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学原来是在昆士兰大学教书,得到了终身教授的职位后,又辞掉工作,很多人不理解。一次,末学跟恩师路过新加坡,拜访新加坡的中国大使,张大使就很好奇的问末学,现在工作辞掉了,将来生活、日后经济来源,有没有考虑怎么办?末学回答:“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所从事的职业,真正能够为社会、为大众带来最真实的利益,我们就没什么可忧虑的了。“天会助我”,要有这样的决心,要有这样的信心,这是夫子讲的,也是君子应该做的。
君子要教孝道,现在媒体很发达不用挨家挨户的去讲,就在摄影棚里面,通过远程教学的工具,能够跟有缘的大众来分享,把自己对于行孝、学习孝道这方面的心得体会,供养给大众。自己三十多年如何学习孝道,现在学习《孝经》又有什么样的心得,虽然是很粗浅,但是愿意跟大众来分享。
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真的是“不亦说乎”的事情。
二、孝心广被诸父己父
经文:【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我们从事传统文化的教学,非常欢喜。教以孝,用孝道来教导大众,这就是“敬天下之为人父者”。这个“父”,包含父母。天下为人父母的,最希望儿女孝顺,我们现在讲孝道,演述《孝经》,启发大众的孝心,劝勉大众行孝,这是“敬天下之为人父母者”,这是为人父母最欢喜的事情。所以很多的父母也曾经跟末学提到,很希望末学多做一点孝道方面的教学,甚至还有的父母,要把自己的儿女送过来给末学教,做父母的都希望儿女孝顺,向善向德,所以能够教育好天下的儿女,是最令为人父母感到安慰的事情。
三、教以悌道诸兄己兄
经文:【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我们能够教悌道,教人如何恭顺兄长,这就是对天下兄长的尊敬。为人兄长,这个兄也包括姐姐,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弟弟妹妹能够恭顺他,这是一种和谐之道。所以教悌道,就是对天下为人兄的、为人姐的尊重,让他们生起喜悦。
唐玄宗注解:“举孝悌以为教,则天下之为人子弟者,无不敬其父兄也。”所以教育就是给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事业。这个教育,是指教导人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这是举出孝、悌两条来讲,孝悌是根本,《论语》讲得好:“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它是仁之本,这个“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仁爱的仁,即仁爱、仁道;另外一个是做人的人。所以它是仁德之本,也是做人之本。用这个根本来教化大众,天下为人子弟的人,就能够尊敬自己的父兄。教他孝道,他就能恭敬父母;教他悌道,他就能够恭顺兄长。所以教以孝悌会给人类带来福祉。
古人在《礼记·学记》中讲得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最重要的是教学,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教孝悌,所以“孝”是“教之所由生也”。教孝悌,就使得天下为人子、为人弟的,能够孝敬自己的父兄。有了孝悌之心,他对一切人,自然厚道存心、仁爱存心,他对国家就有忠诚,社会自然和睦和谐。因此,“教学为先”,教孝悌为先。
四、教臣忠孝以敬人君
经文:【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这是讲把为臣之道,教导给大众,使他们懂得忠君、爱国,尊敬天下之为人君者。君是领导,这个领导可以是国家领导。假如我们教学,把忠诚的道理为大众说明,大家自然生起那种忠诚国家、忠诚人民、忠诚于领导的心,做领导的也就身心安稳,国家也就安定,人民也就和睦,这岂不是对国家领导的最大恭敬?所以要真正培养忠诚的人民,就需要去教学。从哪里教起?从孝道教起,因为忠以孝为根基。
企业的领导也是君,他们很多人也意识到教忠的重要性。现在企业员工跳槽、换老板很频繁,好像两三年就要换一次。老板也很头痛,因为培养员工很不容易,两三年把员工培养起来了,刚刚熟悉了技术,能够正式上轨道了,结果他走了,心血白费了。所以很多的企业领导,他们都开始重视《弟子规》的教育,因为《弟子规》教人孝道,有了孝心就有忠心。不少的企业以《弟子规》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专门请老师们去讲课。我们自己认真学习《弟子规》,有机会别人请我们去讲课,我们把为臣之道,做员工如何奉事领导的这些礼义分享给大家,这就是对企业领导的尊敬。
我们能够在摄影棚,通过网络来讲这个道理,也是“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尊敬做领导的。企业愿意把传统文化引入企业文化当中,愿意接受这方面的教学,员工也会产生思想的改变,领导当然就很欢喜。
唐玄宗注解:“举臣道以为教,则天下之为人臣者,无不敬其君也。”这是教忠,为臣之道最重要的是忠,所谓君仁臣忠。能够教忠,大家懂得对自己领导要有这一份道义、恩义、情义,天下为人臣的,就是下属,都能够听了这个教化,而尊敬领导,这是讲到君子教学。一个从事圣贤教育的人,教道德,教孝、教悌、教忠。实际上八德都要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做人的根本。
五、君行有德民之父母
引用《诗经》总结:【《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唐玄宗《御注》:“恺,乐也;悌,易也。义取君以乐易之道化人,则为天下苍生之父母也。”
“恺”就是乐,君子之乐,因为君子心中有道,所以内心有这份喜悦,不亦说乎!不亦乐乎!“悌”易也,“易”是平易近人的意思。君子即使是很有声望、地位很高的,甚至做到天子,他有真实的德行,仍然会对每个人都恭敬,做到平易近人,大众就喜欢、爱戴他,不会觉得他这个人高不可及。所以“义取君以乐易之道化人”,这是讲的君,就是天子、领导的“乐、易之道”。乐,是喜悦,以欢欢喜喜的方式、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教化人、感化人。那么做天子、做领导的“则为天下苍生之父母也”,“天下苍生”,就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因为都爱戴这个领导,就都把他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这是引用《诗经·大雅》的诗文。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这是能够做到以乐易之道化人而乐,他总是那样欢欢喜喜、快乐无忧,总是那样平易近人,那样恭敬人,没有一点骄慢之心,这种人是至德,有至高无上的品德。如果没有至高无上的品德,他做不出来。很多处在上位的人,有了名望、富贵,眼睛就长到了头顶,看不起别人,别人觉得他高不可攀,距离遥远,朋友愈来愈少,他愈来愈寂寞、孤独,自己也不快乐。君子的乐是什么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真正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常常跟我们一起交流、交心,这确实是一种乐事,这需要我们有谦卑、恭敬别人的态度。如果目中无人,瞧不起别人,谁敢跟我们做朋友?所以要有谦卑、恭敬这种“至德”,才能够“顺民如此其大”。“大”是广大,“顺”是和顺,“民”是民心,让民心和顺。所以大众都爱戴这位君子,都能够听这个君子的教化。因此君子是“民之父母”,他有这份至德,能够使天下人和顺。“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这句话是倒装,“孰”就是谁,不是有至德的君子,有谁能够和顺民心到如此广的程度?就是开宗明义章所讲的,“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和谐世界,需要有至德的人才能去实现。不仅要自己有至德,而且要推广圣贤教育,使之顺民广大。圣贤教育讲的是性德、是本善,人人本来具有的本善,所以用本善启发民心,就使得民心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