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困人口的基本现状
(一)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在37年间(1978—2015年)总共减少了7.1亿人,减幅高达92.8%,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5.7%,降幅为91.8%;1981—2012年,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占到全球减少的贫困人口的71.82%,减贫力度居全球前列。具体来看,2012年,我国农村贫困率为14.8%,城镇贫困率为3.8%,全国贫困人口数量为1.02亿人。2013年,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8.5%,尚有农村贫困人口8249万人。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5575万人,在城镇贫困人口方面,共有1708万贫困人口被纳入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贫困人口总数超过7000万人。2016年,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进一步实施,有效提高了扶贫识别的精准度。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4335万人,比上年减少了1240万人,贫困发生率继续下降。虽然我国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致贫原因复杂,就业扶贫工作仍然面临许多挑战。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以来,各地积极推进扶贫工作,旨在收集更加准确、全面的贫困人口信息。
(二)贫困发生率——基于2013年CHIPS数据的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就业扶贫目标群体的具体情况,我们利用CHIPS公开的人口与收入调查数据,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进行进一步分析。统计样本来自国家统计局2013年城乡一体化常规住户调查大样本库,包含了从15个省份126个城市234个县区抽选出的11013户农村住户样本。在统计分析之前,选取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线作为贫困标准线。
表8-1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农村人口平均收入为25357元,非贫困群体收入为26303元,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仅为1665元,表现出巨大的收入差距。即使与标准贫困线相比,我国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也仅为贫困线收入的一半左右。可见,我国农村人口不仅贫困范围大,而且贫困程度深。
表8-1 2013年农村人口平均收入(元)
二、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
(一)因病因残致贫
通过对我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初步分析发现,因病致贫是导致贫困的最重要原因,占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2%。[1]
表8-2是基于2013年CHIPS数据对调查样本的贫困群体进行的统计,有效样本共计16421人。其中,贫困群体人数为566人,可以估算出2013年中国农村的总体贫困发生率约为3.4%。在贫困群体中,残疾人占比为1.24%,超过了残疾人人数在总人数中的占比0.47%。可见,由于残疾导致的失去劳动力的个体陷入贫困的可能性更大。
表8-2 相关人口数量统计(人)
(二)无就业致贫
目前,全国已经登记的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涵盖了超过60%的贫困人口,而这些地区的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失业现象突出。对于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来说,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许多研究都发现,从宏观上来看,一国的失业率与贫困发生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性,即失业率越高,贫困发生率也越高。从微观上来看,家庭成员的就业率与其贫困发生率同样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解决贫困家庭中有就业能力的劳动者就业问题,就能起到迅速降低贫困发生率的作用。
以江西省为例,全省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44.03万贫困劳动力中,已核实就业信息的人员达99.9%,其中已就业18.74万人,占比42.56%。2011—2014年,发挥相关农业产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扩大贫困人口就业渠道,赣州市贫困人口由215.46万人减少到105.0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182元提高到6946元。南康区仅由传统产业就新增农村贫困人口就业超过1万人,解决了约7400人的脱贫问题。截至目前,江西省共建成就业扶贫车间799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1万人,大力鼓励乡镇开发社会服务类扶贫专岗。全省共创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46个、就业扶贫示范园区60个、就业扶贫示范点600个,累计开发扶贫就业专岗近3万个。江西省还通过增加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等服务,积极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发挥了“扶一个、带一片”的辐射带动作用。2017年以来,政府共为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创业服务1.6万人次,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自主创业5327人,积累了宝贵的当地就业扶贫经验。
为了揭示就业状况和贫困发生率的关系,表8-3计算了就业状况不同人群的贫困发生率。全部样本根据2013年年底的就业状况分成了九组。每组又根据健康状况分为健康和不健康两个小组,相应地,分别计算了这两组的贫困发生率以做比较。其中,有三组样本的贫困发生率最高,分别是下岗、提前退休、失业人员,其贫困发生率分别是24.48%、9.15%、6.17%。此外,待业和家务劳动者也有较高的贫困发生率。不难发现,有不良健康状况的人群比健康人群更容易陷入贫困。以就业状况为“工作或就业”的分组为例,健康状态下拥有工作的人群的贫困发生率最低,仅为3.04%。不健康人群的贫困发生率为5.73%,比健康人群高出2.69个百分点。一个人如果有病而且失业,那么他陷入贫困的可能性会更高。
表8-3 健康、就业与贫困发生率
结合数据对贫困原因的分析表明,失业与下岗是中国农村人口发生贫困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但除了失业以外,就业质量不高问题在当前的扶贫工作中也应予以重视。就业质量包括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生活工作平衡性等多项指标。根据相关学者测算,我国至少有超过3000万的农民工属于“工作贫困”状态,其中,农民工、城镇临时工等非正规就业群体最容易陷入“工作贫困”。因此,就业稳定性差、社会福利水平低、员工离职率高、频繁跳槽,对劳动者脱贫都有负面影响。