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孝作忠以敬顺长忠顺不失守其祭祀

经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解析章名综述文义

士章是讲士人如何行孝。

《白虎通》是汉朝时的一部经学著作,可说是一部经学的全书,它这样定义士人:“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士”就是从事事业的一种人。古代讲的士、农、工、商,农、工、商都是职业,但是“士”并不算是一种职业,它可以作为一种后补职业。

“士人”一般说是读书人,读书人可能没有财产,可能没有正式的事业或者职业,但是读书人在古代最受人尊敬,士、农、工、商,这个“士”排在第一位。孟子说,“士有恒心而无恒产”,这是说一个士人,他只要有恒心,把这种心培植起来,即使是没有产业,他也能够堪称士人。

◎子贡问士夫子详解

孔子的学生子贡,在《论语》里也曾经问孔子什么是士。“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贡问,什么人才能够称为士人?一般说好学的读书人、君子称为士人。我们来看看孔子怎么回答,“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行己有耻”,知耻,是讲他的行为有道德,“耻”字是圣贤的根基。学问之道也就是学耻很要紧,自己真正知耻,一切的行为造作自然就懂得收敛,处处都对自己负责任,凡是见不得人的、不可告人的事情,绝对不做,因为这是可耻的。所以真正知耻的人多了,社会就安定和谐了。

现在社会很多人不知耻,不知耻就是无耻,把违背伦理道德仁义的这些事情,甚至还当作一种能力,还引以为荣,还认为自己是英雄好汉,敢作敢为,这是无耻!凡是做违背道义的事情,都是不懂什么是耻,不懂耻就会做出无耻的事,对不起自己,也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祖宗。“行己有耻”重要,这是“士人”的第一个标准。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是从事一个事业,要为领导负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身份负责任。各行各业,这些官员或者是公司的职员,或者机关、团体的行政人员都要懂得不辱君命,“不辱君命”就是他真正负责任,不会让自己的领导或者自己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受辱蒙羞。

“晏子使楚”,齐国的宰相晏子出使楚国,没有让齐国受侮;像蔺相如,赵国的士人,出使秦国也不辱使命。这些都是不辱君命的好样子。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也要懂得不能丢国家的脸,特别是到了外国,要做出一个有德君子的样子,让外国人看了生恭敬心,不能辱没国家。所以“不辱君命”真能够做到,是了不起的人。

现在交通发达,来往旅游的人很多,到了外国,我们这张脸、这个肤色,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人,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整个中国人的形象。我们到一个外国的小镇,那个小镇的镇民可能一辈子没来过中国,或者一辈子没见过几个中国人,他对中国的印象就从我们的言行、举止而得到。如果做得很好,他的内心知道中国人都是好样的;如果是做得不好,他就会落下一个印象,中国人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有辱国家。今年我们国家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各国的来宾会很多,每一个国民确实要懂得不能有辱我们的国家,处处要树立遵守礼法、遵守道德的样子,让外国人看了我们心生恭敬,让四方的人都赞叹,这就称为士!

子贡听了这个解释,继续问,“敢问其次?”子贡听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能比较难办到,就再问除了刚才讲的以外,士还有什么含义?“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结果夫子说:就是你真正把孝悌做得很好,你的家里人都称你是个孝子,你宗族的人都知道你是在行孝道,一乡党的人、整个家乡的人都称你有悌道,悌道就是兄友弟恭,你懂得尊敬长辈、尊敬兄长,孝悌的德行为人称颂,这就是士。

子贡接着又问“敢问其次”?那再次一等,第三等的士人是什么样子?孔子回答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言必信”,出言要诚信;“行必果”,做事必须果断,必须有结果。孔子提倡忠信,自古“信”被看得很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一个人的人格就体现在他的诚信,要出言诚信、行为果敢。“硁硁然”是石头敲击的那种音,很坚硬,这说明忠信、果敢坚固不变。“小人哉”,“小人”不是相对于君子而言,是说所做的事情是很小,只能谨守他的事业,即只能够保住小范围事业的人,但是他也能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种人也算士人。所以孔子眼中的士,是有一定标准的。

◎父母君长爱敬一同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的“资”就是用、取的意思,用侍奉父亲的心来侍奉母亲,这是讲事父和事母在爱心上相同,爱心对父母是一样的,爱父亲也爱母亲,这是讲“爱”。

“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这是讲敬,敬父亲和敬领导的心是一样的。所以这里讲“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对母亲而言,比较多的是讲爱,亲情方面显得多;对领导而言,比较多的是讲敬;对父亲是爱和敬兼有,但用心是一样的,对于父母、对于领导都用一颗爱敬之心。

“以孝事君”,所以要用我们的孝心,去侍奉领导。我们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就是忠心。把我们侍奉父亲的心去侍奉君上、领导,叫作“忠”;敬父母的心来敬领导,那就能够“顺”。忠和顺都能够不失、都能够保持,这样去工作,“以事其上”,你就能够“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禄位”,现在说的工作、薪水,我们都能够保存、保持,是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守其祭祀”,古人都祭祀祖先,要使祭祀延续必须有禄位,即我们的工作维持得很好,才有能力祭祀。“守其祭祀”,是讲能够延续工作,进而延续自己的家族,此谓“士之孝”。

最后引用了《诗经》的“夙兴夜寐”,“兴”是起来,“寐”是晚睡,讲早起晚睡,即起早贪黑地工作。“无忝尔所生”,不要让自己的父母遭受耻辱。“忝”是辱,“所生”,指父母,我们是父母所生的,不能让生养我们的父母,因为我们而感到羞耻。

