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求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无所求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趟不过去的河;一切过分的纷争和索取都显得多余,没有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了。

一个大学生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一家颇有名气的公司。

他的脾气非常好。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你找他帮忙,他不管这活儿有多累多重,都会笑呵呵地帮你。

有人笑他傻。凭他的能力,做经理都不成问题,但他竟然有时还帮传达室的阿姨送报纸。

两年以后,这个大学生出人意料地开了自己的公司。

殊不知,正是由于他有机会接触公司的各个阶层,他不但对公司各个部门的运行了如指掌,还知道每个阶层的员工的想法,这为以后自己开公司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道家的“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无为是一种超然的智慧。只有无为才能摆脱世俗名利的缠绕和羁绊,才会不为名利所累,金钱所惑,才不会自寻烦恼。

无为的要义在于使自己脱离低级趣味,不纠缠于鸡毛蒜皮之事,醉心于蝇营狗苟之当。一定要放弃许多**,不仅是声色犬马消费享乐的**,而且是小打小闹急功近利窍门捷径事半功倍的做事的**,才能有所为。

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无所求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达观与开脱。在纽约费特曼公司,如果哪个办公室很脏,经理问:“怎么回事?”

假如有员工站起来说:“报告,是值日生没有打扫卫生。”那么,这个员工是要被立即解雇的。

在费特曼公司,员工会这样说:“对不起,经理,这是我的责任。”然后,马上去打扫。

灯泡坏了,哪个员工看见了,就会掏钱去买一个安上;窗户玻璃坏了,员工马上自己买一块换上。

他们不是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揽过来。也许有些人会说这是吃亏,其实,吃亏就是占便宜。

“精明”的我们总是在竭尽全力维护着自己的利益,生怕吃一丁点儿亏,可我们不知道,在拒绝“吃亏”的同时,利益也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相反,有的人看上去很不精明,总是傻乎乎地被别人“占便宜”,使自己吃了不少亏,但最终却往往会名利双收。

《渔夫和金鱼》中的那个老太婆是不懂得知足的最大失败者。她就是没有把握好知足这个“度”。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我更多地倾向于知足,因为它会让我们心地坦然。无所取,无所需,就不会有太多的思想负荷。在知足的心态下,一切都会变得合理、正常。

无所求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无所求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趟不过去的河;一切过分的纷争和索取都显得多余,没有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了。

人生所做的一切都离不开“吃亏”和“占便宜”。每个人都想占便宜,不愿意吃亏,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吃亏”和"占便宜",因为人总是为占便宜而吃亏,而吃了亏才真正明白占便宜的价值所在。

学会吃亏,善于吃亏,乐于吃亏,这并不是一个人无能、无用、无知的表现,而是一个人的品行伟大与否、思想高尚与否、行为善良与否的体现。

愚蠢的人不吃亏,聪明的人甘于吃亏,比聪明人更聪明的人乐于吃亏。把吃亏当作一种福气,是一个人思想的最高境界。其实,越是不肯吃亏的人,越可能吃亏,不但吃亏,而且往往还会多吃亏,吃大亏。唯有不计较吃亏的人,才真正有福。

很多人吃点小亏,就会觉得心理不平衡,一定要讨回点公道,而这必然会引发争端。但是争吵过后,是不是真的能够讨回公道呢?其实并非如此,很多时候都是不了了之,到最后可能伤财又伤和气,损人不利己。

任何一个有作为的人,都是在不断“吃亏”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并慢慢变得更加聪慧和睿智。倘若一旦吃亏便愁肠百结、郁郁寡欢,甚至捶胸顿足、一蹶不振,受伤者只能是自己。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如果你想要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便宜”,那么,千万不要怕“吃亏”,先“吃亏”再“占便宜”,人生的船舱自然会越来越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