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和锻炼,通过游戏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是在玩中学习和成长的。特别是对于3岁的孩子,他们对世界的感知、能力的习得最主要的途径就是玩,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获得很多自己想要的知识和快乐,而且能够产生较深的记忆,对技能也会掌握得很牢。

虽然“寓教于乐”的道理很多家长都懂得,但是真正实施的时候,却没有做到位。家长往往会忙着自己的事情,顺便应付一下孩子,塞给孩子一些玩具让他自己去玩。而不是有目的地陪孩子玩。而且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哄得眉开眼笑、高高兴兴就行了。其实不然,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需要获得的信息会更多,这时,家长就需要提高游戏的质量,真正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孩子从游戏中获得很多,特别是锻炼自己的创造力。

第一,设置创造性的游戏,不拘泥于书本。

要锻炼孩子的创造力,就需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尽情发挥,而不是总是玩一些老套的、没有创意的游戏,这样不仅孩子会烦,也无法达到学习新知识和提高孩子能力的效果。所以,家长不能总是一味地找书本上的游戏来做,这样太“教条”,孩子也未必感兴趣,家长要随机地多角度地创造更好玩的新游戏,调动孩子的兴趣,使其有所学,有所锻炼。比如,找生活中常用的事物来做游戏,将麦管连接起来,再找两个盆,一个盆放水,另一个盆放得低一些,就可以做展现“虹吸现象”的游戏。再比如将小球、小盒子、小棋子、小塑料瓶集中起来,再将木制的象棋棋盘盒展开来,靠在墙上做成斜坡,就可以做揭示“形状与速度关系”的“滑滑梯”游戏。不仅充分挖掘游戏的可玩性,还可以让孩子从中发现有趣的东西,并学习一定的知识。

第二,一物多用,发挥想象多创造。

在生活中,一样东西,人们往往总是认为他只有一种作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束缚了其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发掘人的创造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能让孩子也变得思想拘泥。因此在做游戏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发现一物多用,举一反三。同一个游戏玩出不同的花样,这样能更有效地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比如拿扑克牌做玩具,可以打牌,可以做多种数字游戏,可以搭房子、造长桥;再比如把家里的玩具猫、狗、兔、羊、熊、米老鼠、唐老鸭、洋娃娃等都找来,可以让孩子分配不同的角色,展现不同的剧情,对着镜子演“木偶戏”。

总之,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不断提高的。在游戏中锻炼孩子,并且积极创设一些新鲜有趣的新游戏,力求让孩子的创造力能够较为明显地展现出来,也就达到了游戏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