依循古论解析章句

一、爱母敬父取敬事君

经文:【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邢昺《正义》曰:“取于事父之行以事母,则爱父与爱母同。取于事父之行以事君,则敬父与敬君同。母之于子,先取其爱;君之于臣,先取其敬,皆不夺其性也。”

这里是说取母之爱而取君为敬的原因。对父母的侍奉一样,因为母子之间感情特别深,母亲方面就比较着重在爱,而父亲方面比较着重在敬。用侍奉父亲的行为来侍奉母亲,所以爱父亲跟爱母亲是相同的;在家里养成孝道,以侍奉父亲的行为态度来侍奉长上、领导,这个“敬”是一样的,以敬父之心敬君、敬领导就是忠心。

母子跟父子之间的爱是一样的。五伦关系讲到的“父子有亲”,父是代表父母,父母与儿女有亲爱的关系,这是讲到天性。君臣之间,臣对君要敬,这也是出自于天性,所以叫“皆不夺其性”,这个性就是天性。如果人能够随顺着天性而做人,他就能够称为是君子、圣贤。父母跟儿女之间的亲爱,领导和臣子、下属的这种仁敬,都是天生的,并不是后天人们制造出来的。孔老夫子在士章里教导我们,要移孝而做忠,对父母能够孝、能够爱;对于领导就能够忠、能够敬,都是天性。

◎崔沔孝友子孙荣显

唐朝一位中书侍郎,名叫崔沔,侍奉母亲尽心竭力,是个孝子。他母亲得了眼病,为了帮助母亲治疗,崔沔不惜倾家**产,但很久都无效,最后母亲双目失明。而崔沔侍奉母亲三十年,总是那样的恭敬、真诚,甚至晚上,都在母亲身边和衣而睡,就是为了晚上母亲呼唤时,他能随时起来为母亲服务。每当过年、过节或者是遇到良辰美景的时候,崔沔都扶着母亲去散心。譬如说跟亲友们聚会,或者去郊外旅游,母亲和大家有说有笑,一团和乐,很开心,也就忘却了眼病的痛苦;出外旅游时,母亲看不到风景,崔沔就不断地给母亲讲述风景是如何的美,母亲听着仿佛亲眼看到了这些良辰美景一样。

后来母亲去世了,崔沔非常的伤心,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就立志终身吃素。《弟子规》讲:“居处变,酒肉绝”,他“酒肉绝”,一绝就是一辈子,终身吃素来怀念自己母亲。

后来他官做到了侍郎,相当于现代副部长的级别,朝廷俸禄非常丰厚,他就把这些俸禄都分给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儿女,照顾他们的生活。因为母亲在世时,所忧虑的就是自己的这些哥哥姐姐和亲友。照顾他们的生活,是报答母亲的恩德,也是安母亲在天之灵。

崔沔这位大孝子,真正对母亲尽到了爱敬之心,这个爱敬非常的圆满。孝心是天性,他把这个天性能够保持一生,甚至父母不在世的时候都依然保持而不改变,所以他做官也是忠心耿耿。对父母能够爱敬,当然对皇上、对君王、对于国家、对于人民也能够尽到爱敬之心。他自己也得到很好的果报,他的儿子崔佑甫,做到了宰相,而且很贤能。

这是善有善报,自己能够尽孝尽忠,必定就有尽孝尽忠的儿女。

二、孝悌顺长移之事君

经文:【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邢昺《正义》曰:“以事父之孝移事其君,则为忠矣;以事兄之敬移事于长,则为顺矣。‘长’谓公卿大夫,言其位长于士也。又言事上之道,在于忠顺,二者皆能不失,则可事上矣。‘上’谓君与长也,言以忠顺事上,然后乃能保其禄秩官位,而长守先祖之祭祀。盖士之孝也。”

“以事父之孝移事其君”,是以对父母的孝心来对待领导、对待事业,就能够尽忠。“忠”字上面一个“中”,下面一个“心”,也就是心取中,不偏不倚。能够行中道,心地光明,没有偏疵,不图自私自利、不图名闻利养个人享受;而是一心为国家、为人民做奉献,这叫忠。忠心源于孝心,实际上忠心和孝心是一个心,就是我们的真心,也是《三字经》所讲的“性本善”。每个人都有这种真心本性,我们能够把它保持,用这颗心面对父母,那就是孝;面对领导、面对自己的事业,那就是忠。只要真心能够保持,八德就全都具足了。

“以事兄之敬移事于长,则为顺矣”,这是移敬兄之心敬长。“长”,指公卿大夫。士人,地位在公卿大夫之后。“公”就是诸侯,所谓“公、侯、伯、子、男”,五等的诸侯。当然公上面还有天子。《孝经》讲的五孝,从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然后再到士。所以“士”这个地位排在天子和公、卿、大夫之后。因此天子、公、卿、大夫统统叫作“长”。这个“君”前面讲的,移孝做忠对君上。“君”,可特指是天子,也能泛指领导,一个企业的老总、总经理、董事长,这是领导;一个学校校长,机关团体都有负责人,这些都称为是君。“卿大夫”是各部门的领导,用敬自己兄长的敬意对待长上,这叫行悌道。用孝悌之心对待君上、领导,表现出来的自然是顺从,即我们说的“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