人到左龙武军大营来带人了,杨曦将所有与此次叛乱事件有关的人,都交给了高适。
“呀,杨元帅,你怎么负伤了?”在移交过程中,高适看到了杨曦手臂上缠绕的绷带,满是关切地问询。
“昨天晚上,带人抓捕谋逆者时候,不小心受了刀伤,还好不是太严重!”杨曦指着自己“受伤”的左臂,自嘲地说道:“阴沟里翻船。叛乱都平息了,我这个兵马副元帅还受了伤,真要被人笑掉大牙,还请高侍郎别见笑。”
杨曦说着,又靠近高适,低声说了两句,高适马上恍然大悟,但并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只是安慰杨曦道:“杨元帅辛苦了,待局势平定后,向陛下告个假,回府好生休养一下,将身体养好再说!”
高适的知趣让杨曦挺是高兴,也没再说什么,示意高适将犯人带走审讯。
“陛下,臣和高侍郎已经审问了多名涉案的人员,他们都交代了在叛乱起来之前,与陛下身边的侍宦高力士有密切的关往,甚至高力士帮他们在右龙武军中安插了一句中郎将,”房琯将手中厚厚的一叠供词呈给了李隆基,“陛下,这是他们的供词。从这些供词中臣等能推断的出来,高力士与废太子李亨有关系密切,与李亨的这些手下亲信交往也很频繁,并经常收受他们的好处,即使在叛乱将起的时候,也是如此!”
“陛下,臣也审问了高力士,他承认了在叛乱起来之前,与废太子李亨有密切的交往,两方证词其他吻合。足以证明杨元帅所指控的罪状是成立的!”高适跟着参奏,将自己手中的那份供词也呈了上去,再道:“陛下,以臣等判断,高力士谋逆之罪成立,但一切还请陛下定夺。”
李隆基接过宦官转呈的两位主查高力士案件大臣所交的供词,但并没有打开来看,只是漠然地看了两眼厚厚的供词,没一点感情地说道:“朕知道了。放在这里吧,待会朕会好生看看,要如何处断,待朕细细想后再做决定。”
“是。陛下,那臣等告退了!”房琯和高适原本想在李隆基这时讨个处断的决定,但皇帝这样说,他们也不敢再问。只能先退出去。
房琯和高适退下后,李隆基也挥退了其他的人,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殿内的御座上。闭着眼睛想事。
李亨的叛乱被平定已经过去了两天,涉案的官员及他们的家人都已经被捕获,长安城内禁军来回奔驰捉拿犯官及他们家人的情景慢慢看不到了。戒严也解除了,长安城内的局势慢慢平静下来,但李隆基的心境却没有任何的平息。这几天,他心里没一点好滋味,睡也睡不好,饭食也吃不下,感觉整个人都在受着煎熬!他什么决定都下不了,对李亨进一步的处理决定没有想出来,其他大臣要如何处断,也没个意见给郭子仪、韦见素、房琯等人。但今日房琯和高适将审讯叛臣及审问高力士的口供送来,李隆基知道他不能再沉默了,他必须要做出决定,决定这些人的最终命运。
李隆基拿着供词的手在微微地颤抖,他不想下决定,不想对这几个亲近的人做出裁决。
特别是高力士,这一个他觉得比任何人都亲近的人,他希望能一个陪侍在他身边,而不是被他亲手下令处决。但高力士的罪名是被坐实了,不可能不做出决断,心里难过的李隆基,最终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两行浊泪从眼中滚滚而下。
一个是他的亲生儿子,一个是服侍了他四五十年的忠心宦官,却是没想到这两个他觉得很亲近的人,都卷入到反对他的事中去,这如何不让他伤心欲绝?如果在二十几年前,或者只要十几年前,发生了这样的事,他会毫不犹豫地写在处斩这些人,但现在他却下不了决心。
“陛下,你怎么了?”杨玉环快步冲了进来,搀住摇摇欲坠的李隆基。
“玉环,杨曦他是在逼朕,逼朕杀掉太子,杀掉高力士,高力士他可是朕最亲近、最贴心的人啊?”面对杨玉环的劝导,李隆基终于将心里的想法发泄了出来,“他们为何要这般对待朕?难道是看到朕老了,好欺侮了吗?”
“陛下,怎么会这样?四郎他只是忠心为国,不愿意看到奸佞当道,因此才这样说的,他是为了大唐的安定,为了陛下执政的安宁,才希望将朝中所有奸佞者都清除干净的,”杨玉环耐心地劝慰道:“陛下,高公公他卷入谋逆的事是事实,还好没给陛下带来大难。陛下,为了大唐天下的稳定,为了朝中不再起叛乱,你才要下狠手重处,不然你身边的人,会仗着你的仁慈,而为所欲为。陛下,你要以大势为重啊,陛下......”
“玉环,你不要再说了,朕知道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