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的环境下,沉默常常比理论更有说服力,尤其是当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的时候。很多人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一旦别人谈到自己,尤其是不利于自己的情况时,往往会打断进行争论。其实,这是最不明智之举。
伊利亚·爱伦堡的长篇小说《暴风雨》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震动,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某报主编不知从哪里了解了斯大林对《暴风雨》有看法,说是“水杯里的暴风雨”。
显然该书应该批判。为了讨好领导,就组织编辑部讨论这部小说,以表示该报的政治敏感和高度的警惕性,表明该报鲜明的立场。
讨论进行数小时,发言人提出不少批评意见。由于主编的诱导,每个人的言辞都很尖刻,如果批评成立的话,足以让作家坐几年牢。可是在场的爱伦堡极为平静,他听着大家的发言,显出令人吃惊的无动于衷,这使与会者无法忍受,纷纷要爱伦堡发言,从思想深处批判自己的错误。
在大家的再三督促下,爱伦堡只好发言。他说:“我很感谢各位对鄙人小说产生这么大的兴趣,感谢大家的批评意见。这部小说出版后,我收到不少来信,这些来信中的评价与诸位的评价不完全一致。这里有封电报,内容如下:‘我怀着极大兴趣读了您的《暴风雨》,祝贺您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斯大林。’”
主编的脸色很难堪,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会场,那些批判很尖刻的评委们,也纷纷离开了。爱伦堡轻轻地摇摇头:“都怨我,这么过早地发言,害得大家不能再发言了。”
爱伦堡的聪明在于,如果他据理反驳,必能激起同人们更加尖锐的批评,这种场合,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保持沉默,褒贬随人。
在职场上,如果同事批评或者谈论你时,你不必急于否认或者急于表现自己。于是有人问,如果他们批评得不对,明明自己是被冤枉的还不申冤,那不就显得自己太窝囊了吗?如果你真是被冤枉的,大家都在七嘴八舌地指责你,你当场据理力争就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一轮的语言轰炸,非但不能洗刷冤屈,还会让他人更加“团结”起来打击你。
所以,有时候保持沉默很重要。沉默的力量是无边的,它可以帮你说服反对你的人,让你向成功迈进。我们要学会沉默,学会在别人论己时保持沉默。
当然也不是让你一直保持沉默,只是等其他人都已经批评累了,没有兴致的时候,你再适时回击。这样一来,别人已经无暇继续反驳你,二来你也可以替自己洗刷掉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