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原本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就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这个概念应用到心理学上,就是指因选择行为而产生的成本。
《聊斋志异》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牧童在深山里迷路了,他们走了很久竟然来到了一个狼窝。狼窝里有两只小狼崽,他们分别抱起爬上两棵相距十几米的大树。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寻找孩子。
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的耳朵,弄得小狼哀号不止,老狼闻声而至,生气得在树下乱抓乱咬。这时,另一个牧童在树上拧小狼的腿,这只小狼连声嗥叫,老狼又闻声赶去,气急败坏地挠树。就这样,两个牧童轮番在树上欺负小狼,老狼在两棵树下不停奔波。到最后,老狼终于累得气绝身亡。
故事中的老狼因为不懂机会成本,在面临两难的选择时,它不懂得放弃,因此把自己累死。鱼与熊掌难以兼得,有所选择,就要有所放弃,这就是机会成本效应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比尔·盖茨于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但他只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19岁时的他,面临两种选择:是继续学习直至毕业,还是辍学创办软件公司?继续学习会失去创业的最佳时机,而辍学办公司又拿不到多少人向往的哈佛大学毕业文凭。
比尔·盖茨选择放弃学业,开始创业。他后来成功了,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领军人物,并在福布斯排行榜名列前茅。1999年3月27日,比尔·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募捐会,当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习以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时,他向那位记者笑了笑,没有回答。想来,比尔·盖茨是不愿意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学习的,因为那样的机会成本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