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之功如何立?
古人称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对于各级干部来说,尤其是走上新领导岗位的同志而言,更是想急于立功、快出政绩。这种立功的心理本是值得嘉许的,也是激励干部多干事、干成事的源动力。但要使立功“不朽”,还需弄清楚为谁立功、立什么样的功和怎样立功的问题。
领导干部想立功,无可厚非,但只有立根于百姓,政绩才有不朽的可能。如果只是为自己升迁积累资本,为自己形象积攒人气,这个立功的根基就已“跑偏”。也有一些人说,我干的哪一件事不是为了百姓?但扪心自问,干一件事是真为百姓还是真为自己,不仅决策的出发点不一样,效果也会迥然不同。一些所谓为百姓的事情,到头来百姓不买账,原因就在这里。在这个意义上讲,真是为百姓的政绩,就离不开百姓的全程参与。决策干事前问百姓意愿,干成事后问百姓感受,干得怎么样百姓说了算,这样的功绩才会让群众满意,这样的干部才会让群众念叨。所谓功绩的不朽,从根本上说,是活在人的心里。
我们说人心是杆秤,其实岁月更是一杆无情的秤。有的工程,虽然干事的人早已化为尘土,但仍在泽被苍生。有的项目,虽然干事的人还健在,却早已千疮百孔,不得不推倒重来。一些城市很是豪华气派,但等到一场大雨漫城,才验出它只是表面光鲜。一些所谓民生实事,也曾收一时之效,但到头来民众才发现不过是“雨过地皮湿”。正反两面的事实表明,经得起岁月淘漉的,必是那些实实在在的功绩,一时或不显山露水,但终究能发挥关键作用。那些经不起风雨打量的,必是那些虚头巴脑、花拳绣腿的东西。是身后被人骂,还是身后被人念?生前不能不想好,创造政绩时不能不考量。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出实在的政绩,这个道理很是浅显,各级干部也不是不懂,但一些干部的行为却总是与此相悖。有的“拍脑袋”决策,动辄谋划“大思路”,随意抛出“大手笔”,拼命追求“短平快”,结果留下了“半拉子”工程,留下了群众心寒的“政疾”。有的热衷于跟风赶浪,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头”,或热衷于“新设想”,调子唱得老高,实际问题不触及,或热衷于当“原则领导”,落实没有不过问,结果如何不去管。这些弊病说到底,还是担心老实会吃亏,觉得踏实很寂寞。看到别人投机取巧处处得利,认为自己埋头苦干出一件好事后“黄花菜都凉了”。然而,速生往往速朽,立足于实干,创出了实在的功绩,才是不朽的,自己也才是笑到最后者。
由是观之,只有立根于百姓,立基于实绩,立足于实干,方是立真功。这样的功绩,给人以静气,不戚戚于名利;又给人以底气,行得稳坐得正。我们说干事,修养是首要的导向;我们说修养,干事是最好的磨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