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桩“食旨不甘”,“旨”是美味,吃到美味都不觉得甘美。

唐玄宗说,“旨”是“美也”,吃着美食,却“不甘美味,故蔬食水饮”。就是对美味已经没有心思了,“食而不知其味”也,所以也就不要吃美味,一来不要去浪费,更重要的是不能够在此时此刻去享受。

《弟子规》说:“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父母去世三年之内,都沉浸在哀痛悲咽当中,“悲咽”是哭泣,“居处变”,是生活的环境要改变,原来睡漂漂亮亮的大床,现在要改成小床,夫妻要分房,甚至应该去守灵。古代人都守灵的,守灵就改变居处,不睡在家了,搭个茅棚在陵墓旁边守灵。父母走了是如此,对待老师也一样,老师走了学生也要守丧,只是可以不用穿孝服,守心丧三年。

孔子去世,他的学生、门人,就在孔子的墓地那里搭茅棚,守丧三年。子贡特别怀念老师,在老师墓地前守了六年才离开,这都是给我们做出了“居处变”的榜样。

“酒肉绝”就是吃素,不能够吃酒肉。吃菜食、素食,填饱肚子即可,水饮只能喝清水,不能喝酒。为什么一定要吃素?我们可以想象,动物都有灵知,也都贪生怕死。现在父母过世了,我们心里那么哀痛,动物也有儿女也有父母亲人,它如果死了,它的儿女亲戚,是不是也是这么哀痛?一样的道理,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有灵知的动物,其生命跟我们都是一体的。我们因为父母去世而如此哀痛,就不能够让其他的生命也遭受同样的哀痛,这是一种慈悲爱心,也是一种孝道。

怎么能够为了满口腹之欲,贪图美味享受,伤害其他众生的生命,于心何忍!人都有一份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一种慈爱心、不忍之心,所以吃不下这些肉,吃点蔬菜,清茶淡饭就足够了。不能喝酒,喝酒也是贪图享受美味,而且“饮酒醉,最为丑”,喝醉了酒,父母恩德就容易忘掉,这就损德了。

所以“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这是孝子丧亲以后,举出六个方面来表达孝子的哀